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应对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不仅符合当前环境时代、信息时代与环境法制化时代的特征,而且是对可持续发展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国际趋势的响应.不管是对公众环境信息权的保护,还是对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完善我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立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中并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当前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层级过低,不应停留在法规与规章上,而是应该上升到法律的层级.以法律的形式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立法也符合国际立法趋势.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立法,可以选择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建立一部专门的<环境信息法>;二是在环境法中明确环境信息公开的基本法律制度地位.  相似文献   

2.
李萍 《探求》2014,(5):78-83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国家治理理想状态的必然要求、是民主行政的表现形式、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虽然广东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开创了许多全国第一,充分体现了广东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但仍然需要从国家治理层面继续加强监督听证的制度创新、将公众参与引向有序体现政治系统民主化、善用互联网提升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时效性并通过公众监督从法律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法治中的支撑性制度这一逻辑推断,我国环境法治中公众参与制度亟需完善与法制化、规范化。对比分析实践证明具有比较欧美等发达国家成功的环境法治经验的值得借鉴,试图在转换公众参与理念的基础上从宪法中的公民环境参与权的保障、作为环境行政法代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化、环境行政诉讼中对于公民参与的事后救济等公法的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行政程序法作为对公共行政权力进行规制的法律制度,是在公共参与等要求之下出现的.在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和科技化等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当公众参与的兴起业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时,传统行政程序面临其自身难以解决的困境.中国行政程序法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对公众参与这一潮流作出适当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众多保护环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使该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具有了必要性,同时在我国具有建立该制度的法律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应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构建之路,真正确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6.
没有人民的帮助和支持,政府不可能独自驯服腐败。面对我国预防干警和公务人员人数之比的悬殊、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硬性要求,动员广大公众参与反腐斗争是国内外形势的客观需要。现实表明,我国已具备了公众参与反腐的理念、制度、主体、平台四个运行条件,但同时也须看到,当前还存在着部分公众参与反腐的意识比较淡漠、参与反腐的制度依然存在漏洞、参与反腐的渠道仍然不够畅通、参与反腐多呈碎片化和香艳化四个制约反腐的现实性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今后,我国可以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反腐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反腐的法律制度和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等路径,推进我国公众参与反腐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李菲  孙艺榕 《创新》2021,15(5):72-79
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农民参与能力是维护农民环境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民有效参与农村治理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通过分析农民参与能力结构,从制度、组织、文化、意识和渠道五个维度探讨农民参与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可从健全公众参与激励制度、支持农村环保组织发展、培育农村参与型治理文化、提高农民环境主体意识、发挥新媒体渠道优势等方面提升农民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菲  孙艺榕 《创新》2021,15(5):72-79
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农民参与能力是维护农民环境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民有效参与农村治理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通过分析农民参与能力结构,从制度、组织、文化、意识和渠道五个维度探讨农民参与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可从健全公众参与激励制度、支持农村环保组织发展、培育农村参与型治理文化、提高农民环境主体意识、发挥新媒体渠道优势等方面提升农民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钟卫红  陈可杰 《探求》2014,(3):55-60
在环境领域,公众通过环境信息公开了解相关事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意见,进而向政府提出,在诉求的表达与回应过程中实现磋商互动.本文拟在现有公众参与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其现状、公众有效参与的评价标准以及目前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时间、公开方式、公开内容的情况,探讨环境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广泛性、可接受性对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进而提出健全披露的刚性制度、运用多种公开方式、建立公开信息辅读制度以及明确细化信息公开范围等建议,以期形成较为健全和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为公众参与提供坚实的资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网络公众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司法过程,虽然并没有制度上的渠道介入司法权的具体运作,但在司法民主化的进程中,网络公众判意成为司法机关排除其他权力机关非法干预、增加司法运作透明度、促进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良性双向互动的动力来源及最佳路径选择.因此,公众借助网络平台参与司法并行使表达权和监督权,所形成的网络公众判意,必将对我国司法生态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司法生态从语义上蕴涵了法律实证活动中主体的参与要素,从系统的角度看,为了使司法运作结果符合公众对司法的合法性期待,必须保证体制外的网络公众这一群体的有效参与,才能使司法运行符合司法民主化的现实需求.网络公众司法参与对我国司法生态将产生如下影响:一是在现实的政治语境下使司法获得应有的独立运作空间;二是能够有效提高司法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三是能够催生司法回应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浅论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机制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琰  李海民  肖立宾 《唐都学刊》2004,20(2):121-123
体现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和追求社会民主是公众参与规划的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 2 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 ,而我国的城市规划决策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社会生活所有方面的传统管理模式 ,急需以法律的方式指导公众参与 ,并大力推进新式社区的建设 ,以求形成公众参与的切实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牛芳  张燕 《社会工作》2013,(3):123-129
近年来,"儿童虐待"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工作亟需介入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文化、法律和伦理三个方面,探讨和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儿童虐待"问题时遇到的文化困境、法律困境和伦理困境;社会工作者面临"儿童虐待"问题时要担当起服务的提供者、受虐儿童的支持者、制度的倡导者以及法律和政策的影响人的多重角色,为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3.
牛静  赵倩 《社科纵横》2010,25(5):83-85
2009年11月的唐福珍之死再次引起了关注,这种法律废除或修订总是在悲剧发生之后的现象继续上演着。如何建构我们的立法程序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公众参与是正当立法程序的重要内容,媒体应当在立法程序中充当信息传播者与意见沟通平台的角色。设置合理的程序使公众参与立法、使媒体可以有效进行信息沟通,才可以保证法律的制定、修改抑或废除是以公众的需求为依归,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悲剧事件的重演。  相似文献   

