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身道情     
  相似文献   

2.
目连戏发轫于北宋汴京的勾栏瓦舍间,河南是目连戏的故乡。在河南大部分地区,目连戏曾以各种形式长期演出并广泛传播。现存河南目连戏源于北宋《目连救母》杂剧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在情节上,它较多地接受了宝卷和民间传说的影响;在思想蕴涵上,它更多地吸纳了源于社会下层民众艰难生活现实的特殊的"孝"观念,从而与儒家传统观念呈现出明显的疏离;在表演形态上,河南目连戏部分地保留了宋杂剧"滑稽"和"杂"的特色,以及古时乡人傩的成分,并以较为完备的戏曲形式表现出来,是三者的有机结合。河南目连戏具有民俗、宗教和戏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临县道情戏     
舒雅 《山西老年》2014,(7):52-52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隔黄河,与陕西省佳县、吴堡县相望。临县道情戏是由说唱道情演变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在晋西北的临县以及吕梁山沿黄河一带。  相似文献   

4.
板桥道情作于郑燮一生中最为困顿偃蹇之时 ,作者以儒道互补为人生的精神支柱。其词通俗易懂 ,其意深沉宏远 ,具有纵观千载的历史意识和醒世觉人的劝诫作用。  相似文献   

5.
绍兴目连戏散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绍兴目连戏与郑之珍本《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存在诸多差异,这说明它源于郑本之前的一种民间母本。比较绍兴与高淳的阳腔目连戏,证明二者极可能均以安徽民间目连戏为渊源。郑之珍本亦出同一渊源,它与包括绍兴在内的各地民间目连戏当属横向影响关系。目连戏在戏曲史、戏剧学、宗教史、民俗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神池南站是中国最长的一级两场横列式2万t重载列车编组站,是朔黄铁路、包神铁路、新朔铁路3线汇集地。结合神池南站站场的现状和站场布局,对神池南站咽喉道岔组和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及利用率进行计算,综合分析神池南站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给出提高神池南站通过能力的对策。分析可得,通过提高2万吨级列车比重、压缩机车站内周转时间等措施提高咽喉能力;改变列车运输组织方式及用腰岔组织万吨列车等措施提高到发线能力;积极进行设备维修养护,为列车运行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可以有效改善神池南站通过能力限制因素,提升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7.
常州道情不仅是一种地方曲艺,更是常州人曾经的文化符号。文章针对常州道情存在的文化、性别、流派“三大缺失”,对百余年来常州地方曲艺出现的生存危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性探究。  相似文献   

8.
"道情"小释     
“道情”是唐宋以降以道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说唱艺术。道情由道教走向民间,其体制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对道情产生时间的判断,应以不同的类型体制为准则。道情从东汉的“道歌”到宋代的所谓类似“鼓子词”的说唱艺术,一直到明代才产生真正以讲述道教故事为主的叙事体和道情剧。所以,从作为一种说唱形式而言,“曲辞道情”应是唐代产生的,而作为叙事意义上的道情则是从明代才开始的。从发生学意义而言,唐代尊崇道教,《九真》、《承天》等宫廷道乐的产生对“道情”的孕育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唐代沿袭历代郊庙制度,民间…  相似文献   

9.
徐灵胎与《洄溪道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徐灵胎《洄溪道精》,是第一部抒情性道情专集。徐灵胎对道情曲体深加研究,寻找到了道情的初始音律,具有极高的曲律学术价值。《泅溪道情》39首,能以道情为诗文,将一切生活感慨仅用道情写出,丰富了道情的表现内容,并在不悖“道气”的原则下,写出了“情境音词,处处动人”的篇章,在文学史上有其特色与地位。  相似文献   

10.
晋北道情是一种活跃在山西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曾经繁盛一时。文章阐述和论证了法曲道情、俗曲道情的区别以及俗曲道情发展的三个阶段,揭示了道情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及在晋北繁盛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12.
晋北道情是一种活跃在山西北部的民间曲艺形式,分为说唱道情和戏曲道情,其中戏曲道情产生较晚。文章主要阐述和论证了晋北道情发展、流变的特点以及晚近的一些变化,以期对当前的戏曲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徽州目连戏、南陵目连戏与东至目连戏是安徽境内的三支主要目连戏。文章从音乐体制、声腔、音乐发源和戏曲曲牌方面对三支目连戏的唱腔音乐程式分别进行解析,并阐述了三支目连戏唱腔音乐程式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晋北道情是一种活跃在山西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曾经繁盛一时。文章阐述和论证了法曲道情、俗曲道情的区别以及俗曲道情发展的三个阶段,揭示了道情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及在晋北繁盛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太康道情戏是流布河南太康及周边地区的稀有剧种,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市场逐渐萎缩,太康道情戏也面临发展与传承的困境,新的时代如何传承和保护我们古老的艺术遗产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晋北道情是一种活跃在山西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曾经演出繁盛,但目前却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其艺术生命的低迷状态。本文试图从客观社会原因和艺术自身发展的因素出发,阐明晋北道情的生存状况及其发展前景,以期对当前的中国戏曲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戏曲艺术形成较晚,它吸收了多种其它艺术样式的营养。说唱艺术曾给予戏曲以深刻的影响,而后,戏曲又以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子”显示出它的成熟,这在古代戏曲文学剧本中有所体现。本文通过比较古代仅存的两个目连戏剧本,说明说唱艺术因素在戏曲中留存和去除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本文分析了两部剧作在艺术方面的某些差异。但着眼点并不在于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而是企图通过它们,从某个侧面看到戏曲演进的足迹。本文还试图通过两个剧本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清代宫廷大戏的特点及其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戏曲艺术形成较晚,它吸收了多种其它艺术样式的营养。说唱艺术曾给予戏曲以深刻的影响,而后,戏曲又以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子”显示出它的成熟,这在古代戏曲文学剧本中有所体现。本文通过比较古代仅存的两个目连戏剧本,说明说唱艺术因素在戏曲中留存和去除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本文分析了两部剧作在艺术方面的某些差异,但着眼点并不在于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而是企图通过它们,从某个侧面看到戏曲演进的足迹。本文还试图通过两个剧本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清代宫廷大戏的特点及其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连救母的故事源于晋《佛说盂兰盆经》,讲的是目连的母亲刘氏犯了佛法,被打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目连是个孝子,为了救母,出家苦修,历经磨难,终于仰仗佛法救母出狱,得成功果。到了北宋时期,《目连救母》的杂剧在民间盛演不衰,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以哲学、宗教而言,不但道家与道教性质不同,就是老庄学派与道家也迥然有异,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它们不仅在各自发展历程中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也趋向一致,元人散曲中表现仙风道骨的道情曲,欣赏守节抗俗人格美的隐逸曲,具有空灵幽旷意境的山林曲,充满俳谐讥刺曲趣的咏物叙事曲,无不渗透了老庄、道家与道教的哲学精神和美学观念,而“道情”与“唱理”犹有其鲜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