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西方道义逻辑的形式化研究现状 道义逻辑是在数理逻辑的基础上研究含有道义模态词"义务"、"允许"和"禁止"等模态词的一种广义模态逻辑的命题形式和推理规律的逻辑.因此,它和法学、伦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模态逻辑理论的日益成熟,这也给道义逻辑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使得道义逻辑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目前,道义逻辑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形式化,用这种方法解决各类义务冲突问题,并在道义逻辑的经典系统CDL和标准系统SDL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各种各样的道义逻辑的形式系统,使它能够较理想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道义悖论.本文将西方道义逻辑形式化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在概述“蕴涵怪论”与相干逻辑的产生的基础上,阐述相干逻辑对经典逻辑与模态逻辑的修改.认为相干逻辑不仅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形式系统家族,而且拥有完整的语义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相干逻辑比经典逻辑、模态逻辑更加抽象,更加复杂,也导致了一系列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多夫.嘉贝和约翰.伍茨共同主编出版的《逻辑史手册》体现了国际逻辑学研究的最新趋向:第一,逻辑史研究进入到全面、精深研究的新阶段;第二,把逻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局限在某一种类型或范围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逻辑的观念和研究方法;第三,注重逻辑与相关领域的关联研究,展现逻辑学的活力。该书唯一缺憾是没有涉及"中国逻辑"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性特点来分析中国逻辑的特质,将希腊逻辑、印度逻辑和中国逻辑看做是世界逻辑体系中三种并行发展的基本类型,系统研究并概括出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特性。以中国逻辑思想的内在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按照逻辑思想自身的发展特点,按照世界逻辑体系的一般特性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逻辑思想的起源、形成、转变和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中国逻辑思想的基本特征、主导推理类型等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应该是:文化解读、逻辑解读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类型—逻辑语法是一种建立在类型—逻辑语义学基础上的规范语法,它自上个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就以其表述的简洁性、理论的逻辑化和词汇化倾向以及更好地符合意义组合原则等鲜明特色,受到了形式语义学、语言学和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并继续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该文第一部分简短回顾了范畴语法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类型—逻辑语法的核心内容——其句法学和语义学。其语义学的主要内容为简单类型的λ—演算和高阶逻辑:其句法学的主要内容是兰贝克演算。在第二部分的最后,笔者探讨了类型—逻辑语法与逻辑形式系统的深刻联系。总之,类型—逻辑语法对自然语言的语义分析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量子力学已经在众多的领域中有着十分有效的应用,但对它的解释、它的概念基础及哲学涵义等问题,从它产生之日至今,却一直还是理论物理学家及科学哲学家中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在对量子逻辑的起源和量子逻辑与经典逻辑的关系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对量子逻辑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给出一个一阶逻辑形式系统K;证明了K的限制概括规划和K演泽定理;证明K与文献「1」中的一阶逻辑形式系统K是等价的,通过比较K和K,说明K的有关元宣强于K的相应的元定理,同时说明概括规则对一阶逻辑形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逻辑哲学是目前国际逻辑学界和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而在我国对它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逻辑哲学是逻辑学和哲学相关研究的结果,它不同于哲学逻辑或元逻辑,也不同于语言哲学或数学哲学,它研究由逻辑学引发的哲学问题,特别研究形式系统和哲学逻辑中的哲学问题。逻辑哲学是哲学和逻辑学联系的中介,它本质上属于哲学。本文简要探讨逻辑哲学的研究历史、产生背景、基本涵义及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8.
墨家逻辑和西方逻辑都研究了推理及其正确性问题,都认为前提和结论之间是一种"必然地得出"的关系。但墨家逻辑由于与社会现实需要联系更加紧密,它主要考虑的是证明和反驳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对一般推理形式的研究,而且由于解释和解决现实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的实际需要,墨家逻辑更多地偏重于关注概念内涵之间的关系。墨家逻辑对于当代世界逻辑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给出一个一阶逻辑形式系统K';证明了K'的限制概括规则和K'演绎定理;证明K'与文献[1]中的一阶逻辑形式系统K是等价的;通过比较K'和K,说明K'的有关元定理强于K的相应的元定理,同时说明概括规则对一阶逻辑形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姗.哈克使逻辑哲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对于逻辑系统与现实原型“恰当相符性”的不断探索。逻辑理论具有可修正性,经典逻辑的公理和规则本身需要不断修正,多种非经典逻辑的出现是必要的和可能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原型的要求。逻辑的中心问题则是有效论证与非有效论证的区别问题。关于论证有效性的评价,哈克提出,存在着形式的(语形的)、实质的(语义的)和修辞的(语用的)标准这样三种由强到弱的有效性标准。法律论证的核心问题也是论证的有效性,可以把苏珊.哈克的逻辑哲学思想灵活运用于有关法律的逻辑与法律论证的评价标准的分析,并且将哈克的这三种有效性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