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侣(A版)》2011,(7):24-25
正一个人单身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不一定会造成问题,但是对于那些被动选择单身的人,他们想成家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不能成功有可能会产生焦虑、担忧,甚至抑郁等心理状态。总之,长期单身生活可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症状一:越来越不自信  相似文献   

2.
近年未成年犯罪问题十分严重,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对正在服刑的犯罪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当前服刑在押的犯罪未成年人存在的典型心理状态有防御心理、烦恼情绪、悔罪向上心理、幼稚心理和情感冷漠,另有少数人存有敌对仇恨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成为他们重返社会时的重大障碍。应该通过提供心理援助,提供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建构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落实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帮助工作等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走上积极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刘顺 《老人世界》2011,(2):55-55
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是由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人的生理变化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相反,人的心理活动也可形成相应的生理变化。所以说,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不同的生理反应。大量事实证明,不良的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和危害是极大的,弊导思维者最易造成自我伤害及自我折寿。  相似文献   

4.
天气逐渐变得炎热.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一定变化。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甚至心慌胸闷、睡眠不佳等症状。在夏天,平时哪怕温文尔雅的人.一旦到了这个季节,也容易烦躁不安.这多是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加剧紧张心理,导致心火过旺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韩勇 《社会学》2006,(2):32-35
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一种“婚内单身”的现象,这种现象又被人们称做“周末夫妻”或者是“SOLO男女”。它指的是夫妻两人已经结婚登记在册,同城相处却各有住所,大部分时间分开生活,定期相聚并一起活动,维持一种类似单身但又似乎处于恋爱中的生活状态。分居的原因不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或者感情矛盾,而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通常过着“五加二”的生活,即五天工作日里双方分居两处,各自工作生活,只有到周末的两天里才住在一起,共同休闲娱乐。这种“婚内单身”的新型婚姻家庭形式,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和个人归属需要发生变化的一种结果,为人类社会已经非常丰富多彩的婚姻家庭模式又增添了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老人天地》2013,(6):37-37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心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感到孤独、寂寞、空虚、失落、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等等,这些都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可采取以下方法排除  相似文献   

7.
肖雪 《女性天地》2011,(10):53-53
催眠是一种自然发生的心理状态,即人的思想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自觉地跟随指示或暗示所做出某些反应的过程。它能让人完全专注并达成某种目标。  相似文献   

8.
《女性天地》2011,(1):32-32
一位网名为“童话小女人”的网友在大河论坛发帖《出售我的亲情中午时光给繁忙单身的你》:“我是一个家庭主妇,性格开朗温柔善良,爱生活爱我的家人和孩子!因为白天老公和孩子不在家,一人在家做出的可口饭菜无人品尝,如果有不喜欢做饭或是没时间做饭的单身人士,男女均可,我一定用我真诚的爱心去照顾你,包括做饭、陪你聊天,帮你收拾屋子带给你久违的温情!(小女子卖艺不卖身,客官请自重)”  相似文献   

9.
最近广东省人口和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该省适婚青年的单身率为31.9%,而5年前这个数据是29.9%,10年前则为23.8%.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单身白领男女群体也均已冲破100万,可以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卷起第四次单身浪潮,调查还表明,单身潮主要出现在白领和中产阶层人群中. 有专家称,年轻人选择单身绝大多数是出于无奈,而并非主观情愿.但与前三次单身潮主要是受政策影响,属于被动单身相比,这第四次单身潮又属于主动自愿的.单身既"非主观情愿",又是"主动"的,同一主体身上表现出的矛盾突显了适婚族在"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尖锐冲突,从而突出了社会和年青人人生的异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流畅状态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文中介绍流畅心理状态的一般概念、流畅心理状态的主要特征以反国内外对于流畅心理状态研究的应用。并对当前对于流畅心理状态研究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旨在为我国积极心理学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动态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美松 《职业》2013,(16):40-41
一周七天,职场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是不同的,因此工作效率也不同。加拿大心理学家德比-莫斯考维茨曾对职场人一周的行为进行研究,他认为大部分职场人在每周七天中的工作效率和情绪变化是有周期性规律的,  相似文献   

12.
桑希君 《职业时空》2008,4(9):15-15
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思考状态,以及当他们一想到就业或面对就业时或充满美好憧憬,或紧张不安,或烦躁压抑,或信心十足,或失落彷徨的情绪状态,我们称之为就业准备心理。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准备心理并不是一个抽象、冰冷的概念,而是一个十分鲜活具体的心理状态。然而,它却是十分复杂的,其复杂性就在于大学生个体之间既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又处于隐性的动态之中,更主要的是就业准备心理又与其他心理现象及个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人格发展等相关联、相影响。一方面就业准备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追求状态,另一方面学业追求的状态又会反过来给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心理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家茶座》第12辑刊有署名夏星的《现代性学与SEXUALITY》一文,夏文中转引弗洛伊德著作,认为男女性器官的差异是导致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夏文的这一论断让人感到十分惊讶。据笔者所知,弗洛伊德只是认为性器官的差异可能造成男童和女童性观念的差异,从来没有认为性器官的差异是造成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况且,男女不平等这一重大社会矛盾,实在也不是由男女性器官的那点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14.
公关心态是一种具备较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阳光心态,它包括自信的心理状态、积极热情的心理状态、开放的心理状态、坦然面对挫折的心理状态、锐意进取的心理状态、客观现实的心理状态等等本文将陆续点评职场上的种种公关心态,意在抛砖引玉,引发公关同仁共同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5.
罗妹 《老人世界》2008,(6):46-46
心善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帮助弱者,使他人摆脱困境,心中必会涌起欣慰之感。一个人坚信自己活着,于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生活支柱,这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鼓舞,会使人轻松愉快。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必然心理稳定、平衡,神经和内分泌调节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起到防止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性疾病发生的作用,使人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有的人失眠会通过狠狠闭眼的方法强迫自己入睡。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失眠起于“心”,许多人失眠是由于学习、工作压力大、心理矛盾冲突多,不会调节情绪。所以,只有首先睡心,然后睡眼,才能进入真正的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17.
女人三十,却还在都市丛林中独自前行,但孤独不一定寂寞,她们可以享受自由,她们一样有人恋爱,她们更懂得自娱自乐。女人三十,情感不是空白,生存可以独立,单身只是一种状态,单身可能是一种选择,单身就是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18.
王莉 《职业》2012,(14):78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运动前准备活动,目的就是让人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调节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这儿所提到的性,是一种心理状态。性的感情的背后有三项建设性潜力作后盾,这三项潜力是:  相似文献   

20.
智慧 《职业》2008,(10):40-40
压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使用的高频词,因为它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一种无法逃避的,心理状态。看看你的压力来自何处?专家为你支支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