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意义上的即资产阶级的警察伴随近代西方国家制度和法制理论而诞生,依据宪法和法律而存在,是国家行政部门中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治安职能的拥有一定武装力量的专业性文职机构和人员队伍。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开创于清末,形成于北洋政府时期。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在其创立以及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开创的被动性、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的继承性、内容的引进性、职能的镇压性。  相似文献   

2.
丧服制度作为中国传统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是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华法系区别于其它法系的独特性特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中西法律文化开始不断地冲突和融合,中国传统法律开始逐步近代化。清末变法修律,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作为传统法律重要内容的丧服制度也经过了一个由修改到逐步废弃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控制中国海关。海关是国家的经济大门,当时清政府的一个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海关的关税收入。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海关,无疑便掌握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进而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他们在中国推行了一整套的半殖民地海关制度,而这个半殖民地海关制度的起源,则是上海海关税务司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司制度兴起于近代英国并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探讨近代英国公司制度起源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还不够,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启动早、成果多,并形成了"进化派"与"继受派"等不同观点.只有坚持唯物史观,近代英国公司制度的起源问题才能够得到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近代英国公司制度在形式上是法律制度,公司是法人;在本质内容上则是经济制度,公司就是财产.这是两种研究视角,也是两条实际的历史线索,它们在近代以前是分头并进的.到了 16世纪,公司法人与公司财产开始合二为一,近代英国公司制度由此起源.  相似文献   

5.
英国中世纪的城市自治与宪政成长密切相关。英国城市的特许状是具有宪法精神的文件,是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英国的城市法初步具备了近现代法律制度的雏形和基本精神。英国的城市自治制度具有宪政性质、宪政特征与宪政意义,对我国城市的社区自治制度与宪政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制度是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晚清政府同美、日、英国的知识产权谈判催生了近代中国的著作权制度。移植是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唯一的路径选择。著作权制度移植失败表明,在移植西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同时,应着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创新,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和发展,使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产生内在的需求动力,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这棵人类智慧之花在近代中国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7.
政治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政党,国家的政治领袖通常也是政党的领袖.一定意义上说,西方政党选举制度也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近代选举制度在与封建势力长期反复斗争的过程中,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一起产生、发展、完善.现代西方政党选举制度,既继承了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又结合时代发展与环境变化发生了一些转化.研究西方政党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原则、方式与程序、功能,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构成来看,无论过去的还是现代的企业制度都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近代,我国也曾引进过西方的制度,但却没有成功,究其原因:一是这种制度没有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因而不能够生存和发展;二是中国虽然也进行了许多改革,但始终没有出现适应和有利于西方制度发展的生活方式或文化环境.我国现行的企业制度成本较高,必须改革和重建,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中,我国既要引进外来的、贴近和高于中国文化的先进制度,同时也要不断修正我们的文化及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宁全红 《兰州学刊》2006,20(11):44-46,105
本文简要回顾了晚清时期中国引进西方公司制度的历程。一些资料表明,作为一种有效筹集资本,极大的促进西方近代生产力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在引入中国后即被“扭曲”。在近代中国各种条件的“滋润”下,一些企业中贪污腐化严重,阻碍了对于清政府命运至关重要的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因而,本文呼吁大力开展西方公司制度的中国“语境”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均面临"新常态"现象,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西方国家的"新常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金融资本时代的集中表现。而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国际资本主义危机和中国自身资本逻辑运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用社会主义力量克服资本主义矛盾的过程,并以"转型"与"换档"作为标志。与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克服资本矛盾不同,社会主义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用公有制经济力量和国家政治力量来引导资本、驾驭资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避免资本扩张悖论在中国发生,探索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宪政制度是西方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演化的结果。从救亡图强的目的出发 ,近代中国在学习宪政的过程中 ,未能深入分析宪政的涵义及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背景 ,而是将宪政作为救国图强的必经之路 ,进而甚至将宪政制度本身作为追求的目的 ,而忽视了近代中国缺少宪政制度存在的必要条件 ,因而注定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社会土壤上走过了一条曲折而亢奋的历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制度主义”谬误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它如同打开了潘多拉匣子一样,虽不自觉地引发了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向现代化纵深发展的历史潮流,但也不可避免地使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之路遭遇颇多坎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建立在文化误读基础上的“制度主义”谬误,在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现代化变革中的影响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13.
郑观应近代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观应的近代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引进 ,因此最终归结到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实践 ,这本身就表现为对中国现实的超前。超前性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与现实的冲突性 :资本主义的近代经济在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下不可能得到兴盛。西方经济思想和经营方式与中国古代的经济、理财思想是郑观应形成近代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出发点 ,郑观应的经济思想正是中西圆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律述评□黄昭昭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法律产生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从此中国的政治、经济遭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猛烈冲击。政治上,清政府日渐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在不平等条约的保...  相似文献   

15.
洋务派经济思想概括地说是借"西法"以谋求中国的"富强".所谓"借西法",并不是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而只是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机器生产,并有限度地引进一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主要活动是购买西方的新式武器和自办近代军事工业,认为这是当时"救时之第一要务"和"自强之本".他们最先主张购买洋船洋炮,进而主张造船造炮,最后则主张制造工作母机.所谓"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要搞"机器制造",又必须了解和学习西方在"制器"方面的技术和"声光电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司法独立思潮催生了近代中国检察制度.清末引进的检察制度以大陆法系制度为蓝本,后者与控辩式诉讼相伴而生,目的在于通过审判权与检察权的分立和制约,保障司法权行使的客观公正.清末检察制度的确立,打破了传统中国政刑合一、控审不分的集权司法模式,对于构建以司法权能分设为原则的近代司法体制,推动近代中国司法顺应法治文明的潮流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司法保障民众权利、维护司法公正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清“官督商办”企业与股份制李玉股份制是社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能有效地组织生产的经济形式,曾被马克思比作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近代西方股份制理论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炮火传入中国的,到十九世纪后半期,股份制的社会集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性与现代性的知识范式1 840年以后 ,随着西方对中国的贸易入侵的加快和军事入侵的加深 ,近代中国的知识图像和思想视角在剧烈的历史动荡中 ,开始经历一次不断破碎和整合的过程。所谓“破碎”是指中国本土的传统知识的瓦解 ;而所谓“整合”则意味着近代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吸纳与调试。然而 ,正如政治经济层面一样 ,近代中国的思想转型也是一个遭遇茫然和无奈选择的过程。与具体的器物、制度层面的转向相比 ,虽然思想层面的转向由于知识精英的存在而显得更为自觉、敏捷乃至超前 ,但不能否认 ,近代中国的思想转型是在强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从清末开始.当政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典编纂运动.这一进程一直持续到此后的民国时期,这就是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近代的检察制度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移植过来的.它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司法独立的要求.即公诉、法律监督等权力要摆脱行政权力的羁绊,同时使它与审判权相分立,从而维系司法的公平.当时的西方各国,为了维护司法独立.也无不建立检察制度.清末至民国时期移植西方法律,自然不能忽略选一点.只是中国的传统中缺少这种司法权独立的精神,它本能地会排斥这种陌生的制度.这些均使得检察制度举步维艰.同时,这也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制度的革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我们把观念的革新予以深化,也需要我们的坚持努力.  相似文献   

20.
毛圣泰 《船山学刊》2008,(2):232-234
近代西方宗教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特性的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价值体系,而在鸦片战争后的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的文化主流仍然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具有封建社会特质的文化价值体系,近代西方宗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就造成中国伦理道德上的危机并危及传统文化价值现的地位,从而不可避免的要与中国的精神文化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