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七月上旬,湖北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在武昌召开了“张之洞在湖北的济经活动”学术讨论会。武汉地区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省市、地方志的有关同志莅会并提交了多篇学术论文。与会者认为对于张之洞的学术研究,是湖北经济史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以封疆大吏身份治鄂十七年,在湖北武汉设钱局、练新军、办学堂、兴商务、修水利、建工厂,影响很大,至今武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与清末经济特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 《中州学刊》2004,(2):107-109
1898年清廷欲破格选拔人材,依照博学鸿词科之例举行了经济特科,张之洞首荐人材,后因戊戌政变发生,经济特科仅举荐人才而没有进行考试.1903年经济特科再次举行时,张之洞为钦定的阅卷官,拟题、阅卷、评定由其总成.经济特科最终仅取中27人,而且任用俱不优异,身为阅卷官的张之洞也受到猜疑,深感"闷闷".  相似文献   

3.
山西的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是1892年(光绪十八年)创办的太原火柴局,连同1898年(光绪廿四年)办起的山西通省工艺局和山西机器局,表示山西的近代工业由此建立起来。和我国东南沿海相比,山西的近代工业落后了半个世纪。因为山西地处内地,并非对外通商口岸,资本主义对山西的影响较晚。1882年(光绪八年)张之洞在山西巡抚任内,就开始鼓吹洋务为当务之急,并在山西设立洋务局,这算是洋务运动在山西的先声。但实际在山西进行洋务活动,创办山西近代工业的,是湖北人胡聘之。胡从1892年出任山西布政使,1895年升任山西巡抚,直到1900年去职。胡聘之鉴于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在湖北,前后不到二十年,创办了十一个近代企业.在这过程中,他煞费苦心,创造办企业的条件.其中,最困难的是解决资金问题.张之洞是采取哪些方法筹集办厂资金的?(一)财政拔款.从中央财政拔款到地方财政自筹资金.张之洞办的十一个企业,除湖北毡呢局是官商合办的外,其余十个企业均是官办.既是官办,就要靠政府财政拨款.可是,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难以应付.1889年,张之洞估计建个炼铁工厂要200余万两,当时清政府每年有200万两铁路经费预算.炼铁厂是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1837~1909)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早年简放湖北、四川学政,创建武昌经心书院、成都尊经书院,着意培养科举文士.后在湖广总督任上,极力倡办新式学堂,派遣大批学生赴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6.
大冶钢厂在1890年由张之洞所创办,原称湖北铁厂.此后经历过官办(1890—1896年)、官督商办(1896—1908年)、商办(1908—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劫收与掠夺这样几个阶段.到解放前夕,它已经处于瘫痪状态中,仅有容量30吨小高炉一座,1.5吨的小转炉一座,十时的轧钢机一套,百余台破烂不堪、残缺不全的机床.从1890—1949年5月的五十九年间仅生产了51万吨钢.1949年6月,大冶钢厂由我接管,企业的性质改变了.到1952年底,大冶钢厂在钢、钢材和生铁三种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5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曾讲到:提起中国的近代工业,不可能不想到张之洞①。无疑,这给我们研究评价张之洞所办的洋务企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一张之洞办洋务企业是着眼于国防的需要、从军事工业开始的。他在任两广总督时,看到"广东地方,边防海防至关重要,枪炮一项最为急需"②,便着手建立枪弹厂,筹建枪炮厂,委托驻英公使刘瑞芬等人向英、德等国购买机器设备。1889年底调任湖广总督后,便将原拟在广东建立的枪炮厂改建于汉阳龟山北麓,1904年,又易名为湖北兵工厂。湖北枪炮厂在当时中国十几个兵工厂中规模最大设备最新。…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2):95-101
光绪十六年(1890)陈三立漫游武昌,结识张之洞幕府文人群体,诗风由早岁寓居湖湘时的浪漫绮丽转向严谨涩硬。后来陈三立避居苏沪,研磨诗艺,其宗宋之风得以确立。因祭扫祖茔之故,他每岁必往返苏赣数次,江西籍诗人借此契机多向其求益诗学,其亦乐于大力奖掖后进赣地诗人,掀起清末民初江西诗坛诗学创作新高潮,晚近江西诗坛诗风遂由崇尚汉魏六朝转而推尊杜、韩、苏、黄。陈三立以其不囿唐宋的诗学思想指导后进赣籍诗人,开启了近代江西诗坛新面貌。  相似文献   

