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鉴塘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1988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少数民族家庭户的规模与类型》的文章。据1982年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有关数据,中国少数民族家庭户规模与类型有如下特点:1.家庭户规模。少数民族家庭户平均规模较大,5人以上大家庭占55.36%,3人以下小家  相似文献   

2.
明清文书档案反映的农民家庭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明清部分文书档案为中心,对明清农民家庭规模进行考察。研究发现,遗存的明代户帖、黄册文书等展现了当时一些农民家庭人口构成的具体情况,其规模较小,户平均为5口左右。清代保甲烟户册显示的家庭人口规模大致与此相同。黄册底籍所载表明,小家庭占当时农村居住人户的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数字公布以后,使用其有关数据,探索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对于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对于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新旧社会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差异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把握其特点和发展的趋势,不仅在理论上是有意义的,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单身户是家庭规模中最小的户,是由一人构成的家庭户.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计算,我国单身户在家庭户总户数中占7.79%,浙江省单身户比重最高,占11.86%,其次是江苏省,占11.04%.其他各省市单身户比重:在10—10.9%之间的有上海市、西藏自治区、北京市和山西省;在9—9.9%之间的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天津市;在8—8.9%之间的有广东省、湖南省、河北省和四川省;在7—7.9%之间的有山东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国家计生委1992年38万人调查的原始数据,在描述迁移人口家庭户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利用常规交互表分析方法比较了有迁出人口家庭与无迁出人口家庭之间各种特征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迁出地、家庭户的角度考察了家庭户的各种特征对人口迁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初步结果,2011年8月12日,全澳人口55.25万人,较十年前增加26.9%,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4%。其中,常住人口有52.9万人,流动人口2.32万人,较十年前分别增加27.8%和9.4%。家庭户共计17.07万户,较十年前增加26.5%;户规模平均为3.08人,较2001年减少0.06人。按出生地划分,澳门人口在内地出生的有25.5万人,占总数的46.1%;在澳门出生的有22.7万人  相似文献   

7.
<正> 就目前涌现出的专业户、重点户来分析,它们在人口方面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1.家庭人口较多据广东新会县1983年统计,该县的一批专业户、重点1户,平均每户人口为8.1人,约高出全县当时平均每户4.4人的1倍。其中,12人的有户,11人的有4户,9人的有4户,8人的有6户。为什么专业户、重点户一般都有较多的人口呢?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人口较多的家庭能够先成为专业户、重点户呢?这首先应以“两户”的特点和产生来分析。所谓“专业户”、“重点户”,从全国各地的情  相似文献   

8.
家庭类型的划分有按照户规模的分类、按照户内代数的分类、以及按照家庭模式(如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的分类.在我国现有的普查资料汇总中,只有按户内人数和户内代数进行划分的户数分布,而按照家庭模式的分类至今尚未成为普查汇总表的内容.在家庭户研究中,仅仅将户数分类不能满足需要,还应该取得按不同户型的人口分布情况.根据按户规模分布的户数可以计算出各种规模户的人口数,但是所能提供的信息仍然十分有限.户规模只注重了户内的纯数量关系,而按户内代数的划分考虑了代际关系,按户模式划分则能更好地揭示户内的人际关系.本文尝试以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5%再抽样数据带进行按户内代数分类的人口研究,包括将人口按性别年龄以及户主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代户和二代户为主。3/4的已婚流动人口携带了配偶,有孩子的流动人口中有一半携带了孩子,这些孩子中有近20%是在北京出生的。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人,明显小于全国农村的平均家庭规模(3.4人)。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及在京居住地显著影响人口流动家庭化,同时还发现非经济因素成为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对人口再生产的调整和控制,不仅对我国的生育水平,也对我国的家庭结构和家庭人口规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利用重经计算机归类处理的1982年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的有关资料,对我国的家庭结构及家庭平均人口规模,以及家庭成员对家庭生育的影响等问题作出分析。 一、家庭户的类型 重经处理的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把我国的家庭分为(一)单身户、(二)非家庭户、(三)简单家庭户、(四)扩展家庭户、(五)复合家庭户、(六)其它家庭户六大类型。从表1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各类家庭中,简单家庭户(即核心家庭)所占的比重最高,为68%。这种通  相似文献   

