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第 1期的《天津社会科学》上发表了一组关于社会史研究的笔谈。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尔康在笔谈中提出了“关于社会史研究基本建设”的话题。冯尔康指出: 80年代以来,社会史的著作虽然已出版不少,但却缺乏社会史教材,以致“一些本科生、硕士生想攻读社会史方向的硕士、博士,却不敢报考,因为没有教材,教师开不出像样的参考书单,应考无从准备”。他因此呼吁,要有一部报考者与研究者必备的关于社会史研究的基本书,以此作为中国社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建设。   其实,就在冯尔康先生笔谈发表前夕,湖…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目前中国社会史等于“区域社会史”研究 ,区域史研究又多趋向于探讨“宗族”和“庙宇”功能的现状 ,本文提出应改变“村落研究取向”的建议 ,即从“跨区域研究”的角度使社会史研究趋于多元化 ;应有意识地区别“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感”。“地方性知识”是知识人从思想的意义上进行划分的结果 ,“地方感”则更接近于精英或底层民众自身的感受 ,两者不能混淆而应区别对待。如何在尊重既有地方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重新理解政治变迁的跨地方性逻辑的问题 ,以及“政治”在近代的意义 ,不但要从“地方”的角度加以理解 ,更应该结合一些跨地区的政治现象如“社会动员”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晋学研究之"区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位论"与现代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论"有所不同,主要着眼干历史时期特定区域的区位价值与影响的研究与评价.山西地区是在中国政治演变与民族发展史上拥有特殊地位与价值的区域,从政治演变与民族发展角度对山西地区以及各个亚区的区位价值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可以为微观研究以及区域社会史的深入探讨提供较为客观真实的时空坐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性出发,论证了新的商业业态与立体的交通体系对城市人消费出行呈现“中心地化”所发挥的功能性作用,并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现代家庭消费日益“郊区化”与“都市圈化”正是“中心地化”具体表现形式的新命题,强调此举能有效地传播现代消费文化,提升整体区域的生活方式,促进整个区域空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时间”是社会史学者依据某种人物或现象的特质对其进行的特殊度量。以丰子恺笔下的村妇及其生活为案例进行历时性考察,我们发现,生活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之下的村妇为时代所驱使,孜孜求索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而其生活的印迹则成为近代的征象。在共时性的意义上专注于村妇生活与社会环境(区域或社群)的关系,可以发现,一方面,社会环境是索解村妇生活的地图;另一方面,村妇生活为其社会环境创造了人文气息、地域特色和社群结构。在泛时性的意义上揭示村妇的性别角色特征,让我们注意到作为她们共性的自然身份,而这些共性的提炼则有助于彰显特定时空中村妇生活的特殊性所在。“社会时间”概念的引入,缘于社会史研究对象的扩展而来的思想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伍方斐 《学术研究》2006,(12):120-125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叙事的主导模式,经历了由进化论叙事向革命史叙事,再向现代化叙事的转换,这同时也是文学史叙事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并与之互动的过程。20世纪末现代化叙事的盛极而衰,折射出“现代”的问题与危机。因此,文学史的“后现代”叙事的兴起,目的不仅在解构“现代”文学,更在重构或重建“现代”文学。历史地梳理文学史叙事的演变和转型,有助于辩证地把握当前中国的文艺精神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社会史的"整体性"与"田野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史学不同 ,社会史着力关注普通民众 ,展现日常生活 ,深入具体社群 ,还历史以“整体性”面目。作为人类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法 ,“田野工作”可以为社会史学者所借鉴 ,以改变史料搜集的途径 ,丰富历史提问方式 ,重现社会生活情境 ,解读地域性知识 ,从而实现社会史的“整体性”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史自2 0世纪80年代“复兴”以来,经过2 0多年的蓬勃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深化社会史的研究,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多元学科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学术讨论会”于2 0 0 3年11月2 3日至2 7日在津召开。来自北京、山西、山东、河北、上海、福建  相似文献   

9.
王军福 《晋阳学刊》2003,2(4):56-59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它的论争由来已久。侯外庐先生继承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论争的统绪,并以之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从而得出了“亚细亚的古代”和“古典的古代”是同一个历史阶段的两种不同路径的结论。侯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的演变●“西化”与“全盘西化”●“世界化”与“充分世界化”●“中西会通”与“全盘化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说的由来●“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与“中西为体,中西为用。”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几种因素常常限制着人们的视野,妨碍了思想史著述的真实性:一是“人微言轻”的传统使小人物的创见易于被湮没,二是某种客观的时势使人们把某种并非创见的主张推崇为创见,三是研究者为标榜自己的新发现而轻易论定历史上某某人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