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际恒既具有清初启蒙思想家怀疑权威的学术勇气和理性批判精神,又具有乾嘉学者考据训诂的精细与执著。《诗经通论》质疑了《毛诗序》的“美刺”说和《诗集传》的“淫诗”说。姚际恒的诗学体现了回归原典、契合语境、以意逆志等诠释原则。《诗经通论》是清代疑古派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诗经》时代,是一个乱婚习俗犹存,而一夫一妻制的观念正以“礼教”的方式渗透到人们婚姻生活中。《诗经》中的情诗婚姻诗以及古文献真实记录了这段历史。“礼教”是针对乱婚习俗而制定,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的诗经学历程中,经生注《诗》与理学家说《诗》的结果,使《诗经》逐渐脱离其诗性,而被赋予经学内涵和理学思想,异化为教化工具。《诗》被一代代的诗教“魅影”层层包裹,成为言说政治的载体。基于此,王夫之提出了“以诗解诗”的阐释方法,以诗歌艺术的角度审视《诗经》,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意之美、艺术之美,并以此祛除厚重的《诗经》政治教化之“魅”,从而恢复《诗经》活泼的诗歌生命。“以诗解诗”,不仅是《诗经》研究方法的尝试,亦是推动《诗经》文学阐释进程的动力,在诗经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熹的《诗经》阐释兼会经学、理学、文学,以“义理”和“得性情之正”为前提,其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产生了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在:“淫诗”说客观上意识到《诗经》中男女恋情诗的存在,在“淫诗”说背景下对孔子“思无邪”的重新阐释,有助于《诗经》阐释中读者主体地位的形成;以《诗》说《诗》,重视《诗》的“熟读涵詠”和“兴”的体验方式,丰富了《诗经》文本的文学内涵,也突出了诗歌涵养人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诗经》“六义”的辨识和以“文势”论《诗》,体现出“自觉”的文体意识,影响到后世诗学“辨体”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试论朱熹的“美刺”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论朱熹<诗>说与毛郑之学的异同及其历史意义》载《四川师大学报》85年3期)一文中,较为系统地比较分析了朱熹与毛郑诸人在《诗经》研究的方法、理论与原则等一系列问题上总的历史差异,认为朱熹是宋代反对毛郑之学的集大成者.他以理学的大胆的怀疑批判精神,对传统《诗》学发动了猛烈攻击.其攻击的焦点是《诗序》.《诗序》集中表现了汉儒的《诗》学观点,其意在于“君臣国政”,所以序者之于《诗》,一以“美刺君臣国政”为说,其“以史证《诗》”也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所谓“美刺”原则.而朱熹也正是以攻其“美刺”之说来展开对《诗序》的批判的.  相似文献   

6.
古今研究《诗经》者,公认为《匏有苦叶》与婚姻爱情有关。例如《诗序》云:“《匏有苦叶》,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毛传》、《郑笺》、《孔疏》认为这是讽刺卫宣公和宣姜(或夷姜)的诗。朱熹《诗集传》说“此刺淫乱之诗”,只是改“刺宣公”为泛指。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匏有苦叶》是“刺世礼义撕灭也”,也是从婚姻方面解说的。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虽然说这是“邶人刺管权之诗”,但又说  相似文献   

7.
受实用学术思潮的影响,明清之际兴起一种文学诠释《诗经》社会功能的现象。诠释者褒扬《诗经》“直道而行”的“美”、“刺”精神,阐述“变风”、“变雅”以情感人的教化方式,肯定《诗经》绞迫直露的审美风格,探寻《诗》“可以观”的原因,并指出《诗经》与应用文发挥社会作用时有“虚用”与“实用”之别。诠释者诠释《诗经》的社会功能时,注意了“《诗》之为诗”的文学属性,是对《诗经》社会功能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8.
《诗经》桧风中《隰有苌楚》一诗,本来是一首男女对唱、热情洋溢的恋歌,但长期以来却一直被误解,说它是一首情调低沉的政治疾刺诗。《毛诗序》说:“《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主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汉郑玄从诗序而笺释序义,未表异议。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更引申《诗序》谓:“作《隰有苌楚》诗者,主疾恣也。桧国之人疾其君之淫邪,恣极其情欲而不为君人之度,故思乐见无情欲者。”(《诗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诗,大都存在着众说纷纭,聚讼不休。古今注家对《邶风·北风》的字词诠释虽有种种分歧,但对全诗的理解,却同意《诗序》之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即卫国人为了逃避暴政而离开卫国。鲍昌先生依据闻一多之说作“新解”,认为《北风》是一首“优美的古代的婚歌”。此说虽新,似欠稳妥。笔者玩味《北风》,认为写  相似文献   

