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经营者概念的认识并不一致,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莫衷一是,相似的案件常常因为法官对于经营者概念的不同理解而有不同的判决结果。经营者的概念需要从经济法理论、反不正当竞争法本身、境外法、现行法等多个维度重新审视,只有扩展经营者概念的内涵,才能适应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司法实务中,商标侵权行为的判断标准是售中混淆,因此有关商品房、汽车等领域,虽构成售前混淆,但由于消费者的特别注意而未导致售中混淆,法院往往认定不构成商标侵权。近年来,少数判例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认定此类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对此,需要重新认识其构成要件,即以违背诚实信用和公认商业道德的手段吸引消费者的行为,就应当认定为不正当竞争。由此,消费者在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公平竞争权初论——基于判例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我国制定并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来,竞争法学界更多地关注该法所规定的各种行为的法律适用及其第2条一般条款的运用问题,对于"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内涵并未给予高度重视。《反不正当竞争法》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时所指的"合法权益",在针对虚假广告等行为时,具体含义为何?我国各地法院在裁判不正当竞争案件时,或统称为合法权益、或表述为竞争优势等内容、或表述为竞争利益、或径称为公平竞争权。鉴于法益保护模式存在的缺陷,其与经营权、经营自主权、营业权等具有不同的内涵,有必要将此种法益上升为法定权利即公平竞争权。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是公权力进入传统意思自治领域的结果,与公权力有着天然的联系,公权力的存在是经济法的一个特质,经济法在历史舞台上的兴起可以归结为两个可以相互独立的原因:一是市场失灵;二是为了应对社会化所致的社会问题而借助公权力对包括市场在内的全部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合理性.经济法在用公权力去矫正权利失衡的同时,自身也要受到来自形式理性的制衡和它的对立物--权利的制衡.经济法在实现自己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应当着力规范公权力运行,实现经济法治.  相似文献   

5.
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主体的规定出发,论证将行为主体限定为经营者是不合适的,不利于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有效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作用。提出应将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将不正当竞争的主体扩大到任何违背诚实信用和商业道德的自然人或组织。  相似文献   

6.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本质和发展理念等都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相契合,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他部门法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作用。同时,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完善经济法具体制度,才能确保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8.
论经济法视野中的弱势群体——以消费者等为对象的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弱势群体能否被纳入以及如何被纳入经济法视野是一个复杂问题,这需要从私法和经济法层面进行探究。在实践中,一种新的弱势群体的形成可能不会对原适用的私法规范产生影响,也可能导致新的私法规范产生;即使对公权干预产生需求,也并非必然可由经济法规范对需求予以满足。我们的经济法实践应重视弱势群体内部存在的多种维度的差异,并考虑是否应通过主体细分以实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法的主体——对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过去的经济法主体研究,对经济法主体在概念上表述不一,但深究起来,这种表述上的差异不能说明问题,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学者们对经济法主体的特质即经济法主体的特征的认识有异.经济法主体应该是参与经济法律关系的现存的社会主体.因而对于经济法主体特征的认识应该放在经济法律关系中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主体加以类型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经济法功能的研究明显少于对其他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探讨,对经济法功能研究的推进有助于深化对经济法本质的认识。通过对经济法功能已有研究的梳理,参照经济法功能认识的方法和路径,现有的对经济法功能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澄清和展开。经济法功能的框架搭建首先应考虑其层次性,即总功能和次级功能及再次级功能的划分;同时,对经济法功能的具体描述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教育服务者在商品领域和教育服务领域出现了竞争。与此同时,其不正当竞争也开始出现,并呈现出多种形式。全面治理教育服务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教育服务者在商品领域和教育服务领域出现了竞争。与此同时,其不正当竞争也开始出现,并呈现出多种形式。全面治理教育服务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属性研究必须应当建立在一定的标准之上,援引近临相关学科的基本范畴,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予以审视,在同属于法律规范的范围内探讨部门法律属性,应当遵循“厚特殊轻一般”的原则。经济法的属性即是如此。我们不怀疑经济法的社会性,但不赞同将社会性作为经济法的独立属性予以探讨。相反,从经济法的逻辑起点到经济法的价值归宿都在彰显其独立于其他部门法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持。经济法的目的和使命决定了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经济法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内容和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法和商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产生发展等方面讨论了经济法和商法的关系。笔者认为 ,1 9世纪的商法就是 2 0世纪的经济法 ,经济法和商法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体系的传统构建理路乃是经济法学说理路、市场经济逻辑理路和法律体系层级理路。然而,就经济法最深刻的人性根由考察,这些理路仍然注重了最直接的表相而忽略了经济法内在的人性精神与价值。从人性的运行规律即人性的需要与满足来解读与构建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应当由生存保障法、人性平衡法、人性发展法和控制国家干预法构成。  相似文献   

17.
政府对经营者、经营者对消费者实施的黑名单制度,存在违法与滥用的问题,侵害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黑名单制度的比较优势。抑制黑名单制度的不当使用与滥用,让黑名单制度的创设和实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亟需立法与司法规制。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哲学的核心。文章从经济法的产生背景,经济效益是经济法应有之义,经济法治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执法、经济司法、经济守法四位一体的良性运作来实现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经济法治的其他价值如经济民主、经济秩序、经济公平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经济效益是经济法治的最高价值的观点,这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平行进口问题是当前国际经济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平行进口问题的理念、特征和法理学基础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平行进口问题进行了法经济学分析和经济法法律价值分析,并由此提出了我国在制定平行进口问题的立法对策时,要注重平行进口立法的本土化,加强平行进口立法的国际化,促进平行进口立法的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20.
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不同的法权关系,并推动法权模式演进.个体小生产的法权关系为存量利益关系,与之相契合的是传统公私法权;社会化大生产的法权关系是增量利益关系,它是经济法法权生成的基础.经济法法权由经济法私权和经济法公权构成,同传统公私法权内涵有本质不同.现代法权体系是新旧法权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