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甘海民,字巨工,又字天如,号吟庐,1962年生,祖籍甘肃兰州。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沈阳市文史馆馆员、国家二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社员,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多次入选国际书法展、国际临书大展、当代篆刻邀请展、国际首届青年书法展、首届国际篆刻邀请展等全国性重大展览。并获首届"神龙"书法大赛篆刻金奖;"西冷印社"首届篆刻评展优胜奖;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  相似文献   

2.
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篆刻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而完善的市场。相较于中国书画而言,篆刻市场的狭小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尚未认清篆刻艺术的价值,参与投资与收藏的人士更是寥寥无几。其反过来作用于创作领域,导致现在很多优秀的篆刻家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评价。明清、民国以及近现代的老一辈的篆刻家们往往以其他方面的成就名世,或是在今天还没有受到重视。而当代的优秀篆刻家们甚至只能"投刀从笔",不得不非主观意愿地暂时将篆刻的修炼与创作放到次一级的地位,转向书画等其他方面的创作。如  相似文献   

3.
正"沙沙沙、沙沙沙",石料在砂纸上打磨发出细碎单调的摩擦声,充满了李铁工作室的整个房间。就这样,石料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打磨,直到水平光滑。省级非遗名录项目金石篆刻(齐派)传承人李铁的工作室,原本宽敞的空间,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箱子里边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印章。这些在普通人眼中冰冷的石头,在李铁心里却是非常珍贵的"宝贝"。四十余载时光,李铁用心篆刻出的不仅是一枚枚印章,更是一方他所挚爱的金石天地,那  相似文献   

4.
刘潇 《青岛画报》2013,(4):74-77
隋知兼先生是位至情至性的人,且笃好收藏。他自言兴趣博杂,且无投资升值之想。收藏于他只是乐享其间的雅事。90年代,喜欢篆刻的隋知兼渐渐对印石产生了兴趣,继而开始收藏。二十年来,他凭自己的喜好和眼力,收藏了近三千方印石,并由藏而鉴,渐知其中三昧。在中国,篆刻与诗词、书法、国画并称为"四绝"。印石还和笔墨纸砚为伍,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品。中国的篆刻艺术与书画创作相结合始于宋代,及至元朝,王冕首用软质石材"花乳石"刻印,开石印先河。明清两朝,印家辈出,文人治印之风鼎盛。其后六百年来,  相似文献   

5.
《天津社会保险》2011,(5):16-17
王秀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河印社理事、天津印社理事、津门书画院书画家。王秀琪自幼习艺,后得津门名家王颂余、孙其峰等先生指授研习书画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二届篆刻展"、"近现代名家书画展"、"中国印社联展"、"中、日、  相似文献   

6.
穆奕 《今日辽宁》2007,(5):38-39
王丹(Wang Dan),字复秋,号易斋,1963年生于锦州。现为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辽宁省书协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社员,全国第五届篆刻展、2007年当代篆刻艺术大展评委,锦州市文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7.
张宝驹简介:1963年生于北镇,满族;别名"辽城山人"。壁画画家,书法、篆刻亦有所长。先后参加新加坡辽宁书画精品展、前苏联阿穆尔州第二届中国美术作品展、全国书画篆刻艺术大奖赛(获银奖),作品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美国展出,2005年荣获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金奖。有多幅多品被日本、新加坡、台湾、美国、前苏联等友人收购并收藏。现为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柳倩艺术研究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8.
西泠印社创建于一九○四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研究篆刻艺术的学术团体。发起创立之时,正当满清皇朝对外屈辱投降,对内残酷镇压,朝政极端腐败,社会风尚低下,国内经济、文化均处于岌岌垂危的状态。篆刻——这门具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也和所有的文化艺术一样,发展到那个时侯,已经萎靡不振,毫无生气。曾经在印坛上风靡一时的皖派、浙派,相传至此,也都面目全非,衰败不堪。此时,钱塘丁仁(字辅之,号鹧卢)、王寿祺(后名禔,字福盦)仁和叶为铭(亦名铭,品  相似文献   

9.
正"夫刻印之道,有文法、章法、笔法、刀法",篆刻艺术以汉字——主要是篆字——为载体,以刀刻为途径,在方寸之间可以有无数的变化、无穷的创意,其艺术含金量不容忽视;加之印石本身相对小巧、坚固的特殊属性,可谓一样乐趣无穷的把玩之物。  相似文献   

