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先秦时期基本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即封建领主制。唐代中期均田制崩溃后,实行封建地主私人土地所有制。自汉至唐代中期的八、九百年之间,乃是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封建土地制度的特点是,土地在名义上的国家所有与实际上的私人占有的结合与交叉。而这种结合与交叉又是通过汉唐间田制的一系列制度变化和规范化的过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一在我国,农业的制度变革与其它经济领域如工业、商业相比较,是比较频繁的。同时,由于农业在我国的特殊地位,所以,农业的制度变革,不仅影响了农业经济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自解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制度变革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本文所谈的制度,是包括土地制度及农业的经营方式)。第一阶段,是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党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简称《土改法》),于同年冬季在全国国内大规模地展开了土地改革。《土地法》的总则提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  相似文献   

3.
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规范土地职能和经营使用行为的基本客观准则,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土地制度,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 一、土地制度建设回顾与思考 建国四十年采,我国土地制度建设始终处于极间跳跃之中,缺乏制度内在的系统性与连续性,严重制约了农业土地的合理科学使用,阻滞了农业生产力的正常发展。我国土地制度建设,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一是土地改革阶段。解放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实行土地农民私人占有,自主经营的基本土地制度。土地  相似文献   

4.
西藏传统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和畜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畜牧业都依赖于土地,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西藏封建农奴制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封建土地所有制。这种所有制的基本情况是:在中央封建王朝授予的权力下,西藏地方政府或其他直属中央的封建统治者掌握了西藏土地的实际控制权,他们再把全部土地分配给僧、俗领主及这些领主共同组成的官府,由这三种领主分别管理和经营。这就是西藏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三大领主在对土地垄断性占有的同时,还迫使所有农奴与他们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从而为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土地为国家所有,但以往由政府统一划拨给用地者无限期的无偿使用,而不允许其转让、出租和用于抵押,更不允许其进入市场买卖。这样的土地制度产生出无数弊端和缺陷,举其大者:一是造成事实上的用地者所有制,严重扭曲土地产权关系;二是导致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制度及其变迁与人口效应:1949-1977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业制度经历了以下三次重大变迁。第一次是1949-1952年的土地改革时期。经过短短三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从封建土地所有制到“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一国家所有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理论依据对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来的新问题.为了说明我国现阶段对一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客观依据,有必要先分析一下现阶段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和特点.我国现阶段国家所有制企业具有如下经济利益上的双重特性:一是国家所有制具有社会占有的性质,因而企业收益的相当一部分应归社会所有.国家用这一部分所得来进行宏观经济利益的调节,其  相似文献   

8.
虽然王室和神庙控制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地,但私人经济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古巴比伦私人农业经济领域,商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纳第图女祭司、商人塔木卡乃至政府官员均投入土地买卖活动中,他们并不直接参与土地耕种,其目的是通过土地买卖赚取商业利润。土地的开发利用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制和合伙制,甚至出现了专门负责管理土地的职业管理人。而土地的耕种则采用雇佣劳动,雇主与雇工之间签订具有明确责权利条款的雇佣合同,工资的支付既可采用货币支付也可采用实物支付,但需征得雇工的同意。从土地的买卖、经营、耕种、农业资本的形成等方面看,古巴比伦私人农业经济具有超乎想象的商业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诸项经济制度中,最招物议的恐怕莫过于它的土地所有制了。早在18世纪中叶,托马斯·斯彭斯、威廉·奥格维尔等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就对土地的私人古有制度进行过猛烈抨击,率先提出了以土地国有化取代土地私有制的政治主张。以后,大卫·李嘉图詹和姆士·穆勒又从古典劳动价值论出发,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农业雇佣工人、农业资本家同大土地所有者之间互相对立的分配关系。特别是李嘉图关于地租的理论,把锋芒直指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私有制,从而为土地国有化运动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从五六十年代起,国内学术界即对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问题展开过争论,焦点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始终占主导地位,或是私人士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就宋代而论,如果说是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那么,它在法律和法权观念中又是怎样顽强地表现自己的。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创新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改革方案主要有三种 :土地农民私有 ;农地国家所有 ;维持土地集体所有。按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 ,实行农地复合所有制即土地社会 (国家 )占有基础上的农民 (农户 )个人所有制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当事人的积极性 ,能与我国农地所有制变迁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能为我国农村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所容纳 ,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不失为农地所有制改革的较优选择。农地复合所有制既不同于农地私有制 ,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地国家管理  相似文献   

