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语言 ,有不同的言语礼节特点和不同的文化特征。英汉两种语言的言语礼节特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招呼、称呼、谦虚、隐私等方面。认识和掌握这些特征 ,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与外国人接触语言是桥梁。交往中操外语的人的交际修养和言语礼节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在俄语教学实践中强调这一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征和礼节特征。在俄国入的生活习惯中和言语礼节中也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我们在学习俄语过程中会发现中俄两个民族在言语礼节的表达上有许多差异。俄国人不但有姓和名,还有父称,这是和中国人不同的。何时称姓,名和父称,何时只称名字是有规律的。我们有些俄语交际修养和言语礼节造诣不深的人往往在接触刚刚开始时称呼上就用词不当。 苏联解体之前我们与俄罗斯人交往中大多称对方为TOB4pt[111(同志)。而现在,由于社会的变革,呼语也发生了变化。我国亦然,在某些眼务行业不称经理和同志。而称老板、小姐等。不久前,俄罗斯“奥斯塔基诺”广播电视公司社会学中心就呼语问题在莫斯科市市民中进行了民意测验。得出的结果是,倾向于使用TOBapI[1~(同志)这一称呼的占被调查市民的22%,主要是中老年人,多数是男人,大部分人受的中等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倾向于rpa^》aHL,H(公民),FDa,~JlmHK5(女公民)的占21%,基本上也是上面提到的那部分社会阶层的人。倾向  相似文献   

3.
称呼用语在人们言语交际中占有很重要地位,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使用的称呼用语也不尽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和与俄罗斯人交往中,常常发现一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向陌生的俄国人打招呼或称呼对方,不知道如何向对方提出问题或请求。现就俄语言语中对陌生人的称呼用语作以简单介绍:   一、Привлечение внимания招呼语 (引起对方注意的用语 )在与不熟悉的人交际中,因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对方,又要向对方提出问题或者请求,所以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常常使用下列招呼语:   1.Простите !Извините …  相似文献   

4.
俄语言语礼节的研究不断深入到各个层面,其中有许多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俄语言语礼节中的会话语言特点以及它所包含的语言国情知识的分析与研究,为解决现实交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有益于语言学习者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5.
薛丽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8):171-172,187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第二人称代词作为称呼语面称中的一种,在现代汉语中有"你"和"您"两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选取哪种形式更是表明了交际者双方的关系及说话者对听者的态度。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其在日常生活中对"你"和"您"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原则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6.
称呼的转换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称呼是言语交际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交际中的许多意义,往往是通过称呼表达出来的。称呼的转换反映了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等方面的关系,有其丰富的语用含义。而标示性变化功能又可分为趋远型和趋近型,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常常把称呼变换作为一种言语策略,以便更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8.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9.
称呼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对同一个人在相同或不同场合人们会使用不同的称呼,在选择称呼语的时候可以作有标记或无标记选择。无标记的称呼的转换遵循社会称呼规则,体现发话者拉近关系、表达平等等动机;有标记的称呼的转换违背社会称呼规则,表达发话者表示反抗、改变权势、保持距离等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亲属称谓泛化是中西文化在称呼语使用上的最大区别。在非亲属交际中,亲属称谓的运用,意在缩短人际距离,体现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尊敬和礼貌,符合顾曰国的贬己尊人原则。在非正式场合,亲属称谓"阿姨"是上海话中最常用的女性称呼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称呼语"阿姨"的指称对象和含义逐步扩大,其礼貌的功能受到挑衅。因此,有时候,贬己未必就是尊人。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是一个很敏感的语言现象,它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称呼也是一种言语行为,必然受到礼貌原则的制约。本文作者根据Scollon的面子理论三个构成要素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称呼语对面子理论实现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中,隐喻性的面称呼语主要是指含有隐喻形象的贬称和含有隐喻形象的爱称,而且含有隐喻形象的面称呼语前代词和形容词也有一定的语用预设。"杨译本"和"霍译本"对《红楼梦》中隐喻性的面称呼语分别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并达到了各自不同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又是由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所构成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交流对象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差异。通过运用"拉氏变异模式"对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及其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社会地位和言语行为之间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人们在交流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称呼语与语用距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称呼语是指用来称呼别人和自己的词语。它常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用来引起受话者注意和保持发话者同受话者之间的联系,对于日常交际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语法单位,而且还是言语交际单位和语用单位。称呼语是交际双方特定语用距离的反映。语用距离是在交际过程中推断、洽商、确定的。交际者可以凭借称呼语维持或改变现有的语用距离,并透过称呼语凸现思想、感情、态度等言外之力。  相似文献   

15.
"老师"称呼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经历了一定的变化,现代社会中这一称呼尤其应用广泛。大学校园作为"老师"称呼使用频繁的社会场所,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地区的大学生在校园中使用"老师"称呼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老师"称呼在一定社会范围中的泛化问题以及造成这种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言语交际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具有一定身份,并且和对方结成一定的关系,姓名称呼、身份称呼、关系称呼是人际称呼的主要类型,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任意使用这三种称呼中的任何一种。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能使用某种称呼语,不能使用某种称呼语,受到一定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和使用者本人有关。本文主要分析曹禺《雷雨》称呼语的特点并简述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培胜 《中华魂》2017,(11):36-37
小时候,看过许多革命电影,那一声声"同志"喊出了亲切,说出了心底的呼唤。"同志"在我心底扎了根:那是志同道合的人称呼,那是党内党员间相互称呼,是传统,体现的是党的作风。党内同事称"同志"来源于苏联,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个称呼便来到中国,在党内和革命队伍中通用起来。  相似文献   

18.
虚假邀请言语行为是虚假言语行为的一种。在邀请言语行为中,有时尽管说话人向受话人发出了邀请,但并不真的希望受话人接受邀请。这种非诚挚的邀请言语行为是虚假邀请言语行为。这种邀请是出于礼节等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言语行为。虚假邀请言语行为具有虚假性、共识性、矛盾性和非公开性,不具备实施诚挚邀请言语行为的条件。非诚挚邀请言语行为的实施主要是体现人际功能,以满足社交中礼节性、应酬性、礼貌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称呼语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转换是受目的驱使的重要言语行为,是言者实现其预期交际目的的手段,也是言者有意拉大或缩小双方心理距离、社会距离等目的的表现。本文以《北京人》剧中曾思懿的称呼语转换为例,运用目的原则等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称呼语转换策略对处于目的一致关系和目的冲突关系中的言谈者实现其交际目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词汇在涵义、称呼语、社交礼节、动物、植物、色彩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也有很大差异,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从而提高词汇教学效率,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