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宪法学研究的深化(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与宪法学研究的深化(中)戚渊三、建立以财产权为基础、自由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体系众所周知.《198年宪法》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其内容和结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颁布实施以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持续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既是我国现实...  相似文献   

2.
宪法和法律在根本属性上的区别决定了在宪法学研究中不能简单地复制部门法研究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尤其是早期现代的背景下,宪法学研究必然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实定的宪法条文上。以学科的“科学性”相标榜,进而把宪法学研究限定为一种解释学或教义学,乃是缺乏勇气的表现。现代国家首先是一种民治政体,现代宪法首先是人民的宪法,而不是专家的宪法。近年来国内围绕宪法学研究的争议,本质上是由于对“何谓宪法”这一基本问题的分歧所致。在广义的宪法概念看来,宪法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力量,远远超出规范分析意义上狭义的宪法法。在现代共和国家,人民借助宪法同时实现控权和赋权,建立宪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转型宪法学引论》是第一部以中国转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宪法学专著。该书立足于我国宪法制度及其运行实践,从经济、社会、政治转型规则之治的现实需要出发,以世界范围内的转型潮流为背景,研究宪法学与中国宪法学、转型宪法学与中国转型宪法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4.
非国家公权力是指我国宪法"国家机构"一章规定的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享有和行使的公权力,其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意味着公民权利、非国家公权力、国家公权力三者关系成为宪法学的基本问题。非国家公权力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包含宪法规范和规范宪法两个议题:前者应从实证主义立场阐明规范之真实,包括真实的中国宪法和中国宪法的真实含义;后者则需从立宪主义立场探求非国家公权力规范的应然状态及其实现路径。我国宪法学研究应建构公民权利—非国家公权力—国家公权力三元框架的转型宪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美国语境的政治宪法学,不是偏离宪法学起点的研究,不是超越经验研究的学术进路,不是宪法价值的再判断,不是对传统宪法学的替代.作为宪法学学术谱系的一种扩展,政治宪法学既是法学研究科学化的表现,也是对宪法政治属性的理论回应,其学术进步意义是显著的.政治宪法学的研究繁荣了宪法学,为学者的交流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中国宪法学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学术》2007,(2)
本文基于法学乃事实与规范的互动之学的理念,首先对宪法案例研究在宪法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然后就中国究竟在什么样的意义上存在着宪法案例进行了分析,并试着分析对中国的宪法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在中国宪法学的发展和中国的宪政实践中的特殊地位。另外,本文还结合当前国内宪法学在案例研究方面的实践,尤其是一些比较显著的成就,分析了在中国进行宪法案例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论纲——基调、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明 《文史哲》2004,2(6):146-151
政治文明研究应当强调政治学方法与宪法学方法结合的重要性,尤其需要体现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的有机结合。在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相结合的层面上,可以建构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民主政治———党的领导与稳健的政党制度———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发展着的公民政治权利———有效的分权体制及其保障着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关系———宪法与宪政。在民主宪政即宪法政治的框架内,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宪法、宪政、宪政精神——对宪法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不仅是宪法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对象是认识的客体,指具体的人或事。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宪法现象。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的需要而确定的。近代社会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民主与法制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宪法现象作为民主与法制的联结,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所以人们要花大气力来研究它,试图揭示它的全部,并努力把握住它的运行轨迹。我国的宪法土作者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工  相似文献   

9.
宪法解释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宪法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如此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只有从民主、法治与宪政关系的高度入手,才能抓住分析和解决宪法解释问题上相关分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宪法学研究的深化(下)戚渊四、加强对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家权力如何运用问题的研究国家权力由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构成。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国家立法权如何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作些肤浅的论述,其基本观点是:统一的市场需要有统一行使的立法权。...  相似文献   

11.
一、法律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宪法学说 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宪法学说是一个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宪法学说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一国的宪法学说往往反映了该国的宪法发展状况与宪法学的研究状况,因而,衡量一国的宪法学的发展程度,往往以该国的宪法学说的发展与成熟程度为标志.纵观西方宪政发达国家,在其成熟的宪政制度和深邃的宪政理论背后,无不以其发达而又绚烂缤纷的宪法学说为理念基础:如美国制宪初期的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学说之争,德国公法研究学中拉邦德的国体宪法学、耶利内克的实证主义国法学以及施密特的政治宪法学之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百科全书派与卢梭的宪法理论之争,日本明治宪法时代的穗积八束的国体宪法学与美浓部达吉的立宪学派之争.这些学说,观点迥异但又自证其成,为本国宪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理论源泉,也为本国宪政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宪法的司法化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体制上的“困惑”、观念上的偏差以及宪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宪法仍被排除于司法领域之外。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先建立保护宪法上私权的宪法诉讼机制,把宪法的权威建立起来,然后在国家有条件的时候再建立违宪审查机制,从而走中国的宪法实施之路。  相似文献   

