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与模式选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梯度产业发展与转移理论的观点,国与国之间、国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均存在梯度差异和产业转移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东南沿海与东北和北部沿海以及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同样存在经济梯度差异,并由此带来了区域产业转入模式和转出模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反梯度推进:西部产业升级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梯度推进理论的核心内容强调 :落后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直接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 ,带动传统产业实现超越发展。近几年 ,我国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其实质就是要解决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问题 ,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则是根本出路。在这方面 ,反梯度推进理论为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产业升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是在广西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了粤桂产业梯度陷阱问题。通过分析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广西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现状,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对粤桂产业梯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区位商测算各个生产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比较粤桂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结构,研究粤桂产业转移出现的梯度陷阱问题,提出解决粤桂产业转移梯度陷阱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优势明显,中部地区已成为产业转移优势承接地。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重大发展机遇。立足我国经济梯度,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和产业梯度系数,根据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在全国的位置、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及演化情况、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梯度系数可知,河南省近年来经济接近度位列中西部首位,但面临激烈竞争,应把有色、食品、纺织、轻工、建材、装备、汽车等行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把电子信息行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性行业,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各地红色旅游蓬勃发展。而如何测度各地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从产业角度出发,构建区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就我国有数据统计的31个省级单位红色旅游的发展水平进行对比评价研究,对于我国各地红色旅游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理应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科学范围内 ,空间结构是其研究主体。在我国古代区域地理学中 ,人们对传统产业空间结构业已展开研究。到了 19世纪 ,西方对产业的空间结构的研究已成理论体系。而当代世界对产业空间结构的研究 ,则集中在产业空间布局的形成、发展及其分布规律方面。对旅游业空间结构的研究则是近些年的事。国内近期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与趋势为 :旅游业区划的深入 ;旅游业发展中的区域关系研究 ;旅游业区域发展与规则的深入研究 ;旅游业空间结构演替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能力的相互关系,分析探讨了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能力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采取梯度系数法评估京津冀地区产业梯度,并运用模糊物元理论评估京津冀地区2004~2009年间的物流能力,综合实证结果进一步对探讨结论进行验证。产业转移通过推动物流产业带的形成、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业竞争力、改善物流环境和改变物流衔接模式影响区域物流能力;区域物流能力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产业聚集、改善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产业转移。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能力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缺少前期规划、信息化水平仍然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经济圈是我国实现中部崛起最重要的区域之一。通过对梯度推移过程的思考分析,对长江中游的梯度发展模式做了初步探讨。旨在通过对梯度推移过程的分析来探讨长江中游经济圈建设的点轴开发研究,从而探讨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业能源依赖程度差异会使产业结构变化对电力需求有显著影响。本文从空间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工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对31个省进行产业梯度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产业转移对电力需求空间结构传导效应。结论如下:中国工业发展呈现"东高中西低"的区域特征,产业转移与区域用电息息相关,不仅体现在增速变化趋同,也体现在产业结构与用电结构变化基本一致。由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东部用电量占比会继续下降,中西部则会上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存在着产业梯度和经济梯度.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即是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再向落后地区推进,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处于较低梯度上的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给国内外企业带来了机遇,更给包括厦门在内的国内企业带来了形势严峻的挑战.厦门市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参与这场空前的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1.
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机制创新探析——以湘鄂赣区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存在合作主体倚重于政府、合作内容偏重务虚、合作优势难以发挥、合作领域过于狭窄等问题,政府推动、资源优势、区位优越等因素使得湘鄂赣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具有可行性,需要创新人文融合、组织管理等机制以提升湘鄂赣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红三角旅游区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旅游合作,已被实践证明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区域旅游合作的形式、理想模式、空间结构形态以及产业链与产业体系的构建等几方面,是发展区域旅游的重要理论基础。韶山、花明楼、乌石三地旅游资源既有相似之处,又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具备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条件。三地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服务网络,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并开展联合促销,构建领袖故里红三角旅游区,共同打造湖南省红色旅游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探析——以韶山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要推动红色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客源市场,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根据对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理论、时间结构理论和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韶山作为重要的红色旅游地,客源市场在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旅游者基本特征等方面,具有典型的红色旅游市场的特点,客源市场的开发必须在市场定位、区域合作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湖南红色旅游开发创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红色旅游是我国一项新型旅游产品,发展势头迅猛。湖南省红色旅游的发展初具规模、品牌突出、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很大。可以从组织空间结构、旅游精品体系、展示手段和形式、资源整合、区域合作、宣传促销、资源保护等方面,开辟出一条湖南省红色旅游开发的创新之路,以充分发掘我省旅游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湖南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要使湖南省红色旅游成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同时成为全省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和而不同地锲入湖湘文化,实施"12345"工程战略,即建设1个龙头旅游区、面向2大客源市场、突出3大主题板块、发挥4大旅游功能、打造5条精品线路,才能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肃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味较高,整合开发极为必要。立足甘肃红色旅游资源和目前开发较为成熟的红色旅游景区实际,甘肃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尚存在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低层次开发和重复建设较严重、缺乏对多种旅游资源的统筹规划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以市场为前提开发旅游新产品,深度挖掘红色遗产的文化内涵,组合多种旅游资源,全面建设区域旅游合作体系和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等五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陕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分析陕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通过实施“1312工程”,即培育1个红色旅游之都,陕北、关中、陕南3大红色旅游板块,以及12条精品路线,将红色旅游打造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新的王牌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8.
打造韶山红色旅游产品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韶山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但目前其旅游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存在一系列问题。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应当从红色文化的回归、文脉的揭示和延续、主题产品的延伸等方面对韶山现有红色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与创新,从而促进韶山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树立韶山红色旅游产品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红色旅游功能特性及各种旅游效应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探讨并初步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红色旅游效应评价体系,并选取南昌为调研地,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运用SPSS和Yaahp软件,对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与南昌红色旅游效应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结果,证明了这一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找出制约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是一项重要课题。电子信息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含量高,产品更新快,风险高、收益高特征。建立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定量与定性结合、选用通用指标等。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每一指标的含义和选取指标说明。建议完善电子信息产业统计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