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吴秋林 《民族学刊》2018,9(6):80-85, 123-125
在人类的文化基因中,没有任何的人群能够摆脱结群这一人文进程。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结群而居的传统方式已经成为往事,居住的结群让我们“分布”到社区里,而原来结群具有的许多功能被碎片化到城市的各种馆站机构中。在结群方式上,微信群又提供了一种结群的革命方式。微信结群基本的群特征有:交流信息是微信群的第一功能,传播专业知识是微信群的第二功能;表达对于事物的意见和看法是微信的第三功能。微信结群在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也像城市里的各种馆站,碎片化地呈现了以前结群中的不同功能,把以前的结群中群体聚居分散在各种各样的结群中。这种结群一方面弥补了我们社区聚居中的缺陷,是一种结群革命,但它却进一步强化了社会陌生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晓岸 《民族论坛》2002,(7):19-20
流传千年的江永女书,在强大的男权文化的统治下, 顽强地固守着一块属于女性的自由天地。它以一种孤独而鲜活的形式,浸润了女人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漫长的岁月里,它不仅见证了女人的快乐与悲伤,而且成为了女人生命中最温暖的精神慰藉。 要追索女书与江永女性生命的关联,就不得不提及到这一带妇女中流传已久的一种古老习俗:“结老同”(又叫“结老庚”)和“结姊妹”。所谓“结老同”,是指岁数相同的女性结为伙伴;岁数不同的则叫“结姊妹”。结拜的  相似文献   

3.
<正>流传千年的江永女书,在强大的男权文化的统治下, 顽强地固守着一块属于女性的自由天地。它以一种孤独而鲜活的形式,浸润了女人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漫长的岁月里,它不仅见证了女人的快乐与悲伤,而且成为了女人生命中最温暖的精神慰藉。 要追索女书与江永女性生命的关联,就不得不提及到这一带妇女中流传已久的一种古老习俗:“结老同”(又叫“结老庚”)和“结姊妹”。所谓“结老同”,是指岁数相同的女性结为伙伴;岁数不同的则叫“结姊妹”。结拜的  相似文献   

4.
心有千千结     
结饰起源于结绳记事,最早可上溯至距今7万至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远古华夏大地上,“结”曾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达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正所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东汉诗人郑玄语),一个结就是一次事件,一个寓意,一种象征。而从皮绳到草绳、麻绳、线绳、丝绳乃至今天的化纤绳……很难说不是一段完整的历史;把不同的事编结成不同的结,如此说来家事、国事、天下事,乃至心事、情事便一目了然了。只不过别的种族也曾懂得结绳以求铭记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2008,(4):40-41
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立项、胡敬萍女士主持的“内蒙古草原牧区重建合作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于1月18日正式结项,并在国家民委召开了结项汇报会。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中国境内的两型毗卢遮那佛造像——结智拳印与结最上菩提印毗卢佛像的遗存与流变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探讨,试图还原这两型造像在汉、藏佛教艺术发展中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7.
清代土司承袭过程中非常注重册结的运用.所谓册,即记载土司世系、土司死亡原因、应袭人状况的各种文书;所谓结,即对前者的证明性文书.凡土司承裳,首先是提交亲供,调取宗族图册,然后是邻里担保,地方政府逐级审核批准,最终由督抚上报朝廷.册结的运用,使土司承袭制度规范化、有序化,同时也强化了监督机制和责任制,是土司袭替得以正常进行的保证,也是土司制度臻于成熟的标志.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执行的效率方面.  相似文献   

8.
佚名 《民族论坛》2005,(3):23-23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中国结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个独特事象,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其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故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都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又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  相似文献   

9.
“苗例”考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清律例》中有一规定:“凡苗夷有犯军、流、徒罪折枷责之案,仍从外结,抄招送部,查核其罪。应论死者,不准外结,亦不准以牛马银两抵偿,务按律定拟题结。如有不肖之员,或隐匿不报,或捏改情节,在外完结者,事发之日交部议处。其一切苗人与苗人自相争讼之事,俱照首例归结,不必绳以官法,致滋扰累”。这里所指的以“官法”之外的“苗例”,作为处理苗人之间案件的“准据法”,是清律的一项重要的变通性规定。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苗例”的解释不一,说法颇多,本人根据收集到的清代官书和档案资料,试对“苗例”作一  相似文献   

10.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幼儿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结合作者十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 ,较全面地论述了如何科学地进行幼儿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