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化霸权、文化身份危机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曲舒文 《天府新论》2008,(6):118-121
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导致了文化霸权的产生,西方知识话语代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面对西方话语的强势冲击,中国的西方文化研究者陷入所谓文化身份危机之中.然而,文化身份的建构性特征决定了对西方话语的接受是一个再语境化的过程.只要我们明确接受的目的、标准和效果,所谓的文化身份危机实际上孕育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袁三标 《天府新论》2010,(2):110-114
当今世界,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全球性扩张与飙兴所形成的多元文化冲突与较量态势,挤迫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滑向“边缘化”和“弱势化”。面对挑战,秉持合法性与包容性原则,转换思维视角,提炼核心价值理念,优化教化整合功能,提升国际话语能力,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建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观是处于文化最深层的内隐文化体系.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外扩张过程中的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特征与构建,深刻探讨其所隐含的核心价值诉求指向,指出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是对外贸易全球化、资本支持全球化和商业运作跨国化,以实现文化传媒的“传播培养”功能,将文化产品与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和高效传播,依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文化软实力核心内容,全面渗透到文化产业链之中,这是西方输出其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对外战略思想和传播策略.这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文化产业,无论是在市场化实践操作还是在思想文化意识导向等方面都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整合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加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以品牌文化商品作为国际贸易载体面向国际市场,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向世界传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整合与主体建构是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功能。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功能的具体体现。理论形态与话语系统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功能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略论国家安全视野下的中国软实力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三标 《天府新论》2009,(2):106-1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成了国家安全观的转变,国家安全的要素从军事、政治拓展到了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制度、精神及社会方面,国家安全的获得不仅仅在于物质方面的"硬实力",更在于精神方面的"软实力",软实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现崛起的重要指标,综合运用"软实力"和"硬实力",采用多种手段并重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全,已成为各个民族国家的共识.中国软实力建构面临着威胁和挑战,主要表现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入境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消解;网络文化传播竞争挤迫着民族文化滑向"边缘化";放纵无度的消费主义思潮的全球性扩张对主体价值观的冲击;西方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兴风作浪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损害.当前,国家软实力建构范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民族意识,以文化自觉来引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路径;二是重构主流意识形态核心话语体系,捍卫国家和民族的主体价值观;三是倡导"和而不同"的国家安全模式.优化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文化自觉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之间的内在张力是知识分子难以悬置意识形态倾向和立场的逻辑前提,也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文化支撑。既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知识分子文化自觉的思想坐标。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走向生活世界的现实载体。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文化方向感、文化价值观、文化批判性契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真理性、道义崇高性和批判方法合理性的精神底色。遵循意识形态建设的普遍规律,建构和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知识分子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国家利益至上、严守共同但有区别的意识形态责任的文化自觉原则。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执政党长期执政和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先后经历了竞争与夺取、确立与巩固、调适与创新、自信与发展等阶段.在特定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历史任务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沿着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新时代复兴话语的脉络展开,呈现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演进的鲜明特征.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经验,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史主线、根本保障、动力之源、基本策略和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执政党长期执政和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先后经历了竞争与夺取、确立与巩固、调适与创新、自信与发展等阶段.在特定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历史任务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沿着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新时代复兴话语的脉络展开,呈现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演进的鲜明特征.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经验,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史主线、根本保障、动力之源、基本策略和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可能性--从卢卡奇到拉克劳和穆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意识形态理论与政治哲学的关系为线索,研究三种有代表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的重要部分,因为它涉及到对时代特征的理论把握和政治主体的自我理解.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真实表达,葛兰西强调意识形态是霸权在跨阶级的层面上的文化建构,拉克劳和穆菲强调意识形态是政治主体对自由浮动话语的政治联结,他们都反对把意识形态理解为消极的虚假意识,把它视为政治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王丽  胡庆龄 《齐鲁学刊》2008,37(1):157-160
