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宝荣 《天府新论》2010,(3):101-10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单位体制"开始松动,社会管理重心逐渐从"单位"向"社区"转移。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社会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主体。然而,现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弊端和矛盾,集中体现在街道的身份或性质与职能之间的失衡和错位。为此,杭州市上城区积极调整思路,转变街道职能,寻求街道(政府机构)与社区(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协商、相互合作,逐步从管理型街道走向服务型街道。实践表明,服务型街道是城市社区建设通向"善治"之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城市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社区管理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项工作的重点、难点。如何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强化社区在党的领导下的依法自治功能,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每一个社区实践工作者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长沙市开福区作为湖南省社区建设实验区之一,自全面推开社区建设以来,就一直把攻克这个“瓶颈”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区几套领导班子齐抓共管,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开福区社区基…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的体制缺陷与创新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渐过渡,我国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整体的深刻变化,“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形成。这就带动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国家制”向“社会制”等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从而推动了我国城市社会变迁的进程。对于社区建设和发展而言,传统街道式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体制创新是城市社会变迁的本质要求  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以单位为其社会空间的组织基础,单位是控制和调整整个社会结构的中枢系统。在单位体制下,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存在着自上而下的单向直线式关…  相似文献   

4.
一 城市的基础在社区,城市居民的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是以社区为载体进行的。城市要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离不开社区;同样,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社区文明建设这个基础和基层。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社区不再是“生产的后方”、“阶级斗争的前哨”,也不再限于协助治安管理,提供某些生活服务,帮助政府有关部门解决困难户、孤老户的生活问题。社区的职能出现了社会化、复杂化的新特点。与此同时,城市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如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离退休人员、待业人员和社会闲散人员增多,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在职人员闲暇时间增多,致使社区负荷加重,管理与服务的问题突显。在城市管理上,主要还是依仗行业、系统和部门,即“条条”发挥作用。而在新的形势下,由于思想认识的转变有一个过程,再加上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致使发育不充分的社区只能以弱质承担如此繁重的职能,从而使矛盾十分突出。城市社区面临的这些新问题,直接关系城市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贯彻,充分说明了加强城市社区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社区保障:创新社会保障体系的趋势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结构快速分化 ,社会问题骤然增多 ,社会保障需求急剧增加 ,传统的社会保障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迫切要求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建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家庭保障功能不断强化、单位保障不断瓦解、国家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由“单位人”过渡到“社会人”的社会保障行为与观念还很保守的情况下 ,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是完善社会保障功能的最明智选择。一、发展社区保障的主客观依据  社区保障是指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社区作为基层社会实体 ,或者说是国家与社会分离后…  相似文献   

6.
“村改居”后的社区,是按照“居民自治”的规则治理,还是按照“村民自治”的规则治理,是我国城市边缘地带“村改居”后的社区治理普遍面临的难题。本文探讨了“村改居”后的社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按“村民自治”规则治理的合理性;分析了“村改居”后按“村民自治”规则治理面临的诸多难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将“村改居”社区纳入城市社区建设视野,并作为社区建设的突破点和创新点;逐步将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企业及有关经营开发行为分开,将社区的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企业经营分离;完善有关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套具有起、承、转、合功能的基层社会自治基本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区建设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抓手。社区发展状况是评价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基本尺度;社区意识和社区参与是提高公民社会意识,培养人的公益精神、互助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整合、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开展社区服务、创建文明小区、探索“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是上海近年来推进城布社区发展的三大举措和相应的发展阶段,它是一个由物质服务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组织体制层面不断发展、深化和提升的过程。上海城市社区建设的提出和发展,有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深刻的体制背景:社会发展观的转变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进一步深化上海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若干问题是:全面正确地把握“社区”与“街道”的关系;社区服务的功能定位要合理适度;要充分重视组织资源、人力资源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区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居民的社会管理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这是城区党委和政府目前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作一个设想,这个设想是基于以下的思考: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结构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将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同时,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我国的户籍制度也将实行改革,人们将不再囿于一个单位,而终其一生。就是说,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他同所供职的单位,将仅仅是一种工作关系。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一、开展社区建设势在必行 柳州是个国有企业力量雄厚的城市,计划体制下“企业办社会”体现得尤为明显,企业领导不光要管生产经营,还要操心职工的衣、食、住、行,力不从心。从当前和今后柳州发展的趋势来看,加强社区建设,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其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企分开、政府职能的转变,迫切需要通过社区来承接从政府部门和企业中分离出来的社会管理职能,从而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管理的任务愈来愈复杂和繁重,管理的重心正在出现向地区、街道下移的新趋势,只有通过社区建设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的组织管理体制,对基层社会内的各种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化和正确的功能定位,才能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其三,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基层治理主要依赖于街道-居委会体制,它在实际运作中面临很多问题.推进城市治理结构扁平化,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有必要撤销街道办事处,实行“二级政府、二级行政”体制,由区政府直接面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从改革路径看,撤销街道办事处有赖于推进大部门体制、调整行政区划、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培育公益性社区组织等前置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①的振兴是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基础重建并行的过程,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基础重建的重要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也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但“单位记忆”根深蒂固而“社区记忆”缺失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社区建设因社区意识淡薄、社区社会资本微弱而步履维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有机统一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展社区建设、培育社区意识、重建社区记忆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南 《南方论刊》2007,(3):17-19
城市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社区党建在实践中面临种种现实难题,削弱了党在社区层面的领导。加强社区党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区党建工作,要在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优势互补的前提下,扩大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党的覆盖面、加强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管理、部分管理权限下移至社区以及创新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等。  相似文献   

