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某些日本文艺评论家经常谈论"日本文学处在沉闷状态"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日本文学近年来似乎是有点沉闷,实际上日本文学界都在努力探索日本文学的新发展、新出路.当然,在探索过程中,由于作家的世界观不同,采取的创作方法各异,他们得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股票市场的健全管理和正常运行,是股份制改革成败的关健,我国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企业股份制的试行,股票市场已逐步建立,为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股票市场的发展道路,考察七十年代以前日本股票市场的运行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张建立 《日本学刊》2006,7(6):131-142
迄今为止的日本国民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大问题上。关于前者,先行研究多侧重于与欧美国家的比较,而忽略了与在文化渊源上关联很深的亚洲国家的比较,其研究成果对某些人宣扬“日本文化特殊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后者,大多数的先行研究都非常重视从“风土论”即地理环境的角度来探究日本国民性的成因,而从社会历史条件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则略显不足。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加强对日本国民性的前瞻性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日本研究历来受到人们重视 ,近 1 0年来发展很快 ,日本研究的面貌也大为改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日本研究人员的组成和研究学科领域的变化 ,日本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近 1 0年来 ,在日本研究的视角和探索方法上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征兆。本文认为 ,回顾日本研究在近 1 0年的发展 ,可以使我们比较清醒地意识到日本研究这一学术领域的优势和问题 ,用以改进我们的研究工作 ,促进日本研究向纵深发展 ,因此 ,这种日本研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日本研究在近 1 0年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观察它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 ,…  相似文献   

5.
日本研究的新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冯昭奎研究日本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是日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冷战结束,日本国内政局急变以及近年来日本经济中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等等,给日本研究提供了许多丰富的新材料,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而这些课题主...  相似文献   

6.
1993年 ,并木赖寿指出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日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迎来了两大转变 ,一个是将中国革命相对化 ,一个是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换句话说 ,过去 ,日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认为 ,革命使中国产生了与历史毫无关联的新社会 ,但现在看来 ,革命所形成的新社会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最新事态而已。这样一来 ,用世界史研究中的普遍论解释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法逐渐被抛开 ,以传统中国为中心 ,探讨东亚国家特殊性的方法开始受到重视。此后 1 0年 ,日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更重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更注重中国的特殊性。研究对象也呈多…  相似文献   

7.
日本汉文学研究的现状与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文,原本指在接受以汉字汉语为基础的中国学术、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日本人创造的独特的训读表现形式,同时也意味着通过训读法所接受的中国学术、中国文化的内容,进而在许多场合,还意味着将汉字汉语视为自家之物,在日本人手中随意使用的汉字文献.在近代之初,日本汉文具有东亚汉字文化圈中通用语言的特征,是日本所有学术及日本文化之主干.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汉文学,是以整个学术、文化领域的日本汉文为对象的学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截至20世纪末虽滞后于世界同领域的研究水平,但在介绍国外研究成果、提供理解日本人的素材方面确也做出了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虽依旧缺乏富有创意的研究论著,但在探讨如何在中国语境下开创日本国民性研究新范式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民性研究是一种集基础性与对策应用性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今后若能进一步加强中日韩三国国民性比较研究,将会在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方面,发挥国民性研究应有的学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社会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日本的社会学发展为日本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就象礼会本身一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影响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社会学去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进入七十年代,英美的中国中世史研究才似乎终于迎来了成熟期。最具有象征性地说明这一点的是,1979年出版的《剑桥中国史》隋唐编上卷。我曾评论过这部书,说过把该书称为英语圈中中国中世史学的成立宣言是再恰当不过的话。不仅是英美,在整个欧美的中国史研究中,中世也称得上是最落后的领域。这不单是研究人数,在研究成果方面数量和质量也  相似文献   

