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回忆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忆性主题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重要主题,它缘于中国现代作家在中国现代历史中的心路历程,并在整体上表现出回忆童年和回忆故园两个形态。而在深层上,回忆性主题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现代作家的孤独与漂泊心态,并昭示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品格生成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历时性地考察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乡土小说演变的过程 ,认为 2 0世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乡土小说虽有不同的特点 ,但都可以缘着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 ,找到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共同“结穴” ,这种寻觅 ,对于两岸文化之根的整合 ,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宗教在中国乡村社会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对之却只有简单的负面描写,可以说基本上处于"缺席"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现实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压制,二是知识分子文化和农民文化之间的等级差异。乡村宗教叙述的缺席,极大地影响了乡土小说对乡村表现的真实、深刻和全面,也出现了以其他文化代替乡村宗教的"亚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4.
四川作家群反叛、张扬、追求自由、注重个性的共有特点,正是地处西僻、远离正统文化、道德理性负轻的巴蜀自由、反叛的文化传统使然。巴蜀文化精神不仅从方方面面完成了对创作主体的塑造,也对四川现代乡土小说文本施加着最根本、最直接的影响,它不仅是小说文本内容的母性渊源,也对小说文本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至巨,如“龙门阵”风习与小说的故事性叙事,方志意识与小说的地域指认等,皆有着浓郁的巴蜀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彭家煌是“五四”乡土小说作家群中的优秀一员,他以溪镇为自己着力表现的乡土 世界从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人性与人的价值等层面对溪镇人的生存状态作了充分展示。通过对 封建传统的批判,显示出小说内在的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乡土小说是 2 0世纪 2 0年代中国文坛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写实派作家在坚持“为人生”文学观念的前提下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克服“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 ,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追求。恋乡心结是 2 0年代乡土小说产生的重要根据 ,乡土作家们以一种深意的笔触去营造乡村世界 ,他们是生活于都市中的“边缘人”、乡村羁旅者。强固的乡土文化心理积淀与陌生的病态的城市生活体验 ,使他们的灵魂游离都市 ,漂泊于乡野大地。他们在创作中去精神还乡 ,去参与民族文化的现代重建。可以说乡土成为 2 0年代乡土作家创作的不可抵御的永恒诱惑 ,从而促成了2 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中国现代小说学走向成熟的百年。它的成因是:由唐至清,中国古典小说成熟了,明清评点派小说学应运而生,这是先期准备;20世纪之初,中国小说的“俗”性已经确立,有助于小说学融入时代、靠向民众;大时代,大话题,大手笔,催生了小说学大学问;中西文化大交汇,为中国小说学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机缘。  相似文献   

8.
朱云霞 《兰州学刊》2011,(12):177-180,188
针对台湾学界晚近提出的"新乡土小说"、"后乡土小说"概念,文章尝试通过考察女性的乡土书写与新世代的乡土书写,以"乡土"的流动性窥测1990年代以降台湾乡土小说的发展样貌。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乡土小说基于转型话语所描绘的村庄形象,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地理学意义上的消失与文化意义上的终结,二是村庄发展的不平衡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有违公平正义的贫富分化和社会阶层分化,三是村庄文化上的新旧杂糅,这是中国农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表征,也是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具有历史过渡性特征。村庄从外在的地理人文景观到内在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急遽变化还在进行之中,乡村变革的历史及其叙事远没有所谓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论鲁迅小说中的乡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红凯 《江淮论坛》2006,(5):106-109
鲁迅的乡土小说,所以成为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创作中所显现的那种较之其他乡土作家更为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浙东故乡常常的眷恋和对中国农民常常的“爱”上。可以说,鲁迅的乡土文学创作是对中国农村、农民深厚的情感文字表现,是这种真挚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1.
陶丽萍 《兰州学刊》2008,(10):176-178
出于知识分子对现实和自身的强烈危机意识,现代中国乡土小说或显或隐地都表现出“悲凉”的现代审美追求。伴随着作家不同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姿态,以及中国现实与革命对乡土阶段性的影响与发现,演化出了不同的悲剧风貌。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着重从四个层面对萧红的乡土小说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萧红的价值不仅在于她是东北农民生活最早最前卫的代言人,而且在于她为人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图景,她以自己的思考与追求时刻启迪着人们应该不断地对人类自身生命活动进行审视与批判,并永远向更美好的人生境界攀登。  相似文献   

14.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取材于中原大地,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师陀乡土小说的主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在自然与社会的对望中的充满张力的乡土世界的建构;二、启蒙主题的继承和发展;三、对复杂人性的深度挖掘与理想人性的设计;四、对精神家园的寻求.  相似文献   

15.
郭群  姚新勇 《殷都学刊》2008,29(1):96-100
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莫言的乡土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对苦难和悲剧执着呈现。他不回避也不遮蔽乡土世界存在的一切苦难和悲剧性的生存状态,而是赤裸裸地执著于展示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各式困苦和悲凉,他以他的真诚和良知展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乡土世界。苦难和悲剧是莫言乡土小说始终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17.
张永 《齐鲁学刊》2002,(3):38-41
芦焚小说创作的荒野意象凝聚着作家复杂而又深沉的乡土情结。透过荒野意象,芦焚的乡土小说表现了中原乡村大地的异化与挣扎。同时,对荒野意象的关注表现出作家强烈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石世明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03-106
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是我国真正意义上女性写作的先驱和开创者.萧红崛起于中西文学艺术交融荟萃的时节,她所直接感受到的是"五四"以来近现代文学的新气息,适应文学艺术发展的需要,她以其独特的回忆诗学的叙事模式,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百花园里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杨彬 《江汉论坛》2012,(5):111-115
新时期浪漫主义乡土小说突破与超越了现实主义一元独尊的桎梏。新时期浪漫主义乡土小说是在新时期社会开放的形势下,现代意识充溢于作家头脑中,主体具有与历史和现实抗衡的个体精神时出现的产物,也是文学多元化状态下的产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浪漫主义小说唤回存活在记忆中的过去,使之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来抵御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中的美与善的亵渎、毁弃,从而反抗政治对文学的过分束缚,使文学真正地回归文学本身。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宗教情结、诗性人格和特殊的知青生活经历,形成张承志小说创作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