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俊玲 《江汉论坛》2004,(3):99-101
八股文是代圣贤立言的举业文体,袁宏道是一个性灵诗人,他虽然不是八股文大家,然而他与八股文的关系却也值得我们研究。以往常常是从袁宏道诗文理论的角度来谈及他对八股文的称许,而缺乏将这一理论问题还原到万历时的历史语境中,从而更清晰地了解袁宏道对八股文的态度。本文拟就这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袁宏道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八股新编 文学别调——论游戏八股文的文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晋阳学刊》2009,(4):104-109
游戏八股文是指融入八股文的一种或几种文章要素而写成的文学小品,属于俗文学的范畴。游戏八股文从正宗的八股文中衍生出来,但又与母体有着不同的品貌。按照不同的标准,游戏八股文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其独特的文学意蕴主要表现为对文学形象心灵世界的开掘,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世态人情的揶揄和对自我孤愤的倾吐等。重新“发现”游戏八股文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光摩 《学术研究》2008,(4):136-140
八股文和古文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在八股文定型的过程中,明代台阁文人起着重要作用,而台阁体古文是继承唐宋古文而来的;正、嘉年间唐宋派强调"以古文为时文",其目的在挑战台阁文人主导的古文和八股文;明末清初,八股文与古文的历史被人为地改写,台阁诸人的影响逐渐式微,归有光的作用被凸显出来.由此形成两种不同的八股文与古文谱系.八股文与古文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种八股化的古文,对明清的文学以及文化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八股文内部存在高下不同的品住,是明清相当一部分文人反复申明的事实。王夫之在把握八股文高下不同品住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八股文要在“代圣贤立心”的基础上“代圣贤立言”:肯定了认题对畅发文题意蕴的重要性;反对八股文的过分格律化;在八股文的章法上,抨击“死法”。提倡活法。他的这些观点对令人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八股文是明清两朝的科举文体。科举制度废除后,八股文已经渐渐为人们所遗忘。但作为一种文章体式,八股文具有文章组织学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文章中心的严格限定,文章条理的严格规定和文脉标志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6.
马琳萍  朱铁梅 《河北学刊》2006,26(4):127-130
在嘉靖三十八年《南词叙录》成书的特定语境下,“以时文为南曲”具体指“无一句非前场语,无一处无故事”。“前场”是明清科举考试中考八股文的第一场,“前场语”即以“四书五经”和朱熹传注为主的八股文语言。这一论断揭示出明代中后期传奇创作对于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借鉴,其实质是戏曲与八股文两种文体间的影响与移植。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八股文影响到了律诗的创作。清初,擅长作八股文的尤侗从《论语》中取题,运用八股文的扣题及起承转合的作法技巧,以八股文的代言方式来做诗歌,在代圣贤立言的同时,也自述心志,《论语诗》可以看做是尤侗入仕之前心志的剖白与总结。由于《论语》的语言风格是古朴简约,受八股文代言方式的影响,诗歌意境也就散发着古朴的韵味。但尤侗以通俗的意象、典故、事件、语言来表现题意,使得古朴之中渗入了通俗之趣,就诗体而言,可谓是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8.
律赋与八股文是两种不同的考试文体,流行的朝代也不同,然二者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八股文若干方面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律赋。具体地说,八股文在破题、大结与股对三方面,都明显留有受律赋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大结是明代八股文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文章各部分形成有机联系,而且承担着独特的文体功能。自宋代王安石科举改革以来,“自摅己见”成为经义文的写作要求。元代科举把自摅己见的功能单独赋予四书文。明代把“入口气”设置为八股文的主体部分,并设置大结以专门承担自摅己见的功能。明代八股文大结在融贯经典、反思历史、批判现实等方面曾提出过尖锐而深刻思想。大结的设置激发了士子通经致用意识。清康熙十六年禁用大结,弱化了八股文表达个人见解的功能,与其专制主义政治意图相表里。乾隆之后八股文厉禁越来越多,八股文走到了末路,变成一种缰死枯窘的文体。  相似文献   

