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振华 《阴山学刊》2004,17(2):111-114
传统逻辑并非完全过时,"取代论"者之所以主张用数理逻辑代替传统逻辑,是由于他们将"传统"与"落后"相等同,"现代"与"先进"相混淆,从而将传统逻辑看作是"落后的"、"过时的"逻辑,现代逻辑被视为"先进的逻辑".尽管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在其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但它们之间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极.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某些内容是可以相容的.传统逻辑现代化的前提是保留传统逻辑,而不是取代传统逻辑.构建逻辑学教学体系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要相互吸收、借鉴、兼容,反对机械拼凑和生搬硬套,反对一刀切.要根据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构建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教学及授课方式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逻辑理论工作者为了适应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使逻辑学更好地为我国四个现代化服务,正从两路向逻辑科学进军:形式逻辑现代化的研究和辩证逻辑的研究。辩证逻辑的研究,不仅是逻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前些时候,广东哲学学会逻辑组举行了一次学术活动。内容有:(一)介绍全国第二次逻辑学讨论会及全国逻辑学会成立大会情况;(二)讨论建国三十年来逻辑学科的发展和逻辑现代化问题。发言的同志指出:三十年来,逻辑学科是有发展有成绩的,但赶不上形势的需要。近十多年来,逻辑学的研究几乎中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四人帮”的破坏以及极左思潮泛滥,逻辑学成了“重灾区”,致使逻辑学科十多年来停滞不前。打倒了“四人帮”,逻辑学科才得到复苏。针对逻辑学科的现状,同志们呼吁:实现四个现代化,势必要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在自动化、电脑技术上,在肃清“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流毒和诡辩术等方面都迫切需要发展逻辑学科.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逻辑学讨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形式逻辑相关。形式逻辑本是逻辑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但很多新的逻辑理论为自身存在的正当性所进行的辩护,都采取了否定或者质疑形式逻辑的策略。实际上衡量一个新的理论是否创新或发展了逻辑,重要的依据不是它的自我辩护方式,而是它是否首先遵循了逻辑的内在机制。逻辑学作为一个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也有其特定的研究方式,逻辑学就是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对"是非"、"真假"进行词源学辨析,阐释诸位贤哲有关它们的不同论述,对其各自在东西方思想史上所占的不同地位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关于真假的逻辑"与"关于是非的逻辑"两条不同的逻辑学发展路线,从而确认先秦逻辑是一种独立的逻辑类型.最后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的一元论与多元论之争及逻辑学的地位进行了相应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曾号召:“干部要学点文法和逻辑”。他生前不仅关注我国逻辑学界的讨论,为逻辑科学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努力钻研逻辑理论,在形式逻辑的性质、对象,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等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认真领会这些见解,在今天对于我们逻辑学工作者仍极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逻辑界广泛地讨论着能否用数理逻辑取代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是否属于逻辑学科等重要问题。其实,这些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从逻辑科学(以下简称逻辑学,避免与其下属的逻辑学科、分支学科混淆)发展的序列、层次性及其功能的角度考察则能看出,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同属逻辑学中的学科,它们在逻辑学的发展进程中处于不同的序列和层  相似文献   

8.
金岳霖先生是我国逻辑学界泰斗.系统研究他对逻辑学的认识,对于展示逻辑学三重学科性质特别是人文性质,促进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普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前苏联逻辑学发展的分期及其概况 ,揭示了前苏联逻辑学对我国逻辑学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和启迪 ,指出逻辑学与国际接轨不仅仅意味着形式逻辑的现代化 ,而应是全面接轨。解决科学向逻辑提出的全部问题 ,是逻辑学与国际接轨的主题和实质。当代逻辑学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倾向 ,必然要求广大逻辑学工作者求同存异 ,合作互补 ,以利于我国逻辑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国逻辑学会及江苏省逻辑学会联合主办、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承办、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与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11.
蕴涵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我国逻辑界讨论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定义及其逻辑联结词的问题,由于传统逻辑教学中引入数理逻辑,引入真值表,又讨论了假言命题蕴涵与实质蕴涵的关系以及蕴涵真值表是否完全  相似文献   