9.
江满情 《江汉论坛》2003,53(4):87-90
清末,张之洞督鄂新政与湖北的财政状况密切相关。张之洞督鄂时,湖北已经初步形成了“地方财办地方事”的地方财政,这是湖北新政的财政前提。新政期间,湖北近代商业的发展和张之洞的重税政策,使湖北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不断为新政提供财源。但由于张之洞始终未建立起近代财政制度,尤其是预算制度,湖北财政的收支缺乏统筹规划,这对湖北新政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继《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之后,陈钧先生近期又推出了他关于张之洞的“湖北新政”研究的新作——《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的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9月版),从研究的内容和思路看,陈著两书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书注重从历史哲学意义上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与实践进行反思,后者则更精细地叙述历史过程的同时,侧重对张之洞的“湖北新政”作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价值重估,这便是作者在导言中开宗明义所讲的“重估也许比建构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改良派左翼与自立军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8年的变法维新,被守旧派用武力淹没在血泊之中。变法的被镇压以及随后开始的政治反动,给予改良派的打击是沉重的:右翼(包括从黄遵宪、陈宝箴这样热心维薪活动的地方官吏到袁世凯、张之洞这样的投机政客)完全瓦解;中翼的首领康有为、梁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湖北新政"遗产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张之洞督鄂期间创实业、倡商务、兴市政、办教育等"湖北新政"留下的遗产在民国的流变及其状况进行了考察,得出张之洞为湖北武汉现代化打造的比较优势突出的高起点,在其身后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在民国时期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没有与时俱进,保持如张之洞时代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甚至"人亡政息"的结论.并对"张之洞现象"进行了剖析,对"后张之洞时代"湖北武汉现代化没有达到晚清张之洞时代的水平高度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张之洞在 1895 -1898之间 ,与维新派及维新运动的关系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以识别其伪维新的真实面孔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振兴实业”夭折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叶,正当李鸿章的北洋势力经甲午战败的沉重打击,其赫赫声威大见衰落之际,洋务派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张之洞在清朝中央政府支持下,主持了“湖北新政”,以振兴实业、编练新军、举办文教设施,耸动朝野视听,造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格局。其中,振兴实业又是这个“新政”的基础。在张之洞主持下,湖北出现了一批官办近代企业,主要  相似文献   

15.
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第八镇炮队第八标三营左队部分士兵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为即将离营的战友饯行,遭到队官粗暴制止,引发双方剧烈冲突,后虽经弹压平息,但湖北新军内部暗潮涌动,一度成为舆论热点。南湖炮队事件的发生,既由新军内部官兵矛盾长期积累所致,也与保路运动发生后局势紧张有关,同时也受湖北革命党人长期组织动员的影响。南湖炮队事件的发生虽纯属偶然,但又与革命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件导致武昌起义消息泄露、起义计划推迟,促使湖北当局加大了对革命的防范力度,也加剧了新军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在庚子年的帝王梦——以宇都宫太郎的日记为线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庚子年(1900年),面对八国联军的武力威胁,中国政局动荡,政坛变幻莫测。张之洞一面公开表示拥护“两宫”,而内心深处却存有独立称王之念。他私下派长子张权前去东京,与钱恂一起在日活动;通过宇都宫太郎向日本参谋本部征求对组织新政府及提供军事帮助之可能。张之洞还希望日本派军事专家来协助练兵,同时还要购买枪支弹药,加紧训练新式军队。与此同时,张之洞对唐才常在武汉地区的自立军活动,在八国联军攻克北京之前,亦采取虚与委蛇的模棱两可态度。直到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政权尚存,张之洞才放弃组织新政府的念头,让张权归国,并下令对唐才常等残酷镇压。  相似文献   

17.
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大冶钢厂改制而成的。其前身系张之洞于1890年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称为“中国最早的冶金企业”。建国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尤其是“七五”期间进行系统改造,已形成年产75万吨特殊钢,50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工模具钢、高精度无缝合金钢管的重点特钢企业。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年,湖北地区的货币经营业有了新的发展。一些私人所设的银行、银号、钱庄以及官府筹设的钱局等,在省内各商埠都陆续开办起来,从而为当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不少金融企业因遭军阀的勒索和战乱的困扰,陷入了衰败状态,有的被迫宣告破产。显名一时的湖北官钱局,就是其中的一个。湖北官钱局,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倡办的官营金融机构。创立于1896年(清光绪  相似文献   

19.
吴禄贞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学术界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本文就他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略作讨论. 武昌起义时,吴禄贞早已离鄂北上.从现象上看,吴禄贞似与武昌起义毫无联系,其实不然.吴是武汉地区民主革命思想的最早传播者,他在1899年日本留学期间,“受孙先生启导之处极多”,毅然加入兴中会,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成为武汉地区最早的革命党人.1902年春,他完成学业回到武汉,开始向青年学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灌输民族反抗观念,“当时各军队各学校受其感应者、翕  相似文献   

20.
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东侧,阅马场北端,紧靠蛇山南麓,矗立着一座富有革命意义的红色楼房,这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建立的湖北革命军政府旧址(见封二图片)。武昌起义是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影响下,于一九一一年(农历辛亥年)十月十日,在古老的中国爆发的一个震惊世界的大事件。这天晚上,湖北新翌中的革命党人,在经过长期组织发动与筹划的基础上,在风云突变的紧急关头,猝然在武昌发动起义。一夜之间,就击溃了妄图顽抗的清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