11.
王伟 《日本学刊》2002,(3):99-109
日本医疗制度经过战后的发展 ,面临着少子老龄化的进展、经济状况低迷等周边环境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和提供满足人们需求的医疗 ,日本将医疗制度改革作为结构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的医疗制度改革以增加患者的负担和优化医疗机构为主要内容 ,在短期内会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但从中长期看改革可以控制医疗费的持续增长 ,增加国民对医疗制度的信任 ,而这些将有助于经济的增长。所以日本医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产业政策在国际上受到注意大约是在7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外出现了不少有关研究成果。在我国,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也越来越重视产业政策问题。日本作为在制定、执行产业政策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其经验也引起了我国政策研究界的极大兴趣。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其基本政治经济体制与  相似文献   

13.
“日本研究的课题与方法”学术座谈会纪要张义素1996年12月26日,《日本学刊》编辑部主持召开了“日本研究的课题与方法”学术座谈会。在京从事日本研究的部分专家学者及编辑人员,共约40人出席了座谈会。改革开放至今近20年来,中国的日本问题研究取得了飞跃...  相似文献   

14.
张建立 《日本学刊》2011,(1):132-146
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截至20世纪末虽滞后于世界同领域的研究水平,但在介绍国外研究成果、提供理解日本人的素材方面确也做出了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虽依旧缺乏富有创意的研究论著,但在探讨如何在中国语境下开创日本国民性研究新范式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民性研究是一种集基础性与对策应用性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今后若能进一步加强中日韩三国国民性比较研究,将会在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方面,发挥国民性研究应有的学术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听得见21世纪走近的脚步声。“面向21世纪,我们应当如何对日本研究作出反思和规划?”“我们应当把什么样的日本研究带入21世纪?”为了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中华日本学会于1998年7月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了“日本研...  相似文献   

16.
杨思灵 《南亚研究》2013,(1):94-113
21世纪以来,印度在日本官方发展援助中的地位日显突出。自2003年后,印度连续8年成为日本对外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综合来看,日本不断加大对印度官方发展援助的动因及目标既有政治经济因素的考虑,更有美日同盟下地缘外交的重要特性。从其对印度官方发展援助的前景来看,客观上日本的援助有利于促进日印关系的快速发展,但崛起信心愈来愈强的印度不可能完全按照日本的意愿来行事,注定日本想通过对印度的官方援助发挥领导性影响的作用很小。同时日本向印度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能力与意愿也在降低。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不良债权处理的突破性进展与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日本不良债权的处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该年度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亮点。尽管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但主要银行不良债权的大幅度冲销,为最终彻底处理不良债权打下了良好基础,毋庸置疑,这将对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产生积极影响。日本的经验也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日本和印度交流加深,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双方合作关系日益紧密。日本出于本国地缘战略、能源供应路线安全、东北亚地区主导权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积极推动日印两国军事合作向前迈进。日印军事合作尽管尚未达到战略同盟级别,但在军官互访、联合军演、军售等方面都日趋深化,这种合作趋势对中国产生的压力值得警惕。探析日本积极强化与印度军事合作的表现及动因,对中国维护周边安全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期的群众性的失业、生产发展的低速度、经济的军事化、资本主义各国竞争的尖锐化以及其他社会经济过程迫使英国垄断资产阶级在七十年代实行高等院校现代化。进步舆论和大学生关于改革高等教育内容的要求对此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从七十年代开始,大学学生数量增长很慢,而非大学高等教育却发展得极为迅速。人们早就把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说成是双重的、二元的体系。一方面是(自治的)大学,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国立的高等院校。前者的使命是进行高级的学术性教育,后者主要进行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为,向我们的读者提供一些有关我国情况的信息以及对它的看法,无论对于反省刚刚发生的事情,还是对于展望我们这个文明社会的未来都是有益的。为此目的,我们主要利用了最近发表的两个严肃的、但是非常有意思并很引人注意的材料:一个是刚由“中央统计协会”出版的《意大利》,一个是由M.德阿利奥和G.德里塔写的《论意大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