10.
苏金海     
《阅江学刊》2010,(6):F0002-F0002
苏金海,字博生,号河西外史,一九五二年生,江苏南京人。现为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南京市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书法、篆刻作品参加全国及国际性展览百余次,篆刻作品先后获全国篆刻一等奖、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展优秀作品奖、南京市政府第四届文学艺术奖银奖。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人们的心中,印章仅仅是书画的配角,居于不起眼的角落,连孤芳自赏的份儿都没有。然而在传统艺术家们的眼中,印章与古诗、书法、绘画一同被视为文人必备的四大素养:齐白石老先生曾对自己的艺术成就有"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的评价,可见篆刻(印章)在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古剑现就职于中国外运天津集团有限公司,幼承家学,研习书法,后拜津门书法名家赵半知,杨涵秋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和篆刻,并同郑华浚先生学习山水画。中学时代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工作至今从事摄影创作  相似文献   

13.
正他笑着婉拒"书法大师"的称呼,说:"书法就是人内心世界的物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三观。而大师是由后人评说的。"简介金中浩,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吉林书法家协会顾问、吉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吉林省书画院院长、白山印社社长。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事,多次获得各种奖项。作品为国内许多文博单位收藏和镌碑。多  相似文献   

14.
周进 《今日辽宁》2014,(4):74-75
正李学伟,号汉邕、聋者,别署双龙斋、漏室。1964年3月生于辽宁沈阳。书画篆刻家、鉴赏家。自幼受其父影响酷爱书画篆刻艺术,从师李光远、陈复澄、姚哲成、王镛诸先生。现为艺术市场美术馆馆长,艺术市场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书画鉴定专家。  相似文献   

15.
有来有往     
《青岛画报》2012,(2):2-3
回首青山云入怀篆刻/姜平林2011年9月15日,青岛市召开大沽河治理规划专题会议。会议听取了大沽河治理总体规划汇报和大沽河治理水利专项规划汇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讲话中要求,大沽河治理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把这项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真正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本期特稿一起来关注我们的母亲河。小葵当青岛再次跻身"全国文明城市"的金色榜单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近现代国画界南北二石并称,这其中与"北石"齐白石齐名的,就是以"画、文、书、印"四绝著称的"南石"傅抱石先生了。抱石少攻印章篆刻,治画史,并为书画创作,曾留学日本,得郭沫若、徐悲鸿为师友,远法石涛、顾恺之等辈,又亲览河山,"搜尽奇峰打草稿",能独树一帜,以诗入画,以形传神,工山水,亦擅人物,开新时期中国画变革之先河,堪称大家,可谓宗师。傅抱石的笔墨人生是随着他对画史的研究、对自然的体验、对诗文  相似文献   

17.
《天津社会保险》2012,(5):70-71
我国最早的毛主席像章于1932年出现在上海,是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为了祝贺毛主席在江西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而制作的。文革开始后,毛主席像章制作进入了鼎盛时期。如今,毛泽东像章作为收藏品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寄托着人们对一代领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以及对那个时代的红色追忆,形成了一种文化收藏现象。毛泽东像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其设计制作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集绘画、书法、篆刻、摄影、陶艺以及雕塑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3):127-129
防谷令事件(1889-1893)是朝鲜甲申政变后日朝之间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期间,福泽谕吉阐述了其对该事件以及日本对朝政策的看法。事件解决前,福泽谕吉对甲申政变以来日本"因循姑息"的对朝政策提出了批评,希望政府制定"增进"两国感情、"促进"贸易的长期政策。事件解决后,为改善日朝关系福泽谕吉向政府提出"向朝鲜移民"的建议,并以"医生医治病人"来为事件中所采取的"文明流"外交惯例之外的"笔法"进行辩解。从最初对日本对朝政策的不满到事件解决后对其的建议、赞许以及为其强硬政策而寻找借口,这些都表现出福泽谕吉对朝鲜的强硬态度。  相似文献   

19.
正印章最初作为私人印信,实用性显然是第一位的。虽然后来随着人们在审美要求上的逐渐提高,篆刻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更具开创性的发展,然而实用这一固有的用途却始终没有在篆刻艺术的成长历程中消失,时至今日,作为公、私各种用途的印信凭证的大小印章依然在中国社会里广泛使用。当然,一般的印信与专为艺术而创作的印章在价值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天壤之别,但就是这  相似文献   

20.
<正>王丹,字复秋,号易斋,1963年生于锦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培训中心教授,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理事,辽宁省美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省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多次任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