10.
宋人朱熹认为《诗经》的卫诗中有淫奔之诗。从"淫"的字义、淫诗说的提出,《诗经》的采编标准、教化功能、春秋时人的反应,以及卫地的风俗和卫诗作品本身等诸多因素分析,卫诗中虽有涉及爱情婚姻乃至男女私奔的诗歌,但并没有淫奔之诗。  相似文献   

11.
一首诗的创造成果在更多方面是不可见的 ,复杂的诗歌作品尤其可能通过许多沉思和启迪逐渐发展而成。诗歌创作有三个过程 :无意识过程、意识过程、审美的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了世界性的现代诗歌运动,其中以"自由诗"革命为具体体现。对诗的艺术性的重视是法国现代诗歌得以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法国现代诗歌运动及自由诗革命比中国稳健得多,既追求诗体解放和作诗自由,出现了诗的散文化、自由化倾向,又重视诗艺的探索,尽管也有激进的改革,但更多是较为稳健的改良。法国的自由诗革命的目的与中国为了推翻传统诗体的目的颇异,更没有中国新诗革命所承担的政治革命重任,只是从诗艺的角度对已有诗体进行改良,因此达到的效果也迥异。法国的现代诗歌运动也对中国的新诗革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符号。它首先通过语词的"裂变"带来一个诗意的审美空间,再指引读者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更多层面更蕴藉丰富的超语言之美。然而,语言始终是走进诗歌的唯一途径。本文以诗歌语言为基点,从诗写作和诗阅读两个方面,展开对诗歌语言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古代四言诗的产生,目前研究者大多认为,它是从古老的二言体诗演化而来的。实际上中国古代四言诗的产生是在早期二言诗和三言诗的基础上共同演化而来的;并从句式上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一演化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代历史上重要政治人物,张廷玉一生诗文创作成果丰富。在其现存数千首诗作中,不乏可读性强的诗篇。他为我们留下了鲜明传神的题画诗,饱含智慧的说理诗,真挚感人的性情诗和一些优秀的应制诗。张廷玉虽算不得有清一流作家,但仍然不失为一代宫廷诗人的代表,了解他的诗歌,对于全面深入地认识张廷玉康雍乾时期主流文学形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彭诚的诗,率性本真,真诚动人.诗集<啊,太阳>处处燃烧着太阳般炽热的激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亲情、乡情和爱情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恋和礼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独特而真切的感悟与体验.  相似文献   

17.
在1938-1948年“诗歌大众化”的浪潮中,李健吾早期的“纯诗”批评发生了一些或微妙或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从新诗的内涵、意蕴、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此考察对于理解李健吾诗歌思想的完整性和“诗歌大众化”浪潮中不同的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扼要论述了朱湘诗评特点和以偏概全的毛病 ,以《采莲曲》、《猫诰》、《王娇》等为例 ,论述了朱湘新诗的成就和较优之作 ,同时指出了其诗的弱点 :过份地追求诗歌的形式 ,而对现实的认识流于一般化。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诗歌的一个最鲜明突出的特征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于诗中的意象往往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出来,并生动形象地把这一手法贯穿于早、中、晚期的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在1938—1948年“诗歌大众化”的浪潮中,李健吾早期的“纯诗”批评发生了一些或微妙或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从新诗的内涵、意蕴、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此考察对于理解李健吾诗歌思想的完整性和“诗歌大众化”浪潮中不同的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