13.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既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现实基础,也是完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我国城市社区呈现出社区组织碎片化、社区公共性衰落、社区生活个体化三大新困境。"社区治理共同体"成为化解城市社区问题的有效理念。此共同体以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为主体,以社会再组织化为手段,以实现社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为根本目标。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社会、国家参与社会自治组织实现合作主义的具体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更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嘴山:“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我们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实践,谈一下个人学习体会。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基于单位体制的社会秩序与组织模式面临转型与重构,社区逐渐取代单位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手段。然而,较低的组织化程度使社区尚不足以实现其多种内涵,也不能够促进城市空间的再组织化和承担城市社会管理的各项功能。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显示了一条社区组织化的新路径,但其各种类型发展的不均衡则造成了社区虚浮的组织化。政府转变观念并予以推动和扶持,有助于社区民间组织充分发展,实现社区多层面的组织化,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社区归属感的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区建设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而要让社区在整个社会的转制中扮演起相称的角色 ,就必须强化人的社区意识 ,培育人们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归属感 ,就是人们对社区的认同和关联程度。但目前 ,城市市民的“社区归属感”淡薄 ,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缺乏认同。主要原因是社区责任的无边际扩大 ,造成了社区职能的难以发挥 ,职能的淡化很难使人对其产生归属感。针对当前社区建设的问题 ,应该从解决社区建设的基础性障碍入手 ,培育市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就是 :让政府的角色到位 ;从体制上明确社区地位和职责 ;面向大众 ,面向困难 ,培育社区的功能 ;解决不同人群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特别是调动有关系特权者 (包括社区单位 )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自治组织,正逐渐取代街道居民委员会,成为城市改革的平台,城市管理的“总抓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全国社区建设的实践看,社区建设倍受重视。社区是社会自治组织,占据中介法律地位和行政主体地位,明确社区法律地位,加强社区立法有利于增强社区建设,实现政府公共利益目标。  相似文献   

18.
鞍山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自1996年以来的10年中,发展迅速。逐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切合我市实际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住房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鞍山房地产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在建立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公有住房出售、租金调整、安居工程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等方面整体推进、不断深化,多次被国家、省评为“全国房改和房地产业管理先进单位”“房改工作先进城市”、“安居工程先进实施城市”、“房改优秀单位”等。  相似文献   

19.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个体都依附于一定的单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与所属单位息息相关,这种以单位为依托的单位体制在当时的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大量的社会个体从单位中脱离出来,成为没有单位归属的个体;同时,单位的社会职能也逐步剥离出来,实现了社会化。单位体制的解体,客观上要求一种新的社会体制能够承接过去由单位担负的部分职能,社区制就成为最佳的选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即开始了建立社区体制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深圳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最早的地区,市场化的程度也最高,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深刻社会变化,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是深圳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重大使命。脱胎于传统社会体制的社区制,在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制度背景、运行模式等方面都与西方的社区制存在明显区别。本研究即试图对目前社区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做一总结和梳理,并提出一些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 ,促使当代中国社会结构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城市社区的人群在内部必然形成不同的关系和组织结构 ,在外部必然要求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这就要求社区建设的目标中 ,确立起以群众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化的主导方向。居民作为现代化、民主化意义上的市民参与社区管理 ,应在文化认同、价值观、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上寻找社区认同和自组织基础 ,城市基层政府要及时充分授权给居民 ,培植“草根民主” ,从而顺利建立起社区居民的自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