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未圆满完成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思想意识层面的封建主义以残余形态潜伏下来。由于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新中国的反封建斗争存在着以下不足:把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封建制度的终结等同于观念形态上的封建主义的消亡;对清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重要性估计不足 ;对封建主义思想本身缺乏具体准确的如实认识;在反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主次失调等失误,封建主义残余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因此,批判封建主义是21世纪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性抉择,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思想方法论为指导,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制度性安排,加强制度性建设,加大反封建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极为关注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问题,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反封建残余影响的观点.其主要有;明确规定了肃清思想政治方面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深刻揭露了封建主义残余在我国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表现;正确提出了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举措。这些反封建思想是邓小平特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又没有比较彻底地完成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任务,这就使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将长期面临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不仅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表现及其严重危害,而且从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继续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重大任务及其思想政治原则、方针和方法,形成了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反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4.
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 ,是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构成一对直接的社会矛盾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思想文化上的一个特征。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在我国现阶段政治、思想、经济和社会生活其他领域有广泛影响 ,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大思想障碍。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措施 ,坚持不懈地同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作斗争 ,是符合国情民意、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不仅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表现及其严重危害,而且从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继续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重大任务及其思想政治原则、方针和方法,形成了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反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6.
封建主义残余不仅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产生种种弊端和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重要根源之一,而且也是今天乃至今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重要障碍,严重困扰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邓小平关于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思想,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去完成反封建主义残余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封建主义在近代中国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造成了中国百年来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在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封建主义残余依然广泛地影响和束缚着人们的头脑,给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损失和影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革命主题论、反封建核心论、反封建根本问题论及文化革命论等内容组成。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及新中国前 2 8年反封建斗争实践的指导思想。但是 ,我们还应该看到 ,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完整思想体系 ,他长于对物质制度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 ,而对思想意识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则严重不足。这构成了整个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革命主题论,反封建核心论,反封建根本问题论及文化革命论等内容组成,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及新中国前28年反封建斗争实践的指导思想,但是,我们还应该看,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完整思想体系,他长于对物质制度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而对思想意识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则严重不足,这构成了整个毛泽东思想科学科学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中国共产党如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呢?十五大报告指出: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中国由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种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表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阶级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由于是小生产者,受着落后生产方式的限制,提不出彻底的革命纲领,也看不清革命发展的前途,不可能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有一定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能完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割断关系,没有发动群众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所以,也担当不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那末,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不仅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而且始终站在民族民主革命的最前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艰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历史特点平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三个突出特点 :不是没有真理性的强意识形态化 ,而是具有符合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需要的彻底革命性 ,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真正揭示中国革命规律的思想武器被中国人民接受 ;不是对外排斥一切文化、对内拒绝自我更新 ,而是具有科学的开放性 ,对外积极吸收其他文化优秀成分 ,对内不断自我更新 ;不是排斥知识分子 ,也不是强迫知识分子向落后的农民认同 ,而是具有主体的大众性 ,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桥梁 ,迅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影响农民运动 ,从而实现了以中国人民为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嵇康:越文化人格的同源性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嵇康是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化人物,但由于相同的文化传统--越文化的浸染,使他们在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许多趋同性;究其原因,乃区域环境中固有的文化思想精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的积淀影响产生作用.鲁迅对先哲的有意追摹,使其得以承续先贤又超越先贤,成为现代中国最卓著的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革命的斗士.  相似文献   

13.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怎样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政党,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与中国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思想建党的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课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从而使党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着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分化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使我国政党制度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政党制度发挥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整合中的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必须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表率;民主党派要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百年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对于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宝贵经验在理论方面体现为坚持不懈地推动理论创新,坚决同错误思潮作斗争和推动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活转化;在实践方面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增进群众的情感认同,丰富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方式;在基础保障层面表现为不断巩固和提升党的领导,强化人才支撑和完善制度保证。新时代,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把握时代新动向,调整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策略;加强基础保障力度,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从中华文化原创期各家社会理想中寻求社会主义文化资源,把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相贯通,批判封建主义,分析、评判资本主义,根据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进行解读。这其中虽有一些误读和偏颇,但也包含了一些思考和创造,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的法西斯主义思想体系 ,是在国民党专制统治正式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日渐强化的 ,虽源于德、意法西斯主义 ,但更带有封建性、买办性和欺骗性 ,是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独裁专制与特务统治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是封建专制 ,但在思想观念上 ,却一直涌动着天下属于人民的民主性思想 ,它以天下为公相标榜 ,反对君主私天下 ;它以主权在民为诉求 ,认为民心向背是政权转移的决定性力量 ;它以“立君为民”为鹄的 ,宣扬“民享”观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层次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路径,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主要渠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内容唯实性与手段唯美性的统一、评价中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