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期的伪满经济,可以说是特殊会社型的统制经济,要深刻地了解伪满的统制经济,必须对特殊会社的垄断活动及特殊会社的作用进行剖析.(一)为了对伪满经济实行殖民统治,关东军特务部和满铁经济调查委员会紧密合作,用一年多的时间炮制出一个统制伪满经济的所谓《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于1933年3月1日,由伪满以《政府公报》号外公布.这个“纲要”是当时日伪统制东北经济的总“纲领”.在“纲要”第三项“经济统制之方策”中规定:“带有国防的或公共公益的性质之重要事业,以公营或令特殊会社经营为原则.”这是伪满第一次正式公布特殊会社制度.1934年6月发表的《对一般企业的声明》与1937年5月公布的《重要产业统制法》、《关于重要产业统制法施行文件》,都明确规定伪满要实施特殊会社制度,以统制伪满经济.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开始于二十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然而,最集中、最突出的是1931—1945年。这期间,日本政府用武力占领了这一地区之后,通过它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实行了全面的经济侵略和物资掠夺,推行了一套完整的方针、政策,形成了独特的殖民经济体系,其中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复杂。然而,经济统制贯穿了这一体系的始终,并且体现在各方面的具体部门之中。可以说,经济统制是伪满经济的总纲,抓住了经济统制也就抓住了伪满经济的主线。因此,本文就伪满经济统制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 ,在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使之脱离中国内地 ,变成一个附属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实体 ;在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 ,运用军事政治手段在东北强行建立为日本掠夺战争资源服务的殖民地区域经济体系。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 ,极力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 ,即在统制经济体制下 ,实行区域产业的集中控制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运营 ,使伪满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日本殖民地经济体系中 ,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因此 ,伪满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鲜明的殖民地性质  相似文献   

4.
伪满时期,日伪当局为保证日本国内的大米供应,以最大限度地掠夺东北的农产资源,在东北实行强制发展水稻生产的政策,从日本、朝鲜大规模向中国东北移民,制定和实施水稻增产计划,水田面积和水稻产量逐年增加,水稻耕种地带进一步扩大。然而,伪满时期东北的水稻发展是一种适应日本的殖民统治和战争需要的畸形发展。由于日伪当局对东北水稻生产实行"统制",推行"粮谷出荷"政策,所以在水稻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整个东北农业生产却处于萎缩状态。  相似文献   

5.
朱婷 《东岳论丛》2002,23(4):97-100
发展国家资本和实行经济管制 ,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推行统治经济政策的两大重要内容 ,落实在纺织业方面其具体表现为 :扶植、操纵国家资本企业“中纺”公司 ,以及对棉花纱布逐步实行全面管制。除粮食之外 ,棉花纱布无论在战时还是战后 ,都是物价统制中最主要的物资 ,战后的花纱布管制 ,初时基本沿袭了战时体系 ,但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管制机构几经更迭 ,管制措施不断加强 ,其力度远比战时更为严厉 ,直至实行全面统制。战后花纱布管制的演变过程 ,折射出国民政府统治经济政策的强化过程。因此 ,了解与研究战后的花纱布统制问题 ,是探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统治经济问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张忠民  朱婷 《社会科学》2007,12(4):140-15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经济统制政策以应对战时经济。经济统制政策的目标在于加强战时政府对资源的控制,而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形成,国家资本体系的确立,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互动三个方面,考察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关系,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下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伪满时期 (1 93 2 - 1 945 ) ,日本帝国主义不仅从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对中国东北实行全面统治 ,而且对其占领下的中国东北采取“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破坏性殖民掠夺政策 ,致使东北的能源资源遭受到严重的洗劫和摧残。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日本学界对伪满洲国的关注与解读,因民族立场与价值取向的不同,造成了现代诠释与客观存在之间的背离与偏差。文章以伪满政府的喉舌《满洲国政府公报》及《弘宣》为中心,探讨伪满建国思想的泛化宣传问题,再现其强化思想统制的政府行为记忆。  相似文献   

9.
近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伪满基层政权研究》(以下简称《政权研究》),颇有耳目清新之感,一是这一研究在本学科尚属开拓;二是统览全篇感到立论得体、阐述有据、史料妥当,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把伪满基层政权研究同伪满警察制度研究结合起来。《政权研究》从伪满警察的最初出现到它的组织机制以及同日本警察制度的对比都作了比较认真地记述和议论,这无疑为著者的主体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如同在坚实的基础上建造高大的楼房,首先把框架竖立起来,充实了《政权研究》的扎实感。第二,把伪满…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提出了“逐步统一内外资企业政策,实行国民待遇”的建议,使外商投资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国民待遇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解答。但目前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还存在诸多障碍,不仅影响该原则的...  相似文献   

