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还到处盛行着狭隘的人种文明的文化生活形式,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人道主义灾难和人类生存危机。要克服这些灾难和危机,必须从根本上消解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种为尺度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确立一种物种平等存在主义基础上的以物种为尺度的物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物种文明是人类未来文化生活形式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3.
孙惠芬小说对社会、文化和人性进行了全方位观照。她肯定了标志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中的农民进入城市行为,却又伤痛于他们的愚昧和落后;她肯定代表着社会进步的都市文明,却又伤痛于它对人性的扭曲和扼杀。“伤痛城市”亦“伤痛故土”是她的文化心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也成为文学家们关注的一个主题。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美国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小说《白苍鹭》进行分析解读,揭示了作者对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暗示,深入分析了小女主人公在诱惑面前如何做出艰难而明智的抉择,从而展示朱厄特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创造社主要成员前后期社会思想、文学主张、特别是充满强烈个性色彩的审美趋向的转变与不变着眼,揭示了一个文学社团在急剧动荡的中国现代社会思潮挟裹下执着地追求创造精神的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表面上来自西方文化的启示,实际上其中的分子基因更多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文化在中国逐渐兴起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生态文化是一种以生态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我国生态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既继承了优秀历史传统,反映了社会现实,又代表着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实验性色彩颇浓的独特文本,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产生于五四以后波谲云诡的历史大转折时期,在“共时”与“历时”相互交错的叙事策略中,在貌似“油滑”、不乏后现代基调的拼贴性语言丛林的背后,鲁迅先生以一个启蒙思想家、现实与文化双重批判者的身份,对两千多年来一直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地位的儒家道德规范、政治伦理进行了急风暴雨式的解构与批判.继而,又以多元并蓄的开阔视界,对秦汉以降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蕴涵着与现代西方自由、民主与科学基因遥相呼应的墨家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倡导,并从中洗磨出了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土门》的评论多认为《土门》表现的是乡村都市化过程中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其实这里存在着误读。乡村都市化过程中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其实并不能代表《土门》的本质,其根本之点则在于对人与土地的关系的揭示。人本是土地的子孙.秉承上地的恩泽而生存,然而,人却因对自身力量的过于迷信而背离了土地。于是,失了根的现代人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土门》经由云林爷为无家可归的现代人指点了路径和归宿,《土门》也因此实现了对以往的寻找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 90年代的长篇小说集中地体现了作家的文化思考。不仅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倾向 ,同时也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重构意向。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诗经》产生的周代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关键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成为中国社会生产的主体,这种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念、思维特点。基于这一观点,文章从该书中诗歌所展现的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各个文化层面进行剖析,认为《诗经》已经涵盖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各层次的基本内容,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化所确立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期许,决定了人学士社会化,政治化的人生,这样的人生与庙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三国演义》正是这种庙堂化的集中展示,小说将其旋转在以历史为经,以山林隐士地视角为纬的时空坐标上反复参照,揭示了这种庙堂化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崇高意义进行了消解和颠覆,小说的价值也在这一意义上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2.
小说以北京知青陈阵在内蒙古大草原插队时对草原狼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杀狼、护狼、学狼、等二十几个小故事串接而成,借"狼图腾"立意,穿插作者对两种文明形态(农耕、狩猎)的思考,在"狼"意象的符号化中,力图彰显其精神世界并构建出其理想的文化互动模型的过程.而实际上,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张力仍然是各种文明形态的特质,必须突破审美主义的静态思维方式,从多维的向度、在不同的关系中去透视和把握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孙悟空是天地所生,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在赋予他生命的同时即赋予他以自由的天性。这种自由的天性超 越自然时空、超越社会,本应肯定乃至赞赏,但无限膨胀便与文明秩序冲突,产生颠覆性,为此有必要用“紧箍咒”加以限 制。可惜在《西游记》里这种限制常常不适当,变成压制自由违背人性的滥施刑罚。小说用“紧箍”象喻人间社会的各种 制度法规,颇具意味。因此,“紧箍咒”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4.
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是美国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它揭示了以差别为伦理前提的"压迫性的统治逻辑"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业文化中的盛行,关注了农业社区中多数人错误的土地伦理观和生态意识的缺失以及父权意识对女性和土地的双重压迫,揭示了人与土地关系中存在的危机,再现了较严重的农业生态形势,体现了作者对农业生产者生命质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水浒全传》的描写对象主要是当时的社会的中下层社会地位的人物。小说的视点从早期的《宣和轶事》到《水浒全传》,基本上还是保持同样一个视点,这就是底层文化的叙述角度。底层文化叙述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方式,这种叙述角度带来了小说中重要人物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价值判断上的不一致和反抗行为寻求正统合理性等方面,底层文化叙述都深深的留下自身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理念是健康文化消费的重要基础和意识导向,而文化消费是增强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实践和基本途径。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展现出市场化与规模化,多样化与个性化,城乡化与阶层化,盲从化与攀比化,娱乐化与低俗化等状况。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视角,树立居民文化消费的科学生态文明观,培养居民成为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者,提高居民文化支付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并增加文化有效供给,强化健康文化消费环境的监管与治理等是实现健康文化消费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作家所理解的“以一种新的形式来展示作家所能意识到的历史和现实,或者说独特的生命体验”的现实主义创作。作品中所蕴含的关于20世纪中国历史命运的思考,在诸多主要人物的人生际遇中较为清晰地凸现出了民族文化心理的脉络。本文正是以梳理人物文化心理结构及其文化冲突为契机,来考察作品反映民族心史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8.
朱效梅 《21世纪》2001,(1):39-41
从表面上看,“全球现代化”过程确是促进了全球化,并看到一个越来越有“其相”的现代性的涌现,……不过,更深一层看,在全球化中所出现的,并不是一个愈来愈有同质性的世界,反而是一个更显示文化“差异性”与“多元性”的世界。“文化全球化”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复杂性,要求我们对之采取审视的批判的态度,即质疑和分析的态度,以避免盲目提倡文化全球化可能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 维护西方的文化霸权是 文化全球化的初衷 文化全球化不是技术乌托邦的地球村在文化上的体现,它是以保障欧美发达国家在世界文化的支配地位为目的,其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周文化作为中华农业文明的源头,对后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周文化旅游资源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以农业文明旅游、文物资源旅游、经典旅游为特色的开发构想,就如何挖掘周文化资源实现其文化价值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陕西特色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为陕西全面发展增添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