12.
张琦 《中州学刊》2007,(1):60-64
我国土地市场化推进的特征是:土地市场化程度提高很快,但整体水平不高;土地市场化区域差异性明显;土地市场化多层次推进,但发展不同步。提高我国土地市场化的对策要点是:允许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土地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打破目前存在的土地所有权不平等即所有权上的“二元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一、所有制改革的“启动器” 微观经济基础是经济运行的主体,而所有翩问题,实质是微观经济基础的构造问题。从理论上讲,所有制的构造方式对应于社会实行的经济运行机制。我国长期经济实践表明,由于缺乏实行计划调节机制的一系列前提条件,国家所有制难以解决其效率和活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农业用土地的所有制关系(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及相应的受益权)对农业生产的存在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土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公布和实施、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完善,经济关系正发生着一系列新的变化,并必将继续变化。本文将(1)对已经发生的变化,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分析,以认清它们的性质、特征和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2)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自己的预见。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关系,具有下列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农村绝大多数的土地属农业生产集体所有。这一所有权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5.
六朝"民田"系指官方承认的或者说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私人占有的耕地和废田,其所有权、收益权归属"田主"所有,可以世代继承.六朝有以所有权不变为前提,将民田委托他人经营的情况,时人认为所得收益应在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进行一定的分配.由民田抛荒而成的"废田",若经官方组织或明令允许,使用权和收益权可暂时或长期地归属开垦者所有,但所有权未作变更.六朝政府对"废田"实行这种产权政策,有利于鼓励开垦废田,较快恢复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赋税.买卖是六朝民田私有产权让渡的主要形式,从"买地券"可以推知当时土地交易时买卖双方对产权认识的完整观念.官僚、贵族的土地购买活动对六朝土地产权的集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均田制度是创自北魏,相沿实行至北朝、隋、唐,直到唐朝安史之乱以前,方宣告彻底崩溃。均田制初行时,原是北魏开国时期,招收流散和安置迁徙人口的一种荒地分配的办法,後来到了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才变成系统的土地制度。是以封建国家定期配分的假公有制,代替蒙强大族往意扩占的私有制。它仅限制了豪强大族,除在原来占有的土地外,不得再恣意兼并掠夺;政府将无主的荒地和新被豪强占去的熟地,按照法定的制度,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或游食无业的流民。这一措施,可算是对战国以来土地私人所有制度的一次重大的改革。使中国北方因战乱而死去的私人大土地所有制,暂时失去复活的机会;同时恢复了北方自汉末以降二百年来的残破经济,加强了北朝中央集权的统治。最後,奠定了隋朝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结束了三百年来南北分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是在手工劳动和半自给经济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它实质上是更大范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型集体经济。这种自然型集体经济成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桎梏,其特点是:1、不存在私人所有制,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农业上的主要生产资料,在以商品形式由国家拨给或由集体从外购进后,在集体范围内就不算商品了,而变成了集体内部的产品分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探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对我国土地所有制必须有明确的认识。这是因为: 1、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度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使用制度的基础,对土地所有制认识上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探讨无异于“求小同而存大异”,难以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9.
傅晨 《学术研究》2006,(1):47-52
本文综合考察了研究俄罗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俄罗斯农地制度私有化改革包括土地私有化和建立私人农场。土地私有化的主要手段是股份化,目的是建立私人农场。本文认为,俄罗斯农地私有化的进展和绩效不佳,不应夸大土地私有化改革的作用,这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所有启示。  相似文献   

20.
如何将全国现有的社会资本调动起来,确保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解决让所有社会资本能否平等进入市场,实现产权的自由流动和交易,参与充分的竞争的问题。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混合所有股份制就是一条重要途径。为此,从股份制是所有制的基础分析入手,论述了推行混合所有制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