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相似文献   

2.
崔蕴华 《阅江学刊》2011,3(6):107-113
江南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弹词的优雅情怀;弹词的吴侬软语也成为江南的文化标志。具体而言,弹词从两方面呈现出典型的江南图像:一是水乡的地域品格。经济之富足、人文之昌盛都使苏州弹词拥有了江南气质,充满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认同性。区别于“燕赵悲歌”,弹词的故事大多充满水乡风情、文人雅趣;二是苏州弹词与苏州园林的互文性审美关系。弹词很多故事发生在园林之中,而苏州园林中也经常上演昆曲、弹词。从深层看,弹词与园林有着相似的构造理念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清初文会兴盛,园林和幕府是举行文会的重要场所,也是骈文展开的空间依托.园林雅集与幕府集会有力地推动了清初骈文创作的繁荣,而某些园林更直接成为骈文创作的对象.清初其他文会活动以诗词唱和为主,但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骈文、骈启、骈序、骈记、骈体书信等主要文类都有表现.园林雅集、幕府集会、其他文会等文事活动催生大量骈文作品,这些作品在题材、创作手法等方面具有开创性,在质和量上都有显著提高,使清初骈文承晚明渐兴之势而振起之,为清代中叶骈文全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骈文史上具有承启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州为清代三大词薮之一,名家辈出,佳篇林立.至于晚近,常州家法风靡天下之际,苏州词界之代表人物陶梁、后吴中七子、宋翔凤、陶然、高钟、黄人等,仍瓣香浙西、阳羡之流韵遗风,或对"浙派"进行调整,或折中"浙"、"常"两派,追踪性灵,以创作实绩勾勒了近代苏州词坛的创作构成和理论祈向.  相似文献   

5.
张振国 《阅江学刊》2012,4(4):118-121
晚清咸丰年间,江南尤其是江苏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文言小说创作成就总体下降。昆山孙兆溎的《花笺录》、苏州宋芬的《虫鸣漫录》、武进冯晟的《谈屑》、上海黄本铨的《小家语》是现存的四部咸丰间江苏文人创作志怪传奇小说集,代表了这一时期江苏文言小说创作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水乡苏州,在闻名天下的一众古典园林里,最为著名的几个,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以及建于清代的留园。这其中,最让我驻足良久的,当属沧浪亭。除了高洁清逸的名字之外,我曾迷惑于沧浪亭园林里的“中州三贤祠”,河南的三位贤人怎么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江南苏州,还被人建祠纪念?我还曾留恋于沧浪亭园林的诸多楹联,还有那清新宜人、高古淡远的氛围。两次造访,从读“联”到读“廉”,意趣横生,美妙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早在二十年代初,他在考订古代史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形成了“古史辨”学派,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由顾颉刚先生的助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煦华辑录整理的《苏州史志笔记》,集中反映了顾颉刚先生对吴越地区历史、经济、城坊、山川、园林、古迹、方言、歌谣、风俗、民间传说、地方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和独特见解。它的出版,有助于吴越文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精致秀丽的古典园林、江南特色的小桥流水、韵味深长的传统文化……苏州的魅力古今交融、独具一格,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驻足品味.6月8日至11日,2021年"遇见美好江苏·寻星紫金之巅"两岸媒体人大陆行联合报道活动走进苏州,30余位两岸媒体人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苏州独特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资源、在苏台湾青年创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对《桃花源记》(及诗,下同)的思想意义,历来认识颇不一致。本文试图把它放到陶渊明的创作和生活道路中,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说明这篇作品对诗人归隐生活的否定意义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意义。从而认识《桃花源记》的思想价值。 对诗人归隐生活的否定 归隐田园是陶渊明生活和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济苍生”理想和“苦长饥”的生活驱使,诗人一度厕身官场。但在门阀制度森严的当时,他“有志不获骋”。他厌恶“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途奔波生涯,又“耻为五斗米折腰。”他涤涤地向往园林生活。“园田日梦想,安…  相似文献   