乔纳森.多利莫尔(Jonathan Dollimore)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其政治文化批评思想引起当代西方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意识形态"是他批评话语里的一个重要范畴,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则始终是他思考的重点。多利莫尔指出任何文学艺术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动态双向建构中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独到的阐释,这对我国当前理论界探索文艺的本质特性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借鉴卡茨尼尔森等关于阶级形成的比较研究框架,本文对农民工阶级形成在文化层面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考察了三方面的内容:阶级话语的消逝及其对农民工阶级形成的影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农民工"的话语建构及其悖论;打工文化的兴起与农民工阶级形成中的"发声".本文的研究发现包括:其一,阶级话语的消逝导致了农民工问题表述中的"去政治化"与"政治化"的并存,造成农民工的阶级形成历程中"能指"与"所指"的尴尬错位,并引发了农民工的阶级形成过程中"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的巨大张力;其二,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对农民工的话语建构,一方面具有遮蔽现实、充当社会水泥的功效,另一方面这种建构因不得不以乌托邦为参照系而构成了一种对意识形态所建构的现实的迂回批判,反过来为农民工及其后代对自身的处境予以反思性认识,提供了一面镜子;最后,打工文化的兴起,为农民工的阶级形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在当下社会中的“本体论”意义赋予其对于社会文化生态、大众话语、交往关系及主体文化心理的建构性力量,且使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生机理与作用机制实现了“文化渗透”转向.对融媒体与意识形态运作同构性的忽视,导致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现实困惑,如后现代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生存空间愈渐窄化、微观叙事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宏大叙事话语极易陷入“二元对立”的境遇、新型文化景观的隐性意识形态属性鲜获关注等.优化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应当通过聚焦文化心理,在情感对接中形成意识形态的共情体验;赋能媒介话语,在微观编码中凸显意识形态的生活观照;依托仪式场景,在具象互动中实现意识形态的主体询唤等,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论”转向,有效提升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度和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语篇包含一定的意图并涉及一定的后果,完整语篇的建构是在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中完成的。外宣语篇的语用功能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宣传离不开语篇受众的积极回应。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外宣语篇是多模态的。因此,外宣语篇的建构是在多模态、互动中完成的,并且体现着积极话语趋势。结合语域理论,对已有成功外宣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了几种互动多模态外宣语篇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由于西方话语霸权的阻滞,导致国际话语格局的失衡,使得话语民主发展尚不充分。世界话语民主发展的有限性态势,亟需中国担负起国际话语责任。为此,应培育一批意识形态精英,使之在国际话语场表达中国价值;立足于文化间性寻求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共义域,在此基础上对国家意识形态进行新的知识叙述,推动文化交往。并且,还应提升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表达的高度,使之超越民族国家利益,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进而建构具有世界魅力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由此,全面提升国家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15,(10)
现代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不仅是统治阶级的维护意识,更是为一定社会定向的文化价值系统。意识形态掌控能力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意识形态掌控能力现代化内含意识形态建构能力、教化能力、情感沟通能力、整合能力、批判能力现代化等基本要素。推进经济基础、话语体系、工作网络、方式方法的现代化是意识形态掌控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是以“执政”为核心建构起来的,系统反映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规范话语表达。执政话语体系的特征表现为系统性、公共性和导向性,形态主要体现为理论形态、制度形态和价值形态,功能集中反映在促进政治沟通、实现政治整合和凝聚政治共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孟子用诗,主要将《诗经》作为政治文本和思想文本使用,是在具体的文化历史语境中构建儒家建构意识形态话语的努力,既展示着儒家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乌托邦精神,又彰显了儒家士人重新统一意识形态与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对后世影响深远。自此之后,将古代经典文本解读为对上讽谕君主、对下教化百姓、对己"独善其身"的具有现实功用的话语系统,便成为历代儒家思想家千百年中一贯遵循的基本政治策略和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欧孟宏 《云梦学刊》2009,30(5):103-107
左翼电影文本指左翼作家及其同路人参与制作的进步电影。为了实现其意识形态话语,左翼电影采取了一系列的话语建构策略:采用暴露性的策略直接宣扬阶级意识与民族解放斗争;通过探索女性命运来达到社会批判或者意识形态规劝的目的;以电影歌曲来传达政治观念。但左翼电影在建构其意识形态观念时也遇到了诸多的现实困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语境外,与左翼作家本身的唯物机械论、庸俗社会学的左倾观念有着重要关系。政治上的急功近利使得大部分左翼电影颠倒了艺术与政治功用的关系,忽视了电影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态势下意识形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意识形态的功能不但没有弱化反而不断强化。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其政治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外交功能上。我们应认清全球化态势下西方意识形态策略的新变化,防止陷入西方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因素的显性存在,国内隐性话语权的争夺,关于意识形态是否终结、在场的争议从未间断.在全球化认同的今天,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却日益强势,其隐性话语充斥在人类生活的各个视角.在两种制度表面不断趋同的当下.斗争的底线却从未改变.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意识形态在当下西方文化霸权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只有首先肯定意识形态的在场性,反思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行,我们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