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申诉人:李X,女,26岁,汉族,四川XX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被诉人:四川XX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立案受理因申诉人李X对单位辞退不服向达州市X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县仲裁委立案受理,并及时向被诉人四川XX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送达了应诉通知书。  相似文献   

2.
本刊第7期刊登了一则案例,企业与职工就工伤补偿签订调解协议后,又向仲裁委提出申诉,认为所签订的工伤补偿协议有重大误解。公证过的调解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仲裁委是否应受理此案?对此问题读者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唐某于2009年11月2日到乐至县某机器公司处上班,从事驾驶工作.2013年6月20日,唐某被家属送往川大华西医院抢救治疗,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拥有5年病史.经住院治疗后,唐某于6月30日出院.2013年7月12日,唐某向红原县医保局报销了部分医疗费用.由于公司与唐某对医疗费报销问题未达成一致协议,唐某于2013年11月13日向乐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县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患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经审查,县仲裁委决定受理唐某与乐至县某机器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  相似文献   

4.
2000年第12期<中国劳动>刊登了<聘用教师与私立中学因工资发生的争议仲裁委不宜受理>一文.针对仲裁委对该案是否受理,笔者认为,对于某甲的申请,仲裁委应予受理.理由有两点:  相似文献   

5.
张某因与北京海淀A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仲裁,仲裁委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驳回了张某的仲裁请求.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某局下属单位于1997年12月聘用谢某为驾驶员,1999年7月,因经费紧张,口头解除了与谢某的聘用关系。2000年1月该单位再次聘用谢某为驾驶员,并签订了3年聘用协议,因维修费难以支付,于2002年4月17日再次口头解除聘用关系。至县仲裁委开庭时,尚未开具书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7月1日施行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2条以列举加概括的方式规定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实践中,一般是在此基础上以排除法确定其不予受理的范围。为进一步了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不予受理的情形,笔者以湖南省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该仲裁委")为对象展开调查,调查内容是该仲裁委不予受理案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原因。在对该仲裁委近5年的不予受理案卷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同时,笔者对该仲裁委连续3个月的立案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7期刊登了一则案例,企业与职工就工伤补偿签订调解协议后,又向仲裁委提出申诉,认为所签订的工伤补偿协议有重大误解。公证过的调解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仲裁委是否应受理此案?对此问题读者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9.
董平 《中国劳动》2001,(5):14-15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多次反映,在处理工伤争议案件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的裁决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对工伤案件的认定及伤残等级的依据及鉴定方式与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和劳动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导致判决结果与劳动争议仲裁委的裁决相差甚远,当事人反映强烈,要求在工伤争议案件的审理上,劳动争议仲裁委和法院要保持审理依据、标准、方式的一致性,体现审理结果的公平性,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一、仲裁时效的概念 仲裁时效是权利人通过申诉程序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保护其劳动权利的有效时限.在规定的期限内,根据权利人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对其劳动权益予以保护,对义务人应履行义务予以裁决强制执行.如果权利人不主张权利,在申诉时效届满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对权利人的劳动权益不再加以保护对义务人的义务,也不再强制履行.  相似文献   