14.
王丽 《社科纵横》2013,(6):75-78
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价值基础,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良好的公众参与法制环境;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协商治理机制;培育公众参与的公共责任意识,提升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路径。最终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农村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现状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社会工作》2012,(12):92-94
农民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不足,总体体现为被动参与状态。这归因于农民在观念上欠缺整体性的认识,环境权利意识薄弱,农村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不明晰等。将农民的公众参与由被动化为主动有三大策略,包括健全农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环境权利意识;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激发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农村环境保护的社会组织,丰富公众参与渠道等。  相似文献   

16.
环境意识的社会化是公民的个体环境意识转化为具有高度行动力的群体环境意识的过程和结果.现代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同时社会化不仅仅是指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更表现为社会和个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社会通过各种媒介教育个体,另一方面,个体在适当的体制下,影响社会.循环经济的本质在于其生态性,实现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不可谓不高,然身体力行的不多,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阻碍了环境意识的社会化.我国政府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公众有效、有序参与,应该通过一系列环境公民参与和公众问责的制度创设,来提升和保障环境意识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则要点与制度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具有易受损性,其利益代表模糊,救济机制残缺。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弥补相关法律制度缺陷、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维护社会公益的要求。本文认为: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中,应明确诉讼类型定位、起诉主体资格、起诉案件范围、举证责任承担、诉讼费用负担、损害赔偿金归属等方面的特殊规则,防范滥诉现象发生,禁止反诉和以牺牲公益为代价的和解调解,并应协调环境公益诉讼与受害人的诉讼、检察机关的公诉和抗诉、环境行政执法以及诉讼支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新医改政策所要达成的长远目标中,病人安全占其首位。解决中国病人安全问题,需要有一个病人安全文化环境。为此,必须重视病人安全立法,创造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和制度文化环境。本文借鉴丹麦、美国等国家病人安全立法经验,从病人安全事件的定义、建立病人安全事件网络报告制度、病人安全事件自愿报告制度、报告者匿名报告与隐私保护制度、病人安全数据库法律制度、病人安全组织法律制度和政府支持法律制度七个方面,设想了中国病人安全立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需要将公众参与引入环境治理全过程。在提高公众参与广泛性的同时,政府也面临着如何优化和改进参与要素,进而提高环境政策的可接受性和环境治理的有效性问题。文章构建了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模型,并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当前环境治理有效性的实现程度及限制因素,提出应从提高公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参与主体的参与能力、强化参与反馈和参与回应、构建参与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以及健全参与保障等方面来提升我国环境治理公众参与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借鉴新治理理论和公民参与相关理论,从实践出发反思评估主体形成过程及各问责主体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笔者所参与的H市社会服务评估经验,比较专家参与与公众参与的动力、渠道及规则或相关约束、效用等方面的差异,来研究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评估主体.首先,从专家参与评估机制来看,分析专家身份获得、立场、个人与工作价值宣称与利益关联等.其次,将公众参与区分为有组织的公众参与与无组织的公众参与.本文认为公众参与的难题在于公众意见的差异性和公众责任扩散性.再次,从参与程度高低将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评估分为四种理想类型.最后,政府选择哪一种参与类型,需要考虑评估所处的社会服务发展水平、问责所需的专业知识水平、公众的认可度及接受度等情况.如果要超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这一治理工具的局限性,积极的专家参与与公众参与对促进社会服务发展乃至公民治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