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匡峻 《老年人》2008,(9):30-31
我是个不幸的孩子,才一岁,正值壮年的父亲就丢下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去了天堂。 父亲上山时,有人就说:“可怜这次出殡回来,只怕这个家也就散了!”散了吗?没有。虽然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我们还有母亲!她用赢弱的身躯把家顶了起来。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当时一些好心人劝母亲,让她送走一二个孩子给别人去养,减轻一下身上的担子。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即使讨米也不能送人。”  相似文献   

2.
吴小莉,凤凰卫视的当家女主播。1997年,中国前总理朱镕基的一句话让我们熟悉了这个名字,如今的她已经进入凤凰卫视的领导层,成为凤凰资讯台副台长。到现在,吴小莉已经在“凤凰”成长了9年,婚后的她仍然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这位性格多层面的女性身上有着难以名状的吸引力,难怪窦文涛这样形容她:“过去我们都很喜欢她,但是我们发现她做了母亲之后身上又多了一种难以形容的美,所以,我们男同事恨不得要她做单身母亲。”  相似文献   

3.
母亲节到了,我更加怀念我的母亲。母亲去世一年多了。母亲在世时,我经常回乡下看望她老人家。每当临别时,她总要问我:"什么时节又回来呀?"自然,她还要千叮咛、万嘱咐":要穿暖和些,莫要熬夜。"母亲啊,如今儿我想去看您,您却永远离开我们了。天人相隔,相见只能在梦中。母爱如山。母亲对子女的  相似文献   

4.
王春华 《老人世界》2008,(12):27-27
以前在母亲身边时,母亲炒菜的时候总要叫上我和姐姐,让我们站在旁边看着,她一边给我们示范,一边给我们讲解,正所谓外行看热闹。直到现在我开始亲自下厨了,这才体会到亲力亲为之难——红红绿绿一大堆下了锅,又熬又炖。却常常出了锅品之无味。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1999,(3)
快半年没回家看母亲了。这期间,母亲倒是进城来看过我两次。我不是没时间,而是与母亲之间的共同语言愈来愈少了。几年前,妻子说很希望母亲来给我们带孩子,而我并不希望她老人家来,我的内心深处对她有一种排斥。表面看来,我是一个孝子。父亲在世时,每次回家,都有一...  相似文献   

6.
穷家难舍     
母亲刚被我接进城里住了两天,使老是叨念着要回乡下去。母亲要回乡下的理由十分简单:在城里住不惯。母亲一辈子为我们、为生计而长年累月地操劳奔波,从没有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从没享过一天清福。我的内心充满歉疚,总觉得太对不住母亲。我这一生,欠她的太多太多。把她接进城来,本想让她清情闹闹地安度晚年,也好让我尽尽做儿子的孝道。可母亲刚刚进城,便又闹着要回乡下。这让我心里十分难受,极力进行劝阻和挽留。可母亲仿佛是铁了心似的,一定要我把她送回老家。拗不过母亲,我只好开车将她又送回了乡下。在那间母亲任了大半辈子的…  相似文献   

7.
璎珞 《女性天地》2009,(1):42-43
一个人的习惯总是受父母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家里一切都是母亲作主,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我的母亲。她随父亲从农村来到城里时,没有工作,勤俭持家的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是英雄钱是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时,姐姐、我和弟弟都在读书,全家人只靠父亲一个人的薪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母亲在工厂家属区的房前屋后种了很多菜,自家吃不完就挑到镇上去卖。在母亲的操持下,我们三姐弟先后考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8.
母亲——世上最伟大的字眼;母爱——世上最无私的爱。生活因母爱而温馨.生命因母爱而精彩。每逢佳节倍思亲,母亲节这天.我自然更加思念母亲。她在世时恰逢我在职。虽有孝心,但无法在她身边尽孝,心想等我离休时一定补上这一课。可是当我离休时.她又走了!我是空有孝心。尽孝无门,成了终生遗憾!  相似文献   

9.
黄峥 《老年世界》2013,(6):15-15
新的一年来了,在外的游子又要回家了。这短短的几天假期,很多人可能早已计划好了每天的日程:访亲会友,与同学聚会喝酒……可能很少会有人静心想想该对父母做些什么。今年国庆,我回到家,父母很欣喜,开始张罗着做饭。可刚吃完饭,我就觉得母亲的脸渐渐沉了下来。我很奇怪,便问她怎么了。她难过地说:“你一回家就拿着手机不放,也不理我们,下次干脆别回来了,免得我和你爸看着难受。”这话点醒了我,第二天,我就丢下手机,主动帮母亲洗菜,与她聊家长里短。菜洗完时,母亲说:“今天怎么过得这么快?”这话让我又有些难过,突然想到平时母亲一个人做这些事,该有多寂寞。  相似文献   

10.
吕斌 《老人世界》2014,(8):51-52
编辑同志: 一年多前,我母亲因胆囊结石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术后一切正常。可没想到,前几天傍晚,她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寒战发热,还伴有皮肤黄疸。急诊医生初步诊断母亲为胆结石病,当时我们给予了反驳:因为母亲的胆囊,在一年前就已经切除了。怎么还会长结石?结果,B超与核磁共振检测都确诊母亲为胆总管结石。请问这胆结石病缘何老缠着她?  相似文献   

