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本文基于剖析王怀忠腐败案件,提出必须加强对各级党政负责人公共权 力的管理,建立党内监督、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制度体系,以监督与惩治腐败制度管理公共权力,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达到遏制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执政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和公共性特征决定着权力的责任和影响。权力大,责任就大,影响力就越大。公共权力一旦失去监控而被滥用必然导致权力腐败,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必须进行约束和监控。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要正确把握权力制约监督的主动权,探寻权力制约监督新思路,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以非法方式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权力越轨行为。产生腐败的直接动因是强烈的利益驱动。由于我国权力体系及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存在着缺陷,发生权力腐败也就成为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力度,尽快完善适应社会体制变化的权力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权力腐败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4.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以非法方式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权力越轨行为.产生腐败的直接动因是强烈的利益驱动.由于我国权力体系及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存在着缺陷,发生权力腐败也就成为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力度,尽快完善适应社会体制变化的权力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权力腐败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国税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执法机关,这使得税务干部。尤其是基层国税部门的干部手中都掌握有一定的权力。有权力行使的地方就必须加强监管,否则就容易产生腐败。下关区国税局历来重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抓教育、建制度、强监督、严追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中国正在探索着构建权力制衡机制的途径,目标是建立法治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从源头上根治权力腐败.可以说,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法律监督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神圣使命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认真分析腐败、公共权力以及公共权力主体三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腐败与公共权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腐败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同时,腐败也只能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为此,我们要有效地反对腐败就必须强化对公共权力主体的制约,而不是盲目地反对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8.
所谓腐败,就是权力的运用违背了权力设置的价值目标,即权力的公共性质,而用于谋求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这也是公共权力在主体归属上具有私人性的必然逻辑后果,故而要治理腐败,就得从权力的特点入手,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要从经验事实而不是先验的理念出发来估量权力持有者的思想实际,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权力行使的特点来设计一种以全方位的监督和制约为主的科学的反腐败机制,并据此构建一套严密而可操作的法治保障机制来保证其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9.
腐败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 ,并和公共权力始终相伴。人的贪欲是人的一种非理性的欲求 ,一旦假借公共权力 ,为自己谋求私利 ,腐败便产生了。腐败并不可怕。防治腐败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公共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共经济学意义上来说,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在拥有公共权力和寻租空间的情况下,只要从事腐败活动的收益大于成本,腐败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转轨本身产生出过多的任意处置权和寻租空间。由于任意处置权这种公共权力的存在和寻租空间的扩大,导致腐败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这就造成了日益猖獗的腐败行为。对腐败的治理,需要从各个可能方面阻止腐败产生条件的发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产生的根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共经济学意义上来说,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在拥有公共权力和寻租空间的情况下,只要从事腐败活动的收益大于成本,腐败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转轨本身产生出过多的任意处置权和寻租空间。由于任意处置权这种公共权力的存在和寻租空间的扩大,导致腐败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这就造成了日益猖獗的腐败行为。对腐败的治理,需要从各个可能方面阻止腐败产生条件的发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产生的根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  相似文献   

12.
权力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现象。道德在公共权力的制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在一切存在权力的地方都有着普遍意义。公共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被滥用或缺少制约。因此,防范公共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外,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公共权力,更要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3.
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权力错位必然导致腐败,而权力错位的产生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有效地遏制腐败,就必须有效地防止权力错位的发生,增加权力错位的政治和经济成本。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控体系、廉洁政治文化是防止权力错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转型的特殊时期,公共权力的不规范操作容易给少数人带来利益最大化,这样就刺激了人们对权力“寻租”的冲动,为权力腐败制造了条件。因此,要彻底消除权力腐败,势必要提高官德水平。要善于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能有效地预防权力失范和增强官员道德的中国特色的官德建设之路。建立和完善那种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权力制衡机制是官德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的和谐状态一直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目标,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莫不以此为标准,提出了各种形式的和谐构想。但是,公共权力本身具有的特性,使得权力的腐败成为可能,而权力如果失去制约、监督。就会使腐败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权力腐败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用制度的力量规制权力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决策腐败及其基于决策过程控制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何政治与管理都可分解为决策、执行与监督三项基本活动,相应地,权力也可区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基于这种经典的“政治三分”框架研究腐败现象,可以将腐败现象区分为决策腐败、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决策腐败是指公共决策过程中公共权力非公共运作的一类腐败现象,它既在主观要素上与“决策失误”存在显著的差异,又在权限、效力等行为的客观表现上呈现出有别于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的特征。在“输入--输出”的系统分析框架下,现有决策系统的输入端、系统内、输出端存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种种缺失,为自利性转化为现实的不当利益营造了制度空间,导致了决策腐败的产生。为此,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建立健全与决策各环节相匹配的权力制约监督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公共利益输入到决策系统进而体现在决策结果中创设制度化的渠道,实现决策廉洁高效的过程治理。  相似文献   

17.
腐败指的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为获取不正当的个人收益而收受第三方支付、并损害国家或公众利益的行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个人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并指出要遏制腐败,必须构造一种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权力设置、控制、监督和使用的运行机制,并采取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8.
腐败的本意是指有机物质的腐烂和变质,引申入政治学,腐败则指权力的质变,亦即权力的异化。它是一种利用公共权力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腐败的产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主观条件,掌权人有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心理和欲望;二是客观环境,掌权者有能够谋取私利的机会和条件。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腐败便由此产生。从上面可以看出,腐败是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腐败的主体,即指与权力相联系的组织和个人;二是腐败的行为,即指以权力被滥用来谋取私利为特征的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的、违法违纪的堕落行为;三是腐…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腐败的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教育腐败,并着重分析教育腐败产生的原因。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投入不足是教育腐败产生的客观背景和现实原因;教育腐败的查处概率和私人成本过低是个体选择腐败的重要因素;公共权力运行失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导致教育腐败行为发生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教育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腐败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其实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因此,要想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就要避免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保证权力的良性运作,并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分权制衡的形式是多样的,它们各有利弊,只有将各种分权制衡机制有机地统一起来,共同体现在社会权力的设置和运作过程当中,才能真正实现监督制衡权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