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判的新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自由主义目前是主导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主要理论思潮。这种思潮不仅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取向,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也有重大影响。信奉这种思潮的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看做是治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甚至宣称苏联社会主义的瓦解也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功劳。批判这种思潮的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坚决反对借鉴新自由主义的任何观点。为了进一步弄清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本文将从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角度阐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源于18世纪末。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危机的出现,这种思潮自60年代末再度兴盛起来。这一思潮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外交和教育诸方面,在现代西方颇有势力,并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英和北欧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3.
试论经济法产生的理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论及的经济法,仅指资本主义经济法。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在国家对一定经济关系实行干预的条件下,才会出现经济法。因此,经济法是国家借以实现既定经济政策的法律手段,或者说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而国家所制定和执行的经济政策,又总是以某一种经济理论做为依据的。这样,我们在研究和分析经济法产生的原因时,就不能不考虑其必备的理论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经济法产生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一直起着支配作用的就是国家干预主义。所谓国家干预主义,是指主张用国家的力量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思想和学说。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实行双轨制,搞一中一台,有限度地支持台独.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观和独特的法理观念决定的.美国的对台政策是不稳定的、波动的,这是由美国在外交中追求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目标的矛盾性决定的,激烈动荡中的美国对外政策思潮和外交政策的争论与分歧,强烈的党派动机和个人野心加剧了美国对台政策的不稳定与波动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1978年,伦敦"新左派图书出版社"出版了埃里克·奥林·赖特的《阶级、危机和国家》一书.《美国社会学杂志》1979年9月号刊载了这篇书评,着重评介这本书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结构、资本主义危机的性质变化、官僚政治和国家的性质问题提出的分析方法,认为这部书里有一些好主张,但也有某些局限性.书评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国外理论界关于阶级分析问题研究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一个多族群的国家,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充斥着整个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二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思潮的抬头,美国族群关系更趋于紧张。然而,在前苏联、南斯拉夫这些多族群国家解体的后冷战时代,美国却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族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其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多元与一体的相对平衡,以及不断改进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由于美国族群政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而对美国的族群政策应重于研究、分析,慎于借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控制迫切需要理论指导。作者认为经济政策学的创建,从科学发展的内因看,是经济学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进入新层次的产物;从外因看,在西方是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国家是领导经济建设特别是经济改革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都有待深化。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学是关于如何运用经济杠杆的科学,是一门在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应用科学,是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核心和归宿。在创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学中,可以吸收西方经济政策学的某些成果;同时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当前特别要研究改革及其所提出的经济政策问题。作者还就向西方经济政策理论吸收哪些基本原理和当前我们应着重研究哪些经济政策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伴随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中国也兴起科学研究的热潮。这一热潮受西方传教士及其引进的西学的强烈冲击和影响,从而呈现会通古今,中西、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研究倾向。这构成当时学术的主潮。这股思潮推动了对理学的批判,树立了务求实证的新学风,并促进了学术研究中对数学方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成为国际理论界一大学术热点.与其他全球化理论不同,当代西方一些左翼学者建构了一种建立在全球资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特殊的全球化理论.在这一阵营中,近年来美国学者威廉·罗宾逊以其独具特色的全球化思想、清晰而又深刻的理论分析和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倾向逐渐崭露头角,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他从全球资本主义视角揭示了全球化的实质,分析了全球资本主义主要特征即全球经济的出现以及跨国资本家阶级和跨国国家的崛起,进一步揭示了全球资本主义所存在的矛盾和危机,从而提出了替代全球资本主义的一种所谓“建立在普遍民主基础上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全球化方案.这一全球化理论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又存在着内在困境和局限.  相似文献   

10.
