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锡伯族简论     
据1982年7月的人口普查资料记载;锡伯族总人口数已达八万三千六百二十九人。该族现在的居住地很分散;西至新疆,东至辽宁、吉林、黑龙江,北至内蒙,南到云南等省、自治区、所属市县。这种分散状态是历史上种种原因造成的。黑龙江省是锡伯族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
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我国北方操通古斯一满语族的几个民族都信奉此教。“萨满”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指萨满为人驱邪治病时,弄神装鬼、手舞足蹈的样子。我国古代的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和柯尔克孜等族都曾普遍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有着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的特点,各族间的萨满教并无共同的经典、神名和统一的组织,但是有着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3.
锡伯族源考     
锡伯族源问题,至今仍是民族史研究中的疑案。有的研究者认为,锡伯族与满洲同源;有的认为,“锡伯族与鄂伦春族同祖”;也有的则认为,锡伯是鲜卑的后裔,(即东胡的一支),笔者同意后一种说法,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论证。一众所周知,鲜卑是东胡的一支。东胡并非单一民族,是华夏人对蒙古东部地区各族的总称。服虔说:东胡“在匈奴东,故曰东胡”。东汉来年,东胡为新兴的匈奴族所  相似文献   

4.
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当今,聚居新疆伊犂地区的锡伯族在婚娶仪式上,依然存有古昔的“抢婚”踪痕:于迎娶新娘的归途,忽地窜出一伙男女拦住喜车,欲“抢”新娘。新郎便向他们鞠躬礼拜,苦苦相求,表示和妻子一定相亲相爱,白头偕老;新郎和新娘一同唱歌,并分撒喜糖,古道上响起众人的欢笑声。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锡伯族文学研究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时期以来,随着学术界对各民族文学遗产的不断重视,锡伯文学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尽管研究成果是喜人的,但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锡伯文学仍存有不少研究空白等待学者们进一步关注、挖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锡伯族传统节日春节习俗的描述,探讨了锡伯族一些春节习俗的成因,从中揭示出各民族节日习俗的形成都有其历史性、传说性、多样性等个性特点,而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互相融合,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具有共性的多元文化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7.
锡伯族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它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5,000余锡伯族军民迁往新疆伊犁地区,对建设和巩固边疆作出了光荣贡献。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是目前锡伯放的主要聚居区,该族的风俗习惯在这里尚有保存,尤其是金泉公社还保留得颇为显著。这些“社会化石”是研究锡伯族历史和文化的有益资料。不久前,笔者曾到金泉公社作过一次民族调查,迄今这里在丧葬方面的某些内容对我国远古人类葬俗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就其特出之处作一些介绍和说明。 锡伯族一般行土葬,“萨满”、“尔奇”、“道奇”(均系男巫)、“相童”(女巫)以及难产、上吊等凶死者行火葬。棺材为木匣状,上宽下窄,棺盖微拱。死者装入棺内的姿式男为仰卧直肢,女为左侧卧。  相似文献   

8.
目前史界对锡伯族源说法不一,笔者由锡伯族原来姓氏和早期分布地区再作探讨研究,认为锡伯族源于女真。  相似文献   

9.
锡伯族人口文化素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法对锡伯族人口文化素质作了较全面、具体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锡伯族人口文化素 质的各项指标,如每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在校生比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非文盲率、文化教育水平综 合均值远远高出全国、新疆水平,在全国56个民族中位居前列,特别是锡伯族妇女人口文化素质较高,其多项指标 在全国处于较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研究锡伯族的有关论著渐增,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笔者就所能接触的材料进行了粗略统计,1979年至1986年间发表的有关文章达70余篇,另外还有两部专著问世。这些论著涉及的范围包括族源、原居住地、迁徙、社会性质、阶级关系、民族关系、语言文学、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为了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入,笔者拟就锡伯族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略作述评。一、族源和迁徙  相似文献   

11.
综观杂彩纷呈的当代锡伯族文坛,能用锡汉双语进行文学创作的诗人作家比比皆是,但充分显示独特创作才华并推出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的作家作品却寥如晨星。在锡伯族文学交替与崛起的新时期,能够代表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堪称一代文学旗手的作家便是郭基南先生。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从事过多种职业,早在青年时期就活跃于新疆文坛并一直痴迷于文学事业的郭基南,以其超群的艺术才华和如蜜蜂一样辛勤耕耘的精神,为人门酿造出蜂蜜般甜甜蜜蜜的精神食粮。曾在30年代轰动锡伯文坛的戏剧作品《察布查尔》、《满天星》以及80年代以来相继问世的汉文…  相似文献   

12.
锡伯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黑龙江省是他的第一故乡。但我省对该族的历史研究却是起步很晚,直至198O年在大兴安岭北坡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的摩崖石刻后,才逐渐兴起鲜卑研究热,从而形成了锡伯历史研究的高潮。 一、嘎仙洞就是古之幽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锡伯族在清前期接受正规教育情况,叙述了自清乾隆中期至辛亥革命前伊犁锡伯族的教育发展史,介绍了辛亥革命至1949年间的锡伯族教育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锡伯族萨满神歌透露的历史信息,结合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可以证明锡伯族最早起源于高车部色古尔氏,发源于贝加尔湖南部的苏古尔湖。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征伐东部高车后,迁移至嫩江流域。  相似文献   

16.
序言锡伯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承认的少数民族。锡伯族原先居住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现在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流域,以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共有83000余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和锡伯族撰写本民族史的愿望,近年有几部锡伯史专著问世。《锡伯族简史》(锡伯族简史编写组编,民族出版社,1986年,以下称《锡伯族简史  相似文献   

17.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锡伯”其称早于16世纪中叶已见诸史载,说明她是一个具有悠久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锡伯族人民对于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和开发建设祖国西部边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中,锡伯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地域环境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固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后世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反映和表现古代锡伯先民社会生产生活的叙事民歌《亚奇纳》、《狩猎歌》,歌颂近代史上锡伯营官兵在反侵略、反分裂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民族气节的民间故事诗《拉希罕图》、《喀什噶尔之歌》就是锡伯族古代民族民间文学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8.
锡伯族的文化选择是个历史的过程。锡伯族先祖带着东胡系鲜卑文化一路南迁,先后与契丹、女真、蒙古等进行了文化交流。在清代处于满通古斯文化系统。之后又与俄罗斯、维吾尔、哈萨克文化接触。清末民初迎来了大量吸收汉文化的历史性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
东北少数民族有多种音乐形式和内容,如鄂伦春族音乐、鄂温克族音乐、锡伯族音乐、满族音乐、朝鲜族音乐等等。锡伯族音乐是东北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存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现在更多的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关注并投身到少数民族音乐采集和整理工作中,让这种积淀了几个世纪历史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更加悦耳动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