11.
段续擎讲述2000年父亲段连祥因怕来日不多,对她道出“方姨”就是川岛芳子这一秘密的经过: 2000年,父亲83岁(实为84岁,因回避而说“3”)时问我,还记得“方姨”吗?我说记得。父亲讲当时说是“亲戚”,其实不是亲戚,她就是川岛芳子,是朋友托我保护她。“朋友”者,乃国民党高官,通融买命,救出她来,又让我找房子。他早年在警察学校读书,结识于景泰和“七叔秀竹”,遂得借用郊区农村的房子。我父亲负责给她买日用品,送钱送物。  相似文献   

12.
《老人天地》2010,(6):26-26
今年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因为我2009年在英国剑桥访问期间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事情,我的母亲就是在那天看电视而出现脑溢血的。“现在她行走不便.视觉面狭窄,只能看一个很小的空间。”此话一时牵动了万人心,众人得知我们敬爱的总理身后有一个更伟大的母亲,大家衷心祝愿温总理的母亲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邓祥国 《老年人》2003,(7):36-36
在村里,母亲家里的电话是专线,也是“热线”。母亲65岁了,身体还硬朗。她贤慧善良,有一副菩萨心肠,喜欢做一些帮助人的事。1999年,我几次接她到县城与我们居住,可她就是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老木房,也舍不得她的好人缘,不愿离开朝夕相处的乡亲们。无奈,我只好为母亲安装了当时全村第一部私人电话,以便能经常向他老人家问安。老家那个地方叫簸箕山,地处东安县西南舜皇山脉,是一个偏僻小山村。这里虽然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但交通闭塞,通讯落后,经济并不发达。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跑到外地打工挣钱去了,留守在家里的除了老弱病残就是小孩子。农民外…  相似文献   

14.
放飞的爱     
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母亲永远都处于我心中最明亮的位置。我知道若没有她,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1966年出生,5岁失去父亲。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当时在中学教书的母亲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坚强地挑起了家庭和工作的双重重担,给我有爱和温暖陪伴的童年。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是在她的培育下慢慢形成,并目也得到了磨练。在我年少负笈远行的路途上,母亲的爱和注视一直照耀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徐国柱 《老年人》2008,(10):29-29
母亲今年69岁,身体尚健。 母亲一生热爱鲜花。红的玫瑰,紫的丁香,白的茶花,统统喜欢。 遗憾的是,2000年那年,母亲的双眼患了白内障,失去了光明。由此,她的眼前一片漆黑,鲜花成了她生命旅程中的美好回忆。看到母亲万般痛苦,这年5月,我和妹妹护送她来到长沙湘雅附二医院做白内障摘除手术,期盼母亲重见光明。  相似文献   

16.
两年前的夏天,离我家不远的副食店里多了一位顾客———一位算不上光鲜艳丽,但却长媚端庄、秀气宜人的姑娘。也许是她的体态、姿态、神态太迷人了,一些有心人纷纷打听她的姓名、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有一次,这位姑娘又去副食店里买东西,她人刚走,副食店的丁姨便赞叹道:看人家这位姑娘,真真的一位大家闺秀,模样儿端庄,穿戴入时,那一颦一笑是咋练出来的,时时从容,处处得体,就没有不好看的时候。一位在场的中年妇女接过话茬:咋练出来的,当然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刚才那位姑娘就是我们家楼上的,听她的母亲说,这位叫晓新的姑娘从…  相似文献   

17.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一张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亲、我和4个妹妹。我记不得当时的情景,就问母亲。那是1959年的圣诞夜,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当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离开父亲已经一个多月了。那个时代单身母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周围的人都用歧  相似文献   

18.
一        那一年,我离婚了。妻子雯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后来同在一个导师的指导下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同在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所工作。我们彼此欣赏,相互敬重,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结合是世界上最完美的。        我们的儿子兴宇一岁时,研究所分到一个赴美国进修的名额。经过民主评分,我得分最高,雯仅差我两分。我兴奋地为去美国做着准备,雯却终日闷闷不乐。因为这样的机会我会有很多,而她可能今生只有这次了。再说孩子长大后,作为母亲,她更难离开。权衡了很久,我认为雯是正确的,次日便向领导主动提出了换…  相似文献   

19.
1当母亲知道我要带相处七年的男友谢震回家吃饭的消息时,特别高兴,说要给未来的女婿大展厨艺,好好表现一番。在她兴奋之余,我提醒她:妈,到时候你说话注意点,别又把人给吓跑了。母亲自信地拍着胸脯答应我说:别担心,妈有数。  相似文献   

20.
一叶 《老年人》2014,(9):25-25
正人人都有母亲,可是我的母亲不一般,她一生受苦受难,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母亲死得早,也死得突然,让我心底烙下了悲伤印记,几十年都无法抹去。母亲身材高大,可脚长不到三寸,这是外婆给她的摧残,也是旧社会给她的摧残。母亲告诉我,在她身体正发育时,外婆由于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不顾她的死活,用一条裹脚布把她的双脚残忍地裹起来,直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