11.
<正>案情简介王某等22人自1982年从事农村电工工作,1982年至1988年由所在村管理并向其发放工资;1989年至2001年归当地乡电站管理,其待遇是通过电价加价形式向农民平摊。2001年2月,当地农村电网改造完成,王某等22人不再从事农村电工工作。2013年9月,王某等22人到当地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王某等人与某供电公司自1986年至2013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某供电公司支付其2001年2月至2013年的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经查,王某等人的仲裁申请已明显超过1年的仲裁时效,仲裁委遂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王某等人不服,认为仲裁委侵犯了其应当享有的仲裁请求权,要求仲裁委立案审查。该案经多级上访后,仲裁委不得已立案受理,并经开庭审理后,于2013年11月以申请人仲裁请求超过仲裁时效为由裁定驳回其申请请求。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第2期.第5期刊登文章分别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无权直接确认劳动关系进行了法理论述。笔者对两篇文章反复阅读.细细斟酌.倾向同意第2期作者的观点.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无权直接确认劳动关系。劳动争议仲裁委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职能不同的两个机构。在我国各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一般都设立在劳动保障局.这种机构设置从本身讲是不正确的.因为劳动争议仲裁委是准司法机构.而劳动保障局是行政部门.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13.
近日,新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裁决一起工伤补偿案,汪某获赔1.6万元。这是《条例》实施后该仲裁委依照条例处理的首例工伤补偿案。农民工汪某2003年底到一公司务工,今年初在工作中受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伤残为10级。在与公司协商解决未果的情况下,汪某申诉到劳动争议仲裁委。仲裁委审理后认为,汪某因工受伤,鉴定为10级伤残,并有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结论,要求补偿有法律依据。为此,依法作出了上述裁决。工伤索赔 《条例》撑腰@赵有明 @王学瑛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 申请人夏某的丈夫周某在被申请人某煤矿三号井内作业时负伤,经医治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在矿主要负责人主持下,夏某与租赁人汪某签了一份<关于周某死亡事故处理协议>:"周某的一切费用由汪某全部承担,某煤矿不承担任何责任".汪某出外打工至今未归,而某煤矿又置之不理,致使夏某母子3人无法生活,迫于无奈向县仲裁委请求依法裁决,享受工亡待遇.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起案例:杨某1999年12月与北京某酒楼签订协议,承包了酒楼的厨房部。2000年3月终止协议,酒楼发给杨某当月工资,但未归还2.5万元风险抵押金,由此双方发生争议。2000年11月,杨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诉,要求酒楼归还2.5万元风险抵押金。仲裁委认为,抵押金是基于经济承包  相似文献   

16.
曾卓智 《中国劳动》2006,(10):28-29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后,各省市相继制定了实施细则。其中,部分省市将工伤认定过程中事实劳动关系确认纳入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受案范围,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妥的。把事实劳动关系确认纳入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受案范围是与国家的相关法规相违背的。首先,《条例》并没有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应按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作为下位法的地方性规章违背了其上位法即《条例》的规定。另外,《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第2条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受案范围,即“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  相似文献   

17.
案情简介申诉人:刘某,某家具厂职工被诉人:某家具厂第三人:某艺品有限公司2002年4月,申诉人刘某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仲裁请求。要求被诉人支付其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鉴定费及精神损害赔偿金。仲裁委受理后,经审查决定追加某艺品有限公司为第三人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西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了一起申请人追索工资福利待遇的人事争议案件,申请人熊某以被申请人西昌市某卫生服务中心扣发其探亲假期间的劳动报酬为由,向仲裁委提起仲裁申请,要求被申请人支付其2012年因休探亲假,被扣发的劳动报酬共3500元。  相似文献   

19.
案情简介 聊城某机械公司职工耿某2002年于12月21日在工作中受伤,因医治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于去年5月15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仲裁委受理后认为,耿某应先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然后再根据伤残鉴定结论裁定医疗费用和相关待遇.9月18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耿某和某机械公司的申请,依法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论为伤残二级、大部分护理依赖.12月17日仲裁委和耿某同时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审查后,以工伤认定申请超过1年的申请时效为由,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20.
巴中市巴州区国税局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招进了100多名协税员,并与之建立了劳动关系。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文件要求对这批协税员进行清退。区国税局按政策口头通知解除了一批协税员的劳动关系,只发给了协税员工作期间的养老、失业保险费,未支付应享受的其他有关待遇。被辞退的协税员不服,今年3月杨明亮等5人集体上访到市劳动争议仲裁委请求依法仲裁。市仲裁委受理此案后,从调查中了解到国税局辞退的协税员有100多人,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件集体争议案件,事关重大,市仲裁委一方面立即组庭调查取证,一方面及时向区国税局通报情况,指出事情的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