10.
乌拉姆·阿巴斯是著名乌尔都语小说家。他继承了老一辈乌尔都语作家的创作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他在现实主义创作中吸收自然主义因素,为乌尔都语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李天保 《社科纵横》2006,21(4):99-100
曾巩文学思想中的经世观、文道观和创作观,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其文学思想的指导下,曾巩大力倡导创作古文,其文风趋于古雅平正;文学表现的思想内容广泛,但经世明道是他创作实践的主要目的;其文法自成一格,形成了他独有之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园林绿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特色建筑建设需求的日益增加,园林古建专业技能人才一直存在较大的缺口.然而当下职业教育由于学校与企业合作存在多方面局限性,园林古建专业的学生培养很难达到企业要求、满足社会需求.该文以苏州香山工匠学院为例,从与职业需求对接,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对应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专业师资团队;强化技能人才输出,打造高效实践平台三方面,探索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古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买艳霞 《社科纵横》2009,24(4):106-107,119
金圣叹的评点理论对创作心理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他不但探讨了创作动机产生的心理原因,还对构思心理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心理因素——想象作了深入的论述。他还认识到创作构思心理活动和表达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边构思边表达。一种是表达之前已经完成了构思。  相似文献   

14.
白玉 《社科纵横》2003,18(5):52-53
劳伦斯是上世纪英国文坛上著名作家之一。本文从他的创作背景 ,创作倾向入手 ,分析《逾矩的罪人》的创作主题 ,以及其作品与色情文学的区别 ,指出“爱”是他自始至终所追求的目标和创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马娅 《唐都学刊》2007,23(3):100-103
格拉斯的创作是针对逝去历史之作,创作中他坚持反思历史问题的思想,一以贯之。他对历史问题的介入与观照痛切而令人警醒,特别是他对德国历史的反思与书写犀利而饶有耐人深思的意味。创作中他直面历史,不倦忏悔,谴责纳粹反犹罪行,对遭受浩劫的犹太人深表同情。文本充溢着其人道主义理性与高尚激情相交织的人格魅力,唤起了世人对历史的记忆,提醒世人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6.
尤侗是清初最著名的杂剧作家之一,他的杂剧作品《读离骚》等创作于沦落不偶之际,既是他才情不得伸展的不平之作,也揭示了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无处诉说,只能以历史扣问现实,并通过杂剧创作逞示才能、表达真正自我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7.
我从上海驱车来到苏州,接着从苏州转道吴江,再从吴江到江村,在一位老农的指点下,终于在一间简陋的村舍里找到了他。他,身材不高,面容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然而,只要一谈及研究课题,他就变得目光炯炯,言语也上下纵横,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神采飞扬。此刻,他正伏案疾书。几本翻开着的书页静静地躺着,调查资料把屋子铺得满满的,使我难以落座,更难以想象:一些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学著作将在这个小舍中诞生。他,就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社会学博士研究生沈关宝。  相似文献   

18.
浅论泰戈尔的戏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从小在文学,音乐、戏剧环境的熏陶中生长。他幼年时代就登台演戏,直至七十五岁高龄还粉墨登场。他尤其喜欢演自己创作的戏,从中汲取创作的欢乐;他从十二岁开始写诗剧起,直至1938年编写最后一部舞剧《不可接触的姑娘》为止,大约写了四十部戏剧作品。可以说,他的一生与剧戏舞台、戏剧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不是因为他辉煌的诗歌成就,他可堪称为印度戏剧大师。他的戏剧创作与欧洲或印  相似文献   

19.
王锺陵 《求是学刊》2006,33(5):107-116
文章以为,处在社会政治学模式兴起并确立的历史时期,夏衍20世纪30-40年代的话剧创作,从总体上,呈现出一个大的回旋。他的话剧创作,两次受到尖锐的批判,一次促使了他创作的新生,一次却使得他从话剧创作中淡出。通过对夏衍20世纪30-40年代话剧创作历程的详细剖析,文章不仅揭示了夏衍剧作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对于这一时期中国文艺发展的具体情状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20.
溯源而行     
正创作是检验画家综合能力的试金石。欲画好创作,仅仅具备了必要的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对事物深入观察与深刻思考,没有对社会生活的真切体悟,想画出一件像样的作品,可以说绝无可能。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苗庆华的创作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他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体悟。经过在清华美院的深造,他的基本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难得的是,他并未仅仅满足于技法的提高,而是以很大的精力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