11.
人口普查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的。其中户又分成两类,一类是家庭户,一类是集体户。家庭户的研究对于社会经济生活有非常重要的的意义。家庭户规模比较直接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影响;反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与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的CPR/P50项目协议,我所于1986年下半年在广东省特大城市—广州市,中等城市—肇庆市,经济特区—珠海市,小城镇—德庆县德城镇等四个不同类型的市镇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抽样调查,共抽取样本户2000户,8310人(其中家庭户1981户,8234人,集体户19户,76人)。调查时限从建国以来至1986年6月30日止。本文拟就广州市区的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家庭户的发展状况和近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北京市近年来家庭户平均规模不断缩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每户中少儿人数的减少。其性别年龄别户主率的比较分析表明,1995年户主率水平反而比1990年有所下降。然而从老年人口的户居类型分布比例来看,空巢夫妇户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表明北京市家庭户处于核心化的过程之中。但是,总体的家庭核心化过程同时还伴随着老年人在三代户生活的比例增加和在单身户生活的比例减少等比较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在白城地区进行了一次以1985年9月20日24时为时点的农村人口调查。这次调查采用整群随机的方法,抽取了全地区9个县、市中的28个农村生产联社做为样本单位,共调查了1,003户,故称千户人口调查。现将这次调查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 一、家庭规模结构和生活水平状况调查常住人口4,523人,平均每户4.5人。家庭规模现状如表1。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中国家庭面临着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家庭形式多样化,家庭功能社会化趋势明显,夫妻关系进一步平等和家庭成员老龄化等发展趋势。南京家庭也呈现出相近的变化态势,家庭人口规模已由五普的2.92人/户降至目前的2.77人/户,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24%升至9.20%,达73.61万人,列副省级城市第5位。吴帆、李建明等人指出,在这样的家庭变迁背景之下,家庭需求与家庭功能的对应结构失衡,家庭功能供求的自我均衡机制失灵,家庭能力建设比以往更加依赖外部的支持。周全德、冯庆林指出中国家庭发展面临结构失衡、功能弱化、关系松散和制度环境制约等困境。因此,各级政府更应聚焦家庭核心功能,了解家庭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并据此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环境和制度支持,全面促进家庭发展能力的建设。2012年,  相似文献   

16.
在家庭户研究方面,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指标:平均家庭户规模、按家庭户规模的分布比例、按家庭户内世代数的分布比例、按家庭户类型的分布比例等。由于这些描述指标都没有控制人口自然结构,如性别、年龄等,因此在进行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时,不能分清变动或差异到底归咎于家庭模式的变化还是人口自然结构的变化。此外,由于未考虑人口这一重要因素,一些描述指标就不能用来预测未来的家庭户规模和总户数及各类家庭户的分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家庭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家庭数量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家庭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数量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多;在人口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数量的变化既取决于家庭规模及其构成,又取决于现有家庭内部“合力”与“分力”的斗争,“分力”大于“合力”,家庭数量就会增多,否则就会相对减少。我国近七、八十年来,家庭户(不包括集体户)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11年到1947年的36年中,家庭户数总的趋势是不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很慢(见表1)。  相似文献   

18.
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家庭则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人口再生产方式决定了家庭的产生、发展以及家庭规模、构成的变化.而家庭规模、构成的变化又反过来对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文所研究的北京市家庭户是指;人们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共同居住、共同生活的经济独立的基本单位.家庭户成员是户口登记机关正式登记为北京市常住户口的人.今年八、九、十月间,我们采用类型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十三个区、县的十四个不同类型的地区4,759个家庭户进行了调查.经计算:抽样样本平均数为每户人口3.48人,抽样误差为0.02,当t=2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态势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应用STIRPAT扩展模型,考察近30年来我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居民消费及技术进步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消费与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已超过人口规模的单一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与碳排放增长高度相关,居民消费模式变化正在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人口结构因素中,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通过对化石能源消费、水泥制造及土地利用变化等的影响导致碳排放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生产的影响大于对消费的影响,其对碳排放影响的主要途径是生产领域劳动力的丰富供应;家庭户规模减小导致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及总户数消费规模的扩张,以家庭户为分析单位考察其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解释力。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未来我国低碳社会发展的相关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一、家庭规模的定义 家庭规模(在实际研究中通常是指家庭户规模)的研究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例如,家庭规模变小的趋势将对于家庭住房的单元规模、耐用消费品如电视机、电冰箱的型号尺寸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同一人口中家庭规模的缩小就意味着户数的增加,这些商品需求量也会因此而增长。家庭规模的变化不仅只限于消费方面,还会引起家庭内部环境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户内成员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且,它使得家庭的动能加大,迁移变得比过去更容易实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