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制造业存在技能人才缺乏的瓶颈。在借鉴国外制造业强国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应强化由国家各级教育与人事行政管理部门、高校、职业技校、制造业企业和就业者组成的复合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和接受培训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解决我国技能人才在质和量方面严重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调整深刻改变并推动天津制造业向高端、高质、高新化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巨大,也对技能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天津先进制造业优势产业中150家重点企业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先进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特殊需求,剖析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探讨具有关键性、代表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聚集机制的突破口,为天津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问题成长缓慢,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严重不足,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要使我国制造业由大做强,必须从修改制造业的"中国模式"入手,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依据,全方位优先人力资本投资,采取"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教育与训练并行、完善人才配置机制等政策举措,倾力打造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9):35-42
印度是追赶中国制造业步伐最迅速的挑战者,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是中印两国的共同优势,本文比较研究两国劳动力市场特点发现:(1)未来10年中国仍然是劳动力供给最多的国家;(2)中印两国的就业结构特征决定了未来印度比中国有更多农业人口转向制造业;(3)中国大学生失业比重迅速攀升,但失业率仍低于印度;(4)中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成本已经高于印度;(5)印度工作贫困者比例高于中国。未来在劳动力要素方面,印度对中国制造业形成挑战的不在于劳动力数量的多少,而是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为应对挑战,中印两国可根据劳动力市场特征制定差异化合作战略;中国应加强培养更高技能、更专业、更职业化,适应制造业工艺扩散的人才;中国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猎头的作用,吸引印度等各国制造业高端人才到中国来工作。  相似文献   

5.
洪永铿 《兰州学刊》2005,(1):284-28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对缩短学制、不再升格,更应紧紧把握技能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产业群,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保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是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振兴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竞争力、商标创新四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发现甘肃装备制造业真正缺失的是品牌,惟有品牌可以突破瓶颈约束,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试图为甘肃省产业发展提供思路与战略支撑;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探索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胶东半岛建成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要有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工人作为支撑。而缺乏人才已成为制约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的瓶颈。完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对策:加强半岛文化圈的建设,用优良的文化氛围吸引人才;创新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为半岛制造业基地提供人才保障;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消除户籍制度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竞争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建设人才;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的实践和创新,指导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制造企业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创造的活水源头,但与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尚有明显差距.从制约福建省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分析,政府应遵从制造业优先导向,优化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制造产业基础高级化;强化金融服务,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补足人才短板,夯实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落实政府政策,营造民营制造业营商环境,助力民营制造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产业互动发展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举措.在阐述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分析中国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互动现状及其互动不足成因的基础上,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设计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发展设计金融、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推动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之一.从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具有反方向的影响,存在一种长期趋势,即中国制造业发展时,人民币倾向于升值、汇率降低,中国制造业衰退时,汇率上升.而且,中国制造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性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传统宏观经济变量的传导途径.基于中国制造业发展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希望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不仅要关注传统的影响因素,也要兼顾产业的因素: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应当更加注重利用高新技术;优化升级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应当积极推动人民币作为制造业的国际计价结算货币;国家应当实施长期的政策措施,大力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日益表现出一个理想的全球制造业基地的特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上升,中国成为近年吸收F肼,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制造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也是首选目的地.尽管中国目前还不是世界工厂,但中国具有成为"世界工厂"的综合优势和发展空间;中国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近年世界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其制造业水平在10到15年内可望达到"世界工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代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也就是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它们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都无一例外地具有既符合当时世界社会经济形势 ,同时也切合本国具体实际国情的对策和措施。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对江苏发展制造业 ,建设好国际制造业基地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注重动态分析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模型自动划分样本为"低相关"和"高相关"两个区制,通过两个区制的动态转换及脉冲影响来挖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以2004年为分界点分成两种不同的状态,但每种状态下两者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相关性;2)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2004年之后表现出融合趋势,这种趋势呈相当稳定的状态;3)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要大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附加值、强渗透力的创意产业,通过嵌入制造业的多个环节,能够拓展与深化制造业价值链,实现二者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实证研究发现,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运行绩效和竞争力水平.随着创意产业自身发展,这种作用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实现创意产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从 2 0世纪 5 0年代“三线”建设以来 ,德阳已形成了我国最大的重型机构和动力设备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已开始形成。建设德阳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 ,既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 ,也是四川和德阳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如何实现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和转型,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是老工业基地的选择之一.当前,政府和企业在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认识上主要存在四个误区,制约着制造业的转型.老工业基地的政府和企业要走出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认识误区,一要解决的问题是达成认识上的统一,全面准确地理解服务型制造业的内涵;二要客观认识各种政策工具的长短,科学确定政策的着力点;三要坚持"放水养鱼"的指导思想,切忌采取任何急功近利甚至"杀鸡取卵"的做法,在环境建设尤其是相关政策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对于与工业化进程密切联系的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并没有影响。后危机时代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大国发展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进入了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将有较快速度的发展。短期内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汽车、飞机等新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将会有较大的增长;环保、低碳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将获得较快增长;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巨大。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服务化、信息化、低碳化三大特征。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径是: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业的协调发展;以自主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以低碳绿色经济助推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型制造业发展理念,从产业、区域、企业三个层面审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具有鲜明的外资路径依赖特征,外资介入为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创造了较好的产业积累,但引进外资带来的一些技术模仿和进步并不等于我国的自主创新;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在外资介入较强较深的部门更为活跃,专利发明也更多一些;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主要由行业内的大型企业集团承担.因此,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一定程度地提高行业集中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制造业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 ,为了实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本文从规模、效率和运营等三个方面 ,对南京市制造业的现状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南京制造业在江苏省内和国内都具有相当的规模重要性 ;南京制造业中的加工装配及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较高 ,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不高 ;烟草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印刷业等行业的赢利能力较高 ;南京市制造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高。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 ,本文就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提升南京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端制造业是重要载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有力支撑。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它是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和重要的人才资源输送平台。因此,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否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匹配,充分利用三地现有职业院校的优势与资源,尽快满足三地现阶段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大量需求,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