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香港回归祖国指日可待100天的时候,1997年3月23日,全国侨联副主席、江苏省政府侨办主任黄翠玉女士,在南京接受金陵之声广播电台、《香港商报》、《江海侨声》杂志记者的采访,发表专题讲话,盼迎香港百年归航。 众所周知,1842年,割让香港的《南京条约》,议约地在南京静海寺,签约处在入侵南京泊在下关江面的英军“康华丽”号旗舰上。历史让南京无可奈何地当上了见证,苏港之间非同一般的挂牵了150多年。如今,在我们中华民族洗刷这一历史耻辱时,江苏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期  相似文献   

2.
陆常青 《金陵瞭望》2009,(25):12-15
南京,六朝古都,它见证着历史的传承,也被寄予厚望。6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南京发展.多次到南京视察指导工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藏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9,(9):13-13
200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更好地宣传南京,打造好南京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品牌。塑造南京英雄之城、文化历史名城的独有魅力.特举办“城市的新生——纪念南京解放60年”征文。此次征文由市委宣传部主办、金陵嘹望杂志社承办,旨在宣传南京解放的重要意义.展现南京城市新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见证60年城市变迁的光荣与梦想。  相似文献   

4.
许多中国人大约都遇到过填写登记表格时的困惑:籍贯、出生地、长期居住地常把人搅得稀里糊涂。为此,当我们来谈说南京人话题时,首先对南京人作一简单辨析,大约并非多余之举。 据史书所载,南京本是二千多年前一个叫做越城的基础上兴建而成的。因此,把世代居住于此的人称为真正的南京人,大约是不会有什么异议的。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战乱频仍,这部分南京人数量既少,又难于考定,因而,当我们把出生于南京和长期居住南京的人统称“南京人”,或许也就并不为过了。 我在南京居住了大半生(38年),即使算不上南京土著,大约也可称得上是半个南京人了。然  相似文献   

5.
梁立新 《北京纪事》2010,(11):90-92
天安门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是一个永恒的心灵地标。1949年10月1日至今,天安门广场,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的正前方,伴随着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见证了60年来祖国的兴荣巨变。  相似文献   

6.
叶皓 《金陵瞭望》2005,(17):5-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刻,南京人民深切缅怀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同时也无法忘却侵华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特别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日军屠杀的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伤痛。南京人民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67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深刻铭记历史教训,祈祷世界永久和平,并从中找到现实启示,这就是:只有强大起来,才能遏阻一切外敌,避免历史剧的重演。尽管这场大屠杀已经过去了67年,但30多万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涂写的这一段历史,仍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记忆和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7.
傅浩 《华人时刊》2010,(4):82-84
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京既曾蒙受过华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羞辱,但也经历了中华民族最为鼎盛的辉煌。注目南京,我们就会发现,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隐约活跃着一个独特群体——华侨的身影。他们从源远流长的炎黄血脉中走来,他们从萦绕心头的拳拳乡情中走来,他们从九死未悔的报国壮  相似文献   

8.
读罢《南京历史上的清官》,掩卷沉思,这134个清官形象.串成了一幅历史长卷.向我们展示了南京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仿佛他们还未曾走远.他们的背影.我们依稀能辨.他们在指引着我们.在激励着我们。作为一个南京人又在南京工作.深深为南京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清官而感剑自豪。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11,(3):4-4
刚刚过去的2010年,在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奋斗,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起跑平台,为“十一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年,我们成功申办了2014年青奥会,为南京加快“三个发展”赢得了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史的诞生,为我们观察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当我们透过全球史的视角来看待宗教的起源与发展时,能够用更恢弘的视野和广阔的胸襟去理解宗教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永祎 《金陵瞭望》2009,(12):24-24
陆川独辟蹊径地选取了一个日本兵作为叙述视角。叙述角度的改变意味着审视立场的改变.把民族的立场上升为人类的立场.确实令人耳目一新!这个视角创新也是隐台疑问的.邢就是当时会出现这样的人物吗?其实当今日本兵因在南京和中国犯下滔天罪行自责甚至自杀的事.已屡见不鲜.最为典型的就是《东史郎日记》,他代表着日本人民的反战情绪和忏悔意识.这是这个人物出现的历史土壤,或者说当时就有这样的人物存在.陆川的努力只不过把他们从背景推到镜前.让我们终于认识到了这个叫角川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詹长麟 《金陵瞭望》2005,(14):54-55
编辑手记:1939年6月10日,在南京日本总领事馆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毒酒案”事件。然而,除了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毒酒案”的真相一直如谜一般不为人所知。岁月如梭,66年过去了,“日本总领事馆毒酒案”事件的主角詹长麟现今已经是92岁的老人,但当他回忆起60多年前的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日历史时,依然心潮澎湃、异常激动,尤其对“毒酒案”事件的种种,记忆犹新。他说:“今天,我要把事件的真相全部公诸于世,我希望现代的人们能记住,中华民族坎坷的经历和坚不可摧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浦轩 《金陵瞭望》2009,(6):14-15
题记:2009年1月31日,年初六.当我们还沉浸在牛年春节的喜悦之中时.从世界的另一端一荷兰传来了很“牛”的好消息.国际棋联大满贯赛事执委会全票通过中国(南京)国际象棋超级大赛加入国际象棋大满贯行列.这意味着仅举办一年比赛的南京迈入了国际象棋的巅峰舞台.也宣告了南京没有顶级国际赛事的时代结束了。美丽的果实.来自于辛勤的浇灌……  相似文献   

14.
李沅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09,(10):34-36
历史证明,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据南京市编史办公室1960年05月出版的《南京解放十年史》记载。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劫夺了中国的政权.在南京建立了反动统治的中心。国民党在南京丝年的统治,对南京人民进行了疯狂的经济掠夺.把南京变成一座畸形发展的臃肿庞大的官僚消费城市。  相似文献   

15.
艾里香 《社区》2010,(29):11-11
历史学家端木赐香的新书《重读晚清60年》,不是一本历史小说.也不是白话历史,而是一个洞察历史的人.凭借自己多年的知识积淀,以智慧来撰写的历史札记。在书中.作者正史野史、人物生平信手拈来,叙述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正滚滚长江水,养育一方人。南京这座古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十朝古都给人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印记。在众多的历史积累中,白局这一古老的曲艺应运而生并流传至今。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最有特色的南京地方剧种"、"南京话活标本"。白局形同  相似文献   

17.
宗寒 《中华魂》2013,(13):14-18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己经走过了60多年光辉灿烂的历程。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标志,这60多年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如果没有前30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重要思想、物质、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8.
乾元浩南京生物药厂(以下简称南京厂)是一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是我国第一家制造动物疫苗的企业。南京厂的产品除多次获得省、部级优质产品奖外.还获得过目前为止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唯一的也是最高的奖项——家质量银质奖。2006年南京生物药厂又获得了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9.
厉恩宝  周茜 《金陵瞭望》2009,(15):44-46
办公区外面,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明城墙;城墙外,美丽的月牙湖水静静地流淌;办公桌上,一束鲜花正怒然绽放;房间四脚,一盆盆绿色植物流露出盎然生机。在这儿——创意东8区绿色LOFT里,我们见到了此行的采访对象沈萌萌——南京垠坤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世纪,但又是一个千锤百炼的世纪。世纪之初是八国联军入京,中国沉沦于历史谷底;世纪之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以东方巨人的姿态昂首讫立于世界。是什么因素支撑着我们民族走过了这一段艰辛坎坷的里程?是延续五千年而不衰的中华民族精神。当我们回首起伏跌宕的百年史时,我们决不能在感性的王国长吁短叹或兴奋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