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宁波、舟山核心区海洋文化建设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宁波、舟山在海洋文化建设上虽取得不俗成绩,但受制于现行的行政区划,仍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规划的情况,制约着海洋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为了全面推进核心区海洋文化建设,宁波、舟山需要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指导下,通力合作,形成有统一领导、分工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明确建设目标与任务,制订海洋文化建设规划;搭建研究平台,共同推进海洋文化研究;合作开发,打造海洋文化特色品牌;加强海洋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全民的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2.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张如安教授撰,海洋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北宋向来被认为是宁波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宁波地区如何从一个远废之畴通向文献之邦,在中国地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由于文献大量失传,现存史料对北宋宁波历史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一面旗帜。海洋潮汐学在我国古代千年赓续,形成了"元气自然潮论"、"天体构造潮论"等重要潮论,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海洋农业文化、海洋军事文化和观潮审美文化,体现着涉海自然科学与人文之间频繁互动,深深地烙上了海洋文化的印迹。潮汐文化所代表的古代涉海自然科学,已经融汇到了整个海洋文化之中,因此,海洋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古代涉海自然科学的有力注入。  相似文献   

4.
以宁波史上《英话注解》(1860)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洋泾浜英语文本中各门类、词项和句子等语言要素所体现的标音文化特色,海洋文化和商帮文化特色,该文本在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承传播,商帮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也可为现阶段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水神崇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所崇拜的水神各有不同。浙江宁波具有7000年文化发展历史,在海洋和江南水乡环境中,宁波地域主要崇拜本地的自然神灵与治水英雄,但也接受外来信仰文化的融入,崇拜外来文化的水神。宁波水神崇拜文化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潮汕地区,在中华文化璀璨的大花园中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区域文化。这就是以内陆文化为主、海洋文化为辅,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潮人文化。近现代以来,尤其是1860年汕头开埠以来,由于大量的潮人移民海外,潮汕地区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潮人的文化构成也由此产生了变化,形成了"海内潮人一千万,海外潮人一千万"的人口现状与文化互动格局。潮汕地区的区域文化扩展为海内与海外互动的潮人文化圈,文化的基本特征也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以海洋文化为主、内陆文化为辅,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21世纪被预言为“海洋世纪”,围绕海洋资源展开的竞争日益激烈,海洋开发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座落在东海之滨的宁波,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域总面积9758平方公里;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宁波经济的腾飞势不可挡。 海洋经济是一个产业群,主要包括海洋渔业、船舶建造、海洋运输、港口建设、盐业化工、滨海旅游以及海洋药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宁波的海洋经济以海洋渔业为重点.同时加大港口、船舶、化工等方面的发展。经过调整捕捞给构,发展养殖基地,宁波海洋渔业经济已初步形成养、捕、加、产、供、…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海-陆文化同构的泱泱大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基础缘自远古形成的沿海人文地理的区域格局.广泛分布的贝丘文化遗址的存在,众多渔盐舟楫遗物的发现,夏商周以降沿海疆域统辖管理的格局,各"海王之国"的海洋发展及其与海外世界交通交流网络的形成,都为秦汉以来中国统一的陆-海疆域架构、统一的陆-海文化模式、统一的海内外华夷宗藩体制和"汉文化圈"的发展、繁盛.奠定了悠久、深厚的基础.中国海洋文化包括海外交通交流的历史遗产,即基源于此.  相似文献   

9.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徐定宝教授撰,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浙东文化与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一样,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著把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现象,置放于浙东文化视野内加以考察,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浙  相似文献   

10.
发展湾区经济是滨海地区新型增长路径之一,构建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测算并解析宁波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18年宁波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较2005年提升了6.5641,各片区海洋经济发展差异性显著,经济外向关联性及湾区政策诱导效应明显。(2)综合宁波海洋战略,甄别出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易受产业基础培育、湾区环境保护力度、产业核心技术影响。综合宁波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及影响因素,发现宁波湾区历经从属发展、独立发展阶段,正转向湾区—城区联动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发展海洋经济亟需科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海洋大国,在向海洋进军的进程中,出现了以下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海洋资源衰退令人担忧;管理权重叠,无序开发;利益纷争,矛盾重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海洋经济发展缺乏科学管理.具体表现为缺乏科学的海洋管理价值目标;缺乏现代海洋管理体制;缺乏利益关系明确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机制;缺乏法制化的海洋管理;缺乏科学的海洋管理教育.切实抓好海洋经济的科学管理,必须确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管理价值目标;建立现代海洋管理体制;理顺利益关系,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机制,坚持教育和法制两手抓,使海洋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浙江是著名的文物之邦,擅山海之力,得人才之盛。不仅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而且人文传承源远流长。人类文化有两个鲜明特征,一个是地域性,一个是历史性。船行四海,港通天下,浙江海洋文化因海生成,因船启航,拓展了中国的造船史和航海史;历块过都,越海跨洋,贯通古今中西,培育了浙江人乘风破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同舟共济、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浙江海洋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史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甬舟方言同宗同脉,通过对甬舟两地语言的分析对比,印证宁波与舟山的历史渊源关系,舟山群岛的移民史实以及相承的民风民俗。由此个案,进一步论证语言是交际工具,是可以跨越江海的"桥梁";语言是载体,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一定的传统文化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评价的民族特色和模式。作为陆地文明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所孕育的主要是一种道德政治型的社会评价模式;作为海洋文明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化,它所张扬的是一种知识功利型的社会评价模式;作为森林文明代表的印度传统文化,它所包含的主要是一种宗教审美型的社会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当代海洋诗的繁荣,是中国20世纪诗坛的一大风景。台湾当代海洋诗渗透了海洋文化精神,消除了功利色彩,而致力于“海”味人生的写作。在艺术风格上,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源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历来被误读,有巫书、地理书、博物志诸说。其实,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写海洋的经典,又是一部?集古代社会早期文化的经典,一部蕴含中国文学艺术原生态素材的经典。《山海经》以人为本,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一是流变性与包容气魄,二是原创性与求异思维,三是多元化与前瞻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景观多姿多彩、内蕴丰厚,有着海洋自然魅力美、海洋景观形式美、海洋审美再创造引发美、海洋文化历史情貌美和海洋文化现代发展美等审美内涵.我国早期海洋景观审美是在对海洋生物审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国先民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入,海洋景观审美意识逐渐形成,并开展了早期海洋旅游活动.魏晋南北朝更多的人参与海洋景观审美活动,促进了中国海洋景观审美的发展.当前,国民的海洋意识空前增强,这势必促使我国海洋景观审美活动全面发展.悠久的海洋景观审美活动历史,使中国海洋景观具有纷呈的海洋景观类型、鲜明的海洋地域风貌、悠久的海洋景观历史和独特的中华民族风采等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及其治理状况与其所处的海洋法治文化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海洋法治文化的缺失。所以,必须实施海洋法治文化战略,加强海洋法治文化建设;健全海洋法律法规,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深入海洋普法宣传,增强民众法治意识;强化海洋法治教育,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改善海洋行政执法,践行海洋法治文化。唯其如此,才能弘扬海洋法治文化,实现人海和谐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它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亦是文化的载体。宁波方言社交称谓真实地再现了宁波的商业、饮食等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折射出鲜活的人文世界。其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多运用借代和比喻两种修辞称谓,来达到含蓄讽刺的表达效果,体现出宁波人幽默风趣、温柔敦厚的性格,亦反映了中华民族委婉内敛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