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普及和宣传人才学知识,加强人才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人才研究会、甘肃省人才学会、兰州人才学研究会于今年七月在兰州联合举办全国第六届人才学讲习班。 讲习班聘请了中国人才研究会秘书长、国家科委人才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王通讯等十几名国内知名人才学专家、教授、学者及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有关领导同志授课,  相似文献   

2.
文学人才学,是研究作家成才规律的科学,从学科分类看,它属于特殊人才研究的范围。人才,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才突然发现了它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意义。如果说,信息是资源,人才就是资本。试想,世界上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哪一件哪一椿不是人才创造的呢?可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自身大脑和身体资源的利用,仅仅是一小部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与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人才的创造潜力究竟有多大,恐怕还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  相似文献   

3.
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高全民的“两个素质”,是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根本点和落脚点,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只有牢牢把握这一基本问题,才能够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上,邓小平理论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姓“社”姓“资”诸问题“不要搞争论”,重在“实践”和“实干”;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强调一种“实用性”或“适应性”;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速度和时机,力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些特征,构成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三个重要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概括为五句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无论从观点上,还是具体实践中都充分体…  相似文献   

5.
试论古代用人的客观环境○李浩翻开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有的时代群雄崛起,人才辈出,“藏龙卧虎”们纷纷登台;有的时期却“世无英雄”,人才寡落,贤能俊杰们纷纷隐殁。而人才的多寡与进退沉浮,又系于世道的兴衰治乱。历史上出现的这种现象,是人才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  相似文献   

6.
一 一门崭新的科学──人才学──正在神洲大地上破土而出。人才学的 出现,反映了正在这块土地上兴起的一个伟大时代的需要,也是这个伟大 时代的必然产物。 恩格斯曾把十四──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称为“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并对这个时代的那些“在思维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传统的人才管理体制实施改革,争取在人才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需要,是我们人事部门转变职能做好人才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一、人才管理机制的转换必须确立全方位的大人才新观念人事部门作为各级政府的人才管理机构,几十年来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左”的色彩很浓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人才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上也曾有过种种失误和教训。首先,在人才的概念范围界定上显得过于狭窄;其次,是在人才管理中没有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自然也没有建立人才的市场调节机制;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回答。本文作者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性的伟大事业,因此应该从世界历史的高度上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文章从民族特色的世界历史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定位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不仅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且提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健康迅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关于注重人才培养中的心理健康的思考吕伟红人才学是研究各种人才成长和人才选拔、使用、管理规律的一门边缘性综合科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心理学就是其基础学科之一。人才学与心理学渗透发展至今,心理健康事项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民族...  相似文献   

11.
刘勇 《社科纵横》2012,27(12):8-9
党的十八大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原来的“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并且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之中,这表明我们党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主动顺应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潮流,又一次与时俱迸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样,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互相适应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制约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总设计时,除了强调生产力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特别注意到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亦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的目标,本身就全面概括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上,从而使人们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艺设的战略目标现代化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在人们的眼中,现代化几乎是工业化的代名词,人们把工业化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当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以为只要把经济建设搞好了,其它所有社…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娟 《社科纵横》2007,22(6):22-24
科学发展观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进一步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深化了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和依靠力量的认识;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总体布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在我国,建国头八年发展是健康的,形势很好,以后就出了问题。从1958年至1978年,这期间经济建设虽然也在逐步发展,但总的来说是处在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多大改善,“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出现这种曲折和失误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邓小平同志认为,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他在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数)党的八大路线之所以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以后之所以又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根本原因是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正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使得我们过去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形式、手段、方法当作社会主义来固守;而把某些并不损害社会主义本质的形式、手段、方法当作资本主义而拒绝接受。  相似文献   

17.
这里,我想就“建设浙江文化大省”问题提出两点粗浅看法:第一,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指导思想,应该包括四个坚持,即:坚持特色理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多元发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文化建设上坚持“特色理论”,就是要求在文化发展方向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在文化型态结构上则必须保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色。而要保持“中国特色”,就必须尊重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善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中一切优秀的、有意义的遗产。在文化建设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中在谈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说,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9个字,发展了我们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总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解决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求》1995,(6)
(作者名字后面前一数字是用担,后一菌字是页码)思想的发展历程—………………·郑泽隆萧颗明5·7·专用·__。____”””爱民是爱国之本给广州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爱国主义的一大特点—…·林炳良5·10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贺信………………胡梦兆l·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造就更多研究人才,发挥理论生力军作用社会历史条件………………………………冯再翔5·12——在广州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州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朱小丹l·4研讨会述要—………………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公认”为基本指导思想选人用人──学习《邓小平文选》体会吴教练,关向东《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系统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才问题、干部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保证之一,在二、三卷中从各个角度作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粗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