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刑事司法和审判实践中 ,聚众斗殴罪是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聚众斗殴罪的犯罪主体 ,应视情况不同区别对待 ,应区分其作用大小 ,按责论罪。对犯罪嫌疑人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由聚众斗殴行为转化而来的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罪行可否认定自首 ,关键在于明确“同种罪行”的确切内涵。在定罪量刑上 ,要切实把握立法本旨。区分聚众斗殴罪与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 ;不容忽视斗殴行为的对偶性 ;共同犯罪构成理论在犯罪转化形态下有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一起聚众斗殴转化为故意伤害案入手,结合转化犯的概念、特征以及转化的前提、这种转化对定罪量刑的重要意义等相关声容,从理论上对这一起聚众斗殴转化为故意伤害案的三种有争议的观点进行法律分析,并根据共同犯罪的理论确立了对全案定故意伤害罪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3.
聚众斗殴罪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众斗殴罪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犯罪。根据刑法规定,在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况下,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处理。但在具体的司法操作中,责任主体的认定仍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刑法的相关规定,对聚众斗殴罪的人数组成、行为特点特别是转化过程中的责任主体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1997年我国新刑法典的出台,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从旧刑法"口袋罪"之一的流氓罪中分解出来,它们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很多.通过具体案例对如何准确认定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如何正确区分它们与相邻罪名的界限,以及如何明确把握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的法律特征等问题作了阐述,同时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聚众犯罪的转化犯在司法实践中是一个较为疑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运用正确的理论加以指导。本文对聚众犯罪的转化犯的概念、特征进行阐释,对聚众犯罪的转化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聚众斗殴罪、聚众"打砸抢"的转化犯的几种情形进行阐述,为解决聚众斗殴罪、聚众"打砸抢"中的首要分子是否按以及如何按转化犯的原则处理的问题,提出了"概然性组织"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6.
聚众斗殴致人伤亡,按照刑法规定,依故意伤害或杀人论处.但是聚众斗殴致人伤亡既有案外无辜群众的伤亡,也有案内斗殴人员的伤亡.对伤亡后果的承担既可能有直接责任人,也可能无直接责任人,司法实务中应如何适用该规定惩治和打击聚众斗殴犯罪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中,聚众犯罪的聚众性要件表述较为简单,例如聚众斗殴罪在刑法中即规定为“聚众斗殴”的客观行为,这使理论界与实务界长期以来对“聚众性”的认识存在偏差,始终将其作为一种客观的聚众行为进行处理,但在犯罪主体、犯罪形态、必要共犯等问题上都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因此情势说成为“聚众性”合理的理论.将“聚众性”理解为实施犯罪行为时所应具有的情势务件,符合必要共犯的基本原理,是聚众犯罪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常熟何强聚众斗殴案是探讨互殴场合下能否成立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例。李明故意伤害案与何强聚众斗殴案在案件外形上存在多处重合,但法院对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认定结果相反。通过类比可以得出结论:互殴下有成立正当防卫的可能性;此类案件的思维逻辑不应以行为人具备互殴意图而否定防卫意图的存在,而应是先定性自招行为,再判断防卫意图。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臧天朔因聚众斗殴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从舞台上消失的臧天朔从此没有了消息。不久前,在监狱中服刑的臧天朔终于露了面,北京市监狱大礼堂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迎中秋晚会,臧天朔唱了两首歌,是这场晚会的压轴节目。  相似文献   

10.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应当如何定罪。由于《刑法》规定过于概括,加之缺乏有权解释,学术观点和司法实践中的做法颇不一致,影响了司法适用的统一。文章运用刑法基本原则、犯罪构成、罪数及共同犯罪等刑法理论,在吸收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转化定罪的条件、形式和范围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唐昊 《市民》2006,(5):54-55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在这个人群中,青少年犯罪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呈迅猛增长的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2005年,在这些判决中,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旧年上升了19.94%。排在前10位的青少年犯罪分别是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杀人、走私贩卖运输毒品、诈骗、敲诈勒索。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域名与驰名商标争议集中表现为将他人的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这是近年来涉及网络发生最突出、类型最新、适用法律最为模糊的一类纠纷。文章首先分析了两者发生争议的原因所在;其次针对如何处理两者的争议,先后介绍了国际社会对域名与驰名商标争议解决机制的探索以及美国对此类争议的解决政策;最后论述了我国目前在既没有具体规范网络域名的专门法律、《商标法》也没有涉及域名与商标冲突问题的状况下,法院处理这类纠纷应当如何适用法律、如何确立域名的注册或使用构成侵害驰名商标权的认定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维立 《社区》2008,(19):26-26
据《新闻晨报》4月22日报道:自2007年至今,在对未成年人罪犯社区矫正的探索实践中,检察机关通过适当放宽监外减刑机会、适当简化减刑手续,缩短减刑程序周期等举措,良好地实现了相应的社区矫正功能。这项探索自2007年3Y]开始,由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率先实施。因犯聚众斗殴罪,未成年人蔡某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刑法理论认为,聚众斗殴罪双方分别成立聚众共同犯罪。这一观点也得到司法实践的认同。然而,此种观点仅仅看到聚众斗殴双方行为的对抗性,而忽略了其间行为共同性这一本质特征。从行为共同性出发,宜将互殴认定为一个整体行为,并以必要共犯一罪论处。如此既能避免理论上的纷争,又可在实务中严格规制一方不满三人的斗殴行为,并有利于对本罪转化犯的处断。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后日渐突出的网络域名争议问题进行研究。从分析域名的构成及域名争议的表现形式入手,分别就传统的解决争议方式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全球推行《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后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进而结舍中国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的发展问题.就制定专门的域名法和立法建设等进行了对策性探讨,主张在借鉴UDRP的先进经验和完善网络立法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且能适应网络空间自由发展要求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为维护中国的企业、个人合法利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的前提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劳动争议与人事争议的相互关系以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商事仲裁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李玉泉,谭蕾,郑琪琨仲裁与诉讼,是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两种基本方式。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国际商事争议主要是以仲裁方式解决的。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的方法,阐述了国际商事仲裁的定义、性质和特点等重要问题,并对我国在改...  相似文献   

18.
经济补偿与赔偿是用人单位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法律责任形式,但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常常对这两种责任的性质及适用的条件、具体操作等问题发生误解,从而影响到劳动争议的正确解决。我国此领域有关的法律处理加强和进一步的完善,使之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张珂 《淮海文汇》2007,(5):17-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劳动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又加上一些用人单位恶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资纠纷不断增多,矛盾日益激化。而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在目前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笔者试图找出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目前的弊端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深入,行政检察工作方向逐渐由个案总结归纳为类案,以提升化解效率,但同时也面临了诸多问题,包括类案监督无法全面覆盖、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检察监督限度不够明确、类案归纳工作缺乏体系化建设等困境。在分析最高人民检察院2022年发布的典型案例与指导案例的基础上,对行政检察类案监督机制的构建提出了促进检察机关联结效能、妥善处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力度、深入推进智慧检务等建议,以促进类案监督的体系化构建,有效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促进行政争议诉源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