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意境在翻译中的成功再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首诗翻译的成功与否.本文基于许渊冲教授的"三美"理论和阎德胜教授的逻辑翻译理论探讨诗歌翻译中的意境再现.诗歌翻译中只有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才能再现原诗的意境.而要想在译入语中实现这三美,又需要遵循译入语的审美逻辑.二者缺一不可,逻辑是前提,三美是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诗学中的诗歌意境理论为参照系,对诗歌意境作进一步阐释,从而揭示其关学特征和传译策略。认为,所谓诗歌的优美意境:即取之象外,超乎意象而得乎意境;意与境浑,情景相生而契合无间;音意相生,音谐韵美。诗歌翻译中,要充分考虑原文的意境,完美再现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叠字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运用广泛,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在许钧的翻译三层次论及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指导下,结合汉诗英译的大量实例,探讨在古诗英译中如何再现叠字营造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诗歌的音韵美可通过头韵、腹韵、拟声词等功能对等手段予以再现,而在再现叠字创造的意境美时,译诗应为读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使之达到与原诗相似的韵...  相似文献   

4.
英诗汉译中语词、形式与意境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是诗歌的生命,营造意境,乃是中外诗人在创作时苦心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转移、转达和保留这一境界,也是经常困扰诗歌翻译工作者的问题之一。在英语诗歌汉译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因词害意、因形损意的现象。文章就英诗汉译中语词和形式的选择与意境再现关系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人类精神认识的一个共性。译者在翻译文学文本时须着重把握,从而再现原文本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中英诗互译中的意境、风格再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与风格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比较诗歌翻译中的典型例子,探讨了中英诗互 译中意境、风格再现问题,并提出只有准确地把握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领悟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中,人称指示词常常被隐匿省略;而英语诗歌中,人称指示词往往不可或缺。因此,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时,译者往往需要补译人称指示词,从而使译文指称明确,再现原诗的主旨和意境。补译人称指示词时,译者既应考虑原诗的创作背景、情景语境和文化内涵,也应考虑译诗的情趣与意境,从而正确地补译人称,达到再现、重构原诗的主旨与意境的目的;有时,译者也可以用恰当的人称指示词来隐替原诗中反复出现、或者不太重要的人名地名、历史典故或者含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从而使译诗文字简洁、意义集中。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语言的特殊形式。原语、译语不同的语言、文化、历史等因素,增加了诗歌翻译的难度。虽说好的译文在内容上应尽量忠实于原文,但就诗歌翻译而言,好的译文不仅能符合原作的音韵特点,还能再现原作的意境。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分析译文的音韵、意境,浅析英诗汉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李白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标准。以数词的英译为切入口,以美学视角下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意境美、气势美和情感美等非纯形式诗歌特质在译诗中的还原和再现,对李白诗歌英译研究具有指导和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诗歌之魂,如何在古诗英译中移植意境,这是译者亟需解决的问题。试从意境的形象性;抒情性;超越性;意境是情感、形象和超然的心灵境界的完美融合这四个主要的本体特征着手对其进行探讨,译文中只有再现了四个本体特征,才能给译文读者留下广阔的品味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