下面发表的两篇书评文章,评介了王作民同志《美国万花筒》一书中提到的两本书:《繁荣到此结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和《左派研究院——美国校园里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两本书中,前一本分析了七十年代美国经济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揭示了美国经济从战后的繁荣走向七十年代的表落的原因;后一本书则介绍了七十年代以后大学校园里马克思主义学术研完盛行的原因,指出,日益增多的青年学生由于对传统的指导思想产生一种幻灭感,纷纷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和探索.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美国人,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分析和批评,对于我们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某些本质特点的认识,是有参考价值的.前一本书虽然成书时间较早(七十年代中期),但书中提供的种种情况,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美国经济衰败的结症——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对利润的无穷追求,对我们观察美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动向等,都不失为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依附论”是六十年代在美国和拉丁美洲最初出现的一种激进的理论思潮,它涉及现代帝国主义理论、不发达根源、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这一思潮后来发展到其他地区,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很大注意和不少争论。“依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萨米尔·阿明和安德烈·冈德·弗兰克等著名经济学家。我国学术界对这派思潮的观点有过一些介绍,例如:《国外社会科学》1978年第3期刊载阿明的《自力更生与国际经济新秩序》;《世界经济译丛》1981年第2期刊载阿明的《第三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1981年第10期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等文,以及《拉丁美洲丛刊》1982年第1期高话所著《战后拉丁美洲经济思潮概述》。但是对国际学术界在这方面的论战介绍不多。这里我们选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詹姆士·M.赛弗对“依附论”学派(文中称之为“每月评论派”)的一篇论战文章,供我国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探讨拉丁美洲的发达与欠发达问题有三种理论方法: 新古典发展主义理论这是一套传统的保守理论,其渊源可追溯到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古典自由理论家。后来刘易斯等人对此理论作了修正,使其“现代化”。这一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也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中经济学家的理论基础。这些经济学家和组织将自由资本主义视作第三世界发展战略的最有效的、从长远来说最为公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敏 《学术交流》2008,78(3):131-134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在我国出现了"贫困的城市化".与反贫困政策研究相呼应,西方学者先后形成了贫困文化论、冲突学派贫困论、功能学派贫困论等有代表性的社会学理论.虽然每一种理论各有其不足,但为我们理解中国的贫困问题提供了借鉴,尤其是关于制度和文化的讨论.目前,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域市反贫困社会政策的核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制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借鉴美国和世界各地以资产建设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践经验,设计并实施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弗里德曼的新古典派货币主义理论,近年来在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风行一时。本文作者是著名的阿根廷经济学家,发展主义经济思潮的代表人物,曾任联合国贸发会议第一任秘书长和拉美经委会的执行书记,他的观点和主张在拉丁美洲和第三世界有相当影响。原题为《弗里德曼和哈耶克就外围国家的观点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广泛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思潮,与正统马克思主义有着极其复杂的微妙关系。这一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从其深层蕴涵来看,是试图依据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出现的新情况。以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从社会文化的层面和基本理论上“修正”、“补充”和“改造”马克思主义,从而“重新发现”和“重新建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这一整个社会思潮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具有这种鲜明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西方各国的代表人物,其成分构成极其复杂。由于各自的出身经历和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有别,各自所持的理论观点也不一致。对于整个西方马克恩主义美学,笔者不想作全面、系统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法亨西尔维尔对拉美批判性思潮的贡献F.法亨西尔维尔的论著最显著的特点是严密分析具体现实,恰当地选择研究课题.这两点结合起来,使得他的著作在各个时期都成为进一步认识本地区经济的基础.例如六十年代后半期出现了依附论,这种思潮在理论上和认识论上与当时的结构主义思想决裂,认为在统治关系和依附关系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自治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将越来越行不通.尽管这一拉美社会思潮在理论上有许多缺陷,提出了一些不一定符合政治现实的政治主张,但它指出足以体现拉美现实的这样一些主要现象:本地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所造成的影响,国家现  相似文献   

19.
美国理论社会学的发展方向,是由R.默顿、T.帕森斯、L.加劳克尔确定的。他们的观点不仅决定了理论思想的发展,而且反映了当今美国社会的各种思潮。但是,那种被称之为应用社会学的部分却是另一回事。显然在这方面也有他们自己的经典理论家(如P.拉扎斯费尔德、M.罗基奇、P.罗西),也有数以百计的研究和咨询机构在发挥作用,但这一范围内的研究活动仍然属于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20.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历来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分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这也是我们无法简单地将其划归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原因。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较多地注意了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国家和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一般批判,却较少地去研究他们这种批判得以发生的内在根据和历史性的逻辑演进线索。我以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在深层理论逻辑中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卢卡奇经济“物化”理论到后期法兰克福学派心灵的“支配”理论的重要递升过程。我发现,这一变化并不仅仅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发生的认识转变,而是他们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