13.
论"芦部宪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当代宪法学界的执牛耳者———芦部信喜先生所建立的宪法学体系,在理论构成上具有相当丰富而又相对自足的内容,体现了对日本现行宪法的体系性思考,在日本拥有“芦部宪法学”的专称,甚至被誉为“日本宪法学的金字塔顶”。它的出现,乃是已有数代传承的日本宪法学说史发展脉络的自然延伸,而这一脉络又与德国国法学—宪法学的发展脉络具有一种对应沿承的结构类似性。由此理解“芦部宪法学”的理论要点,把握其法教义学的学问品格,就可以在一个方面上确切了解:传统宪法解释学是怎样进一步发展成为“规范性宪法学”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宪法在本质上仍是从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质的相异性。也可以说,这部宪法已远远落后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对其仅仅做小修小补、局部手术是根本不够的,惟有重修或重新制定才是其出路……那么改革从哪里做起呢?即改革应首先确立宪法的权威,而确立宪法的权威实际上就是确立国民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2012,(5):250
韩秀义撰文《中国宪法实施的三个面相——在政治宪法学、宪法社会学与规范宪法学之间》指出,无论是在中国宪法研究中,还是在中国宪法实践中,中国宪法实施问题都居于核心地位:对于中国宪法研究而言,中国宪法实施问题既与中国宪法文本有关,也与中国社会对中国宪法文本的体认相连,更与中国的政体架构和意识形态密不可分,这  相似文献   

16.
陈玉山 《浙江社会科学》2012,(6):65-71,64,158
关于宪法序言是否包含着宪法的根本性规定,具有法律实证主义倾向的学者一般认为宪法序言只是政治性宣言,继而否定其中包含根本性规定;而政治宪法学则认为宪法序言中由政治权力的事实构成的政治决断具有根本性,其见解与立宪主义的精神相冲突。我国宪法学的传统学说虽认定宪法序言包含着根本性规定,但由于缺失体系化论证,其说服力有限。规范宪法学认为,在我国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规范、国家机构规范以及以国家根本任务为统领的公共利益规定中,作为宪法序言之核心内容的国家根本任务虽可被视为根本法,但其既非唯一,也非最高。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论争当中,浮现出了规范宪法的概念和政治宪法的概念。规范宪法指基本权利规范体系。与之相对,政治宪法指最高权力的分配规范,或者称之为主权的具体结构。而作为一个应对中国宪法问题的具体概念,它是由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的:第一是当前最高权力的内部结构,是承载党与人民这一对关系的宪法安排;第二是这一结构的未来理想形式;第三是向未来理想形式的演变是内在于既有的权力结构之中的,因此,这种演变也就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应当之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政治宪法是历史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政府规制私有财产的宪法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私有财产作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改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首先,明确规定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得到确认;扩大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范围,从一般生活资料的私有权扩大到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其次,明确规定对政府行使权力的限制,即政府只能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并在给予补偿的条件下才能征收和征用私有财产。修正案颁布实施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宪法的这一修改有利于保护我国私有财产权,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然而,宪法的这一规定仅仅从宪法规范上初步肯定了私有财产权的地位,宪法能否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真正起到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作用,还要从宪法学原理出发,对宪法规范和宪法体制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宪法学同整个法学一样,结束了过去的曲折历史,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广大宪法学工作者解放了思想,对宪法学方面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在新宪法的基础上,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宪法学作出了贡献。我国宪法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从新宪法公布前后到1985年底,共出版了二十多本阐释和介绍宪法的册子和发表近千篇理论文章,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高等学校的试用教材《宪法学》,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宪法学分支学科制度建设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精英、相应的知识积累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宪法学要回归到宪法文本的研究上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经验和实证调查分析,进行跨学科研究。但是,仅有研究上的分野和知识积累是不够的,宪法学分支学科必须加强学科制度建设,这包括稳定的研究机构和群体,严格的学术培养计划,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期的基金支持。建设宪法学分支学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知识整合去解决与宪法相关的社会问题;改善现有的宪法学研究状况,开展学术竞争、学术批评,建立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