10.
八股文从明代产生到晚清终结,历时几百年,此间批评亘续不断,如说八股文亡了国家,扼杀思想,戕害了文学.但八股文毕竟首先是以一种考试文体形式而存在,在大规模的选拔性科举考试中,在规范竞争、检测知识、检测智力、防范舞弊、方便阅卷、文有定评等方面,八股文已经很好地履行了其考试功能.对八股文只有多一些宽容,我们才可能理解其产生和存在的价值,才可能对其有一个理性、公正的评价,同时也为我们的语文考试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小说作者对八股文十分熟悉,甚至形成了八股的惯性思维,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八股笔法和惯性思维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就整体结构而言,明清小说的主旨生发、主线安排、行文结构、布局模式均受到八股文的影响,这使小说带有鲜明的八股文色彩。  相似文献   

12.
八股文导源于宋代而盛行于明清,在明清两代,八股文是读书人猎取功名的唯一手段,八股文禁锢着读书人的思想.<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本性善良、豪侠仗义之人.他虽然二十多年科场不利,但仍然将举业作为他人生唯一的目标.他是八股科举制度的虔诚信徒,他真诚地捍卫举业,最终成为八股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著有《夕堂永日绪论》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八股制艺观。王夫之要求纯洁八股文体,对八股文的艺术技巧作了系统的探讨,包括:主体修养、审美范畴、法度意脉、字句锤炼、文体关系等内容,是其推尊八股文观念的体现。这与王夫之对八股文"代圣贤立言"时继承斯文、干预现实的积极意义的认识分不开。  相似文献   

14.
八股文导源于宋代而盛行于明清,在明清两代,八股文是读书人猎取功名的唯一手段,八股文禁锢着读书人的思想。《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本性善良、豪侠仗义之人。他虽然二十多年科场不利,但仍然将举业作为他人生唯一的目标。他是八股科举制度的虔诚信徒,他真诚地捍卫举业,最终成为八股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5.
八股文作为明清两代科举取士的主要工具,其章法理论、写作技巧在数百年间历代士子的总结钻研之下已臻完备,且为其他文学领域的批评创作所借鉴。作为明清两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多处借用或改造八股文的章法理论,来沟通点评各类文体。本文谨从作题这一角度出发,来探究八股文与金圣叹的作题论之间的关系,以见八股文对金圣叹文学思想的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理学是八股文的主旨要求,也是众多小说作者的文化取向.小说作者在借鉴八股笔法进行创作时,儒家理学尽显其中,这使得明清小说在许多场合下与八股文一样,成为阐释儒理的一种文体.八股文的理学主旨在明清两朝发生了变化,由正统浑厚变得积重难返,小说作者的理学意识和作品的理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尊儒重道走向儒理叛逆.  相似文献   

17.
马琳萍 《河北学刊》2015,(2):100-103
"代言"是戏曲与八股文共有的基本文体特征。在人物塑造上,以《香囊记》为代表的八股化明传奇对八股文的借鉴体现在"二重代言"上,即代言主体通过演员为剧中人物和经史中的圣贤两个对象立言。代圣贤立言,即是借八股文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戏曲中的人物塑造已基本上蜕变为一种说理方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八股文是一种程式化程度极强的考试文体。明清两代,从形式、写作内容及文章风格上都对八股作了严格的要求。八股文的程式化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合逻辑性,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文体不仅大大提高了考官的阅卷效率,而且直接影响了明清文人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模式的建构与形成。但高度的程式化也限制了文人的创造力,八股文不可避免地随科举制度的结束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封建社会末期一种独特文化现象的八股文,它虽在我国明清五百年间的历史舞台上红极一时,然却在中古文化向近代文化悄然演进的世纪交替之际的1902年被送上了历史的祭坛。这种极富悲剧意味的角色转换,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何“风光”了几百年且被明清统治者捧为“以励实学而拔真才”①的“法宝”的八股文,会在清季走向衰落以致“寿终正寝”呢?我以为,尽管八股文的衰落以致最后被废除,如同它的产生与兴盛一样,是历史的必然。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明清五百年间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倘没有像李赞、王夫之、颜元、黄…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明清时代数百年间科举取士的核心文体八股文,在本世纪初随着科举制度的消亡而消亡,人们对它早有定评。但是八股文在历史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很复杂的,这种影响在当时存在,在后来甚至现在也并未完全消失。因此,对其加以具体剖析,也许是不无价值的。八股文的文体说八股又名制义,或曰制艺、时艺、八比、时文、经义、四书文等,因其主体在于四联八股的比偶句,故俗称八股。这个俗名多少有点贬义,表明明清及以后人对它的态度。但是一篇八股文有许多要件,有繁复的规定与戒律,比起其他格律性的文体如格律诗要复杂得多,比律赋与骈文也复杂,这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