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不仅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根本的保障作用,对于在全社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等有效路径,积极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话语"新体系和辞学理论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及其最新成果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理论大众化研究等,是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和"失语"状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有效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话语"的认识和理论来源于"为什么话语"教育实践,创新认识和理论必须运用于实践,指导并服务于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统一.  相似文献   

3.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改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效果应重视推进实践路径创新,本研究着眼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存在的问题,遵循教育本质和主客体心理接受规律,通过如红色经典渗透教育、榜样力量示范教育、自创箴言内化教育、班级心理之家融入教育和信仰共建小组互助教育等创新实践路径,切实改善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效果。研究采用对比实验研究方法,验证了创新实践路径的推进显著提高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体系的掌握程度,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觉悟水平;改善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态度,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扩展了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使大学生的人生观更加积极更有追求。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关注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与领导干部的"身教"相结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韩振峰 《兰州学刊》2011,(1):20-22,2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马克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主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必要的载体系统,其中活动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发现、明确活动载体的问题和不足,有效构建、创新活动载体,可以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内容由深奥到通俗、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认识和理解到被大众认同、顺应和内化,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灵魂,统摄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结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群众化和通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把注重宣传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表明,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注重传播内容的时代化、通俗化和多样化;注重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传播对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振兴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透视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展示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第三,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走向预示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伟大斗争,成就了伟大事业,锻造了伟大精神,总结了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以党史教育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科学前提,强调党史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需要坚持和树立正确党史观,以扎实有序的方式开展党史教育。深入分析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架构与理论逻辑,深刻领悟并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历史、解读历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主题,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精髓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和国际视野,担当时代重任。实践路径重在抓住三个关键理路,秉持实事求是和以生为本的原则整合党史教育内容,推动课程理念创新;强化党史教育载体的数字赋能与艺术赋能,推动课程形式创新;善用“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就是先进理论掌握群众,通过先进理论掌握群众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改造群众的主观世界,推动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抽象到具体、由精英到大众、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群众化和实践化工作。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真正广泛深入地教育、武装和掌握群众,还要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从客体角度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群众。从主体角度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人民群众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实践和群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既坚持真理原则又坚持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其首要任务不仅是宣传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也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另外,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一、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而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有其特定的含义。有学者将其概括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过程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它是大学生接受、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并自觉内化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的过程;另一方面,它是贯彻国  相似文献   

16.
《大庆社会科学》2014,(4):159-159
孟献丽、王玉鹏撰文指出,一种理论能否大众化及大众化的程度总是决定于这一理论能否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决定性动因。一、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实践需要决定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决定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三、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需要决定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体系构建已初见端倪,该体系主要以苏区为宣传场域,以农民、妇女、知识分子、士兵等为宣传对象,以书籍、报刊为宣传载体,通过开展多层次教育、文艺宣传,并配以相应的宣传原则和宣传策略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共产主义的目标理想等内容的宣传。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体系构建的成功实践对于推动当今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及宣传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探析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指标体系,它主要包括理论感染因素、主体源动因素、主体能动因素、外部推动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基础,广大劳动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赖以推动的阶级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意识形态和民众的社会心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进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丁翎  房广顺 《理论界》2012,(6):11-12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的政治任务要充分认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首先,高等学校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