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识别人才,考核才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  相似文献   

2.
识人才能用人 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用好一个人。这句话对任何一个单位领导而言,都是真理!惟其如此,才能力戒盲目用人。因此,现代社会中流行"识人才能用人"的口号。 怎样才能识人?其先决条件在于能公正无私,一视同仁;领导必须具备如此胸襟,方能发掘真正人才。人才如犹冰山,浮于水面者仅30%,沉于水底者达70%。 归纳知人之难的原因,首先是客观障碍:  相似文献   

3.
识人     
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人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  相似文献   

4.
…… ……总之,不再觉得到处都不顺眼。 从前是绞尽脑汁想学会超脱,如今是没有刻意便真的感到很超脱。于是想人这东西真的很有意思。有许多事你极力去求却求不到,等你不求的反而来到身边,比如爱情。 其实人活得好不好全在你自己。生活就是生活,把它理解成歌也好,理解成酒也好,你淡然些也许就能过得有点滋有点味;如果你轻信了某位哲学家的开导觉得生活就是受罪,那么你就只好整天唉声叹气。 其实你说人何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近来特别爱到校园四处走走。看看天,看看地,看看覆雪的树木,看看熟识的楼群……有时也想一想将来什么的,但更多的还是怀旧。那份小心翼翼那份特别容易的感动仿佛游子重返阔别已久的故园。 还记得20岁生日时那跳动的烛光吗?  相似文献   

5.
崇祯皇帝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很有明君色彩:不好色,私生活不仅检点,而且简朴;但他喜欢杀人,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更是从不轻饶.袁崇焕的下场,三百年之后还让人寒心.  相似文献   

6.
1.理想报丰满,现实很骨感. 2、我心眼儿有些小.但是不缺;我脾气报好,但不是没有! 3、人和猪的区别就是:猪一直是猪.而人有时却不是人!  相似文献   

7.
志与气     
我们常说人要有志气,好象“志气”是一个意思,其实,志和气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孟子说:“志,气之帅也”,“志壹则动气”(《孟子·公孙丑上》),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的志向、意志决定着他的气质。一个志趣低下的人,不可能产生出正气、豪气;只有具备凌云之志的人,才可能具备冲牛斗之气。岳飞欲“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阙”,这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来自他“精忠报国”之志;戚继光英勇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善于看相 曾国藩很重视看相,也很善于看相,在他留下的史料里有很多关于人的相貌的记载、评述。据他对江忠源的记载: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向朝廷推荐5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江忠源。他推荐江忠源的理由是:江忠源两次护送亡友的灵柩回家乡,的确非常了不起;他当官以后爱民;  相似文献   

9.
王选 《人才瞭望》2015,(5):71-72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如何管理这些人才,或者网罗、辨别以及留住这些人才,是每个老板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中国历史悠久,各种人才智慧的学说纷呈,而人才智慧的典范更是举不胜举。引才秦昭王五跪得范睢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纳得着。战国时期,秦国的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于是四处招揽人才,求贤若渴。范睢原本是魏国人,曾周游列国,希望有所作为,但没有成功,后来因为受到陷害,不得不逃到秦国,却总也得不到秦昭王的重用。  相似文献   

10.
小人不是天生的,君子也不是永远的。君子与小人之间其实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为大多数人身上都可能具有君子与小人的双重人格。因此,与你为敌的小人,也极有可能为你所用,转化为你的朋友,甚至可能助你成就大业。 以长巧用“小人” 小人是生活中受人鄙视、唾骂、加以防范的一类人,而且小人无时无地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你的周围就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这类人,这是不以你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马静 《人才瞭望》2009,(1):48-49
如何鉴识人才之真伪.察其行为之浮实,拔擢将帅之才,我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做过潜心研究.有过精辟的论述,总结出了著名的识人之道——“察人七法”,深为后人所传颂。那么,现代领导者如何对下属进行准确的鉴识,运用比古代领导者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识人方略呢?  相似文献   

12.
王文 《人才瞭望》2014,(4):77-78
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是每个领导都会说的一句口头禅,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倘若你做到了,你的企业将会是个很成功的企业。日本索尼公司盛田昭夫曾说:"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也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会使企业获得成功,因此,衡量一个主管的才能应该是看他是否能得力地组织大量人员,看他或者她如何有效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并且使他们齐心协力、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西方有句谚语:"要了解一个人,只需看看他所交的朋友。"英国丘而契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比交友不慎危害更深的东西了,因为他种下的是疯狂,收获的是死亡。"中国古人则云:"审其好恶,则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孔子也说过,与那些正直的人、能体谅人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是会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4.
在通常的情况下,识别近距离的人比识别远距离的人容易一些,也准确一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并非全都如此,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越是近距离的人,用人者在识别他们的过程中越容易发生视角差。 近距离识人发生视角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德才平庸、处事圆滑者往往得赏识。有些人虽德才平庸,但很会“来事”,很能领会领导者的意图,善于投其所好,为其尽力,必要时还肯忍辱负重,屈己从人,待人处事可谓圆滑,这种人,很能蒙蔽部分领导  相似文献   

15.
识人功力     
一天,汪曾祺带着一位朋友来到茶馆。他俩拣一处偏僻的地方落座,把盏饮茶,叙旧。
  就在他们聊得正欢的时候,邻座的三位茶客停止饮茶,目光聚拢在汪曾祺端茶盏的手指上。一个年约七十的老人发话:“刚才端茶盏的那位朋友虽相貌平平,穿着打扮与普通市民没有多大区别,可他笔下功夫非常深厚,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老人的话像茶香般飘进了汪曾祺和他朋友的耳朵里,两人甚为惊奇。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少人认为信息课就是让学生玩玩电脑,上上网,很轻松。可是要想上好信息课真的很不容易。我们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使用电脑而不是玩电脑",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学生对信息课都很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信息课就是让他们放  相似文献   

17.
识人     
王磊 《人才瞭望》2009,(5):63-63
一天.苏轼与朋友谢景温出游。两人且说且笑,一路相谈甚欢。就在这时.一个黑影突然从树上跌落下来。 两人定睛一看.才发现黑影不过是只受伤的小百灵。苏轼凑过去,发现百灵的腿上有伤,可能就是因为这伤才使它从树上坠落而下。苏轼刚想将鸟抱起来.谢景温却大步走了上来,抬腿便将百灵踢到了一旁。“兄台何必为了一只惊吓了我们的畜生耗费心思.我们继续向前走吧!”苏轼面色凝重.却一言不发.继续和谢景温向前走。  相似文献   

18.
人往低处走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种心态:低调。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是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造作。低调,不是无为,是不显摆。靠谱  相似文献   

19.
交浅不言深     
我常遇见这样两类人。一类是你才和他见两次面,没说过几次话,彼此一点都不了解,他却和你开很过分的玩笑,说一些在他看来很搞笑实则庸俗无比的话。这种人口才其实并不好,可非要当众展示一下自己所谓的幽默,他不了解你却开你的玩笑,不管你爱不爱听。  相似文献   

20.
学做一个人     
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的人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