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国就业形势严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政策.但由于政策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休闲产业无论从劳动力吸纳能力还是就业的可持续性需求、产业发展潜力以及就业成本方面都对就业有极强的促进功能.因此,要转变发展观念、消费观念、就业观念,促进休闲产业发展,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析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水平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就业率,忽视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内容单调,忽视对非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就业教育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全校抓就业的局面尚未形成;重视就业数量,忽视就业质量。这是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制度保障是基础,找准就业指导教育的方向是前提,按年级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就业教育是保证,不断提高就业教育的效果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西方就业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方国家就业理论的演进进行典型剖析,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成功经验,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其成功经验对缓解中国当前就业矛盾和解决就业焦点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知识经济会对就业产生哪些影响?中国在发展知识经济中如何解决好就业问题?本文从历次技术革命和其它国家的发展中得出结沦:知识经济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会造成结构性失业;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知识、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情,中国在发展知识经济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要注重:确定适宜的技术选择原则和战略;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创业型就业.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十分关注就业问题,强调要把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到政治高度来认识,解决就业问题要城乡统筹兼顾,要与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以及教育等统筹兼顾.他认为,发展经济是保证就业的根本,深化改革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利用外资是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发展乡镇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加强制度建设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保障.这些形成了内容丰富的邓小平就业思想.  相似文献   

6.
提升人力资本是实现辽宁地区可持续就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经济与社会问题,虽然国家已经采取诸多手段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都不能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就业问题。本文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就业为示例,从新的视角出发,将提升人力资本用于解决可持续就业问题,探寻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经济要想继续以现在的高速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解决当下的首要问题--就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高增长、低就业”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改善这种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扩大就业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就业问题既不同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为基本表现的就业问题,也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统包统配、行政安置矛盾为基本表现的就业问题,中国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就业矛盾主要表现为体制性冗员释放与转换,因此,扩大就业的基本思路,必须从这种特有的“制度性就业”矛盾出发。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建立规范、科学、公平的就业政策;必须依据就业能力和失业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就业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必须确定实事求是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中国西部的劳务输出大省,全省8800多万人口中约有7800万人口是农民,外出务工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汶川特大地震共造成四川省152万城乡劳动者失业、失地,2008年秋季全球金融风暴成千上万的外出务工人员被迫返回家乡,严重危及着灾区社会稳定.解决灾区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一是灾后就业安置要充分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解决灾区就业问题打好坚实的基础;三是要重视对促进就业创新措施的跟踪和研究;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适当引入市场与公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应用写作课程作对于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合理地设置应用写作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发掘能力培养优势,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失业和再就业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总的劳动力过剩约2.5-3亿,随着改革的深入,过去有效解决就业的途径,将很难再现。发展经济所带来的技术升级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需求相对削弱甚至下降。第三产业增长的趋缓及国情的制约,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就业的主要产业。劳动力市场本身的激烈竞争,加大了城镇再就业的压力。过高的“流动”成本,影响了国企劳动力的正常流动。促进我国劳动力就业转移,必须进行包括劳动工资制、社会保险制、就业制等制度的创新;使职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世界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策倾斜,形成以私人资本为主的中小企业群;加强政府的有序引导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民工就业面临层次较低,信息渠道不畅、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构建平等的就业环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解决农民工就业需求持续增长的问题;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尽快建立农民工全国就业信息网,解决农民工跨地区就业信息互联互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十二五时期经济将转入次高速增长,总量过剩型就业困难仍然会存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结构性失业问题会加剧。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阶段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国政治、经济政策导向.文章在旅游就业潜力分析基础上研究旅游就业空间拓展的可行性.并对如何释放旅游就业容量的制度供给,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社会、高校、毕业生个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自身和外部角度看,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有专业能力弱、就业心态不好、专业太冷门、性别遭歧视等类型。该群体的形成,既有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劳动力供给失衡的原因,又有人才能力培养滞后、高校职业指导不足、毕业生综合素质欠佳等原因。要解决这个难题,应该提升高校职业指导团队水准,开展预防性的职业指导,创新服务形式和平台,实施系统、持久的个性化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源于多种原因:既有供需总量失衡、结构性供需矛盾问题,也有毕业生基本素质与就业意愿的因素。政府和高校只有从招生、培养与就业三个环节入手,系统创新政策制度,破解各环节的难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北农业人口多,而且农业在业劳动力隐性过剩,形成了庞大的富余劳动力群体,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河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况,指出了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产业经济的动力,也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和空间。中国在解决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就业政策,不失时机地开发和创造互联网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实现互联网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就业所提供的有益条件和积极影响,深入挖掘互联网发展为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就业潜力,提出高校在面对大学生就业挑战和机遇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进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建立就业政策评价系统,确保政策干预效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就业空间;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就业市场效率;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就业观念转变;落实大学生就业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规模约为1.2亿,还有1.8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从国家财政收支角度研究其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利用1995年至2006年全国农民工就业与国家财政收支数据,采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考虑财政收入(支出)对农民工就业影响时,国家财政收入(支出)每增加1亿元,农民工就业人数增加约2 000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联合对农民工就业人数有显著影响,保持适当国家财政赤字运行有助于扩大农民工就业。到2015年,我国可基本解决近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