12.
杨冬梅 《阴山学刊》2005,18(5):126-128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教育的目标追求要求对当前中国逻辑学教学的现状进行思考,针对逻辑教学与学习观念、逻辑课程规划与设置、逻辑教材建设和使用、逻辑师资培养和壮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式下逻辑学的教学与发展,从而使高校真正担当起逻辑学普及与研究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逻辑科学》是江苏省逻辑学会主办的逻辑科学专刊。它面向学会会员、逻辑学专业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以及广大逻辑学爱好者。主要任务是介绍省内外逻辑科学研究的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思想,传播经验。内容包括普通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语言逻辑、科学逻辑、法律逻辑、刑侦逻辑、形象思维逻辑、中国逻辑史、世界逻辑史等所有逻辑学的各个分支,以及学术评论,最新学术动态等等。《逻辑科学》是《江苏逻辑通讯》的继续和发展,是国内创办较早的逻辑学刊物。几年来,该刊在内部发行过程中,受到省内外逻辑学界和逻辑学爱好者的关心和支  相似文献   

14.
金岳霖先生是我国逻辑学界泰斗。系统研究他对逻辑学的认识,对于展示逻辑学三重学科性质特别是人文性质,促进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普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逻辑科学提出的新课题日益增多.十年前,问题逻辑在我国逻辑科学的领域里还几乎是一个空白,直至1979年,上海逻辑界才有人开始对"问题"的逻辑进行了初探,后来,北京、河北、湖南、江苏、广东等地哲学、逻辑界的部分学者也开始了对问题逻辑理论的研究.十年来,他们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取得了初步的可喜成果.在这期间有关杂志还介绍了美国、苏联等国家研究问题逻辑的一些资料.这些公开发表的论著和国外的资料推动了我国问题逻辑的研究开拓工作.下面将我国十年来问题逻辑研究的几个主要课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6.
逻辑应用与应用逻辑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逻辑运用是当前我国逻辑界的热门话题.尽管逻辑应用与应用逻辑同属逻辑学的运用问题,但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不应因强调联系而把二者混为一谈,也不能强调区别而忽视逻辑应用,应该客观地,恰如其分地评估它们在实际运用中的发展层次,价值以及在学术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曾昭式 《社会科学》2002,4(8):36-40
本文认为 ,逻辑学东渐本身构成中国现代逻辑史的内容 ,对西方逻辑学的研究是逻辑学东渐的结果 ,逻辑学的教学是逻辑学东渐的产物 ,逻辑学体制化建设是逻辑学东渐的表现 ,逻辑学东渐是墨家辩学复兴研究的前提 ,逻辑学的应用是逻辑学东渐的影响 ,这些内容都与逻辑学东渐有关。所以 ,研究中国现代逻辑史离不开逻辑学东渐。而逻辑学东渐是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因此 ,研究中国现代逻辑史理应结合中国现代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考察"是"与逻辑的关系之前,首先应该明确"逻辑"与"逻辑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本文认为,无论将逻辑等同于逻辑学,还是取消本体性质的逻辑,将之归结于逻辑学的规定,都是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皆欠妥当.承认逻辑的本体地位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刍议墨家逻辑的历史命运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逻辑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逻辑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成就最高的一种学说,墨家逻辑与亚氏逻辑、因明逻辑相提并论。但是它却远没有像亚氏逻辑那样在逻辑学界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而是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20世纪初的复兴的历史过程。从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的角度看墨家逻辑的历史命运,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它的实用功利性目的,这决定了墨家逻辑具有朴素的直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勾画墨家逻辑的发展轨迹,对当今中国逻辑学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认识中国逻辑学发展现状与前景,需要进一步梳理与讨论逻辑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逻辑学界关于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的关系和狭义逻辑观与广义逻辑观的长期论争,对于澄清逻辑学科各领域、各层面的分界及其关联机制起了有益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逻辑事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研讨,通过清晰地区分推理与形式之多重语义,既可解答以往争论中由于层次缠绕所遗留的疑难问题,又可得出一种新的应用逻辑观念:面向特定领域系统探究逻辑因素在该领域的作用机理,以及逻辑因素与非逻辑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以把握方法论模式为研究核心,旨在形成关于该领域的逻辑应用方法论,进而可获得一种涵盖基础逻辑学科群与应用逻辑学科群的层级分明的大逻辑观。这种逻辑观,有利于系统把握当代逻辑研究发展趋势及中国学术界在基础逻辑、应用逻辑和逻辑应用各层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