11.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规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制度的改革,除对师范学科和某些艰苦行业、边远地区的毕业生,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定向就业外,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展现了全新的发展格局,经济区域化已成为一个重大趋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把“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作为今后15年经济建设的一条指导方针和一项重要任务,并把环渤海综合经济圈建设提上议程。这是具有跨世纪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我国经济实现持续、  相似文献   

13.
《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社会与人口”栏目刊载了《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撰写的《农民工住房态势及其政策框架》一文,在此就这一问题作一评论。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并制造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后 ,推行经济统制政策 ,在经济上使东北彻底附庸化 ,殖民地化。为逞其霸权主义的战争政策 ,始终将“资源的战争动员”作为主要目标 ,将军事重工业作为主要产业 ,直到最后 ,对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所谓“战时紧需物资”的掠夺亦不遗余力。广大的农业部门也被拖上战时经济轨道。日伪初期的政策目标是“谋求依赖外国的农产品的自给”和“努力输出普通农产品” ,随着备战性经济计划的推行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也被列为“战时紧需物资” ,最后升至首位 ,大肆收掠。以劳动统制政策为基础的强制劳…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伪蒙疆政权时期的家畜收购输出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占领蒙疆地域后,为掠夺该地区的畜产资源,实行畜产统制政策,即对家畜及畜产物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实行强制性的政府指令、控制措施。在流通方面对家畜及畜产品的收购、对外输出、价格、加工等方面实行政府统制,其中家畜收购和输出是畜产统制政策的重点之一。当时从事家畜收购输出业务的有家畜输出组合、家畜交易厂、豪利希亚等。本文对以上流通领域的家畜收购输出机构从设置背景、计划及实践活动叙述分析,揭示伪蒙疆政权时期家畜收购输出统制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自治机关民族化,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核心问题。我党在一开始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时,就很重视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亲自签署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第十二条明文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应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员为主要成份成立;同时应包括……适当数量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人  相似文献   

17.
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设立的一个专门机构,主管国防资源的调查及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工矿业的建设事务.1932年11月正式成立,初叫国防设计委员会,后于1935年4月改称资源委员会,下分秘书办公处、设计处、调查处、统计处、专员室、矿室、冶金室、电气室等部门.“七·七”事变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国民政府不得不迁都重庆,并把西南作为建设的重点.广西作为西南地区的一部分,担负着为抗战提供军需物资等重要任务,因此,资源委员会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建设活动.其中,矿业是其经营的重点之一.这一问题的研究,迄今仍属薄弱环节.本文着重对资源委员会在广西的矿业统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广西矿业的措施进行论述.希望这有助于抗战史和民国经济的研究的深入开展.一、资源委员会对广西矿业的统制抗战时期,为了保证经济为战争服务,国民政府制定了“经济统制政策”,规定对各种矿产,均可以“适应非常时期生产上的需要”或“各地方需要”的名义,“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强制使用或征收之”,或“直接经营之”,“令其增资合并或缩减范围”或“代管之”.不久,国民政府在其统治区内,对金、锡、钨、锑、汞、铜、钢铁及其他金属矿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均实行严格  相似文献   

18.
谢天佑教授的遗著《秦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史稿——兼评自然经济论》(以下简称《史稿》)是作者积累多年的一部力作。作者把“自序”命题为“寻找突破口和结合点”,阐明将思考焦点放在秦汉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之间,“选择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这个结合点,并力图通过这一结合点,将政治、经济、思想、人物、事件、史实、理论融为一体”,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以秦汉为切口,突破既有的看法,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量变那么持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推进信息化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4年中国获准加入因特网。这一重大举措改变了我国曾经长期采取的信息封闭政策,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国家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休克疗法”的有机组合部分 ,俄罗斯在转轨初期实行对外贸易自由化政策 ,这种严重脱离国情的政策给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消除影响 ,俄罗斯加强了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国家调节。主要是制定对外贸易活动发展纲要 ;发展对外贸易信息系统 ;对进出口企业实行所有制改造 ;保护和支持民族工业等等。这种政策调整 ,使俄罗斯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