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五帝时代”进入图腾社会晚期,尧杀蚩尤、尧禅舜、禹放舜等重大事件反映了熊、蛇、鸟三大族团此长彼消的斗争史.防风氏以凤凰为图腾,不仅属于东夷鸟族,而且很可能是舜族后裔中的一支.夏商周三代主要就是一部夷夏关系史,其中也包括防风氏与夏人的抗衡.浙江地区尤其是德清的传说与民俗活动,反映出防风氏是集创世神、始祖神、治水英雄、农业文明缔造者等于一身的大神,而且其起源远早于史册记载.防风氏早期活动于山东,后来主体部分转移,但是北方仍有遗裔,在南方其文化分布和影响也不限于浙江,如江苏、安徽、江西乃至云贵都有防风氏传说,因此研究防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禹与防风氏传说的发生与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浙江境内有关大禹与防风氏的传说,透露出若干有价值的历史信息.防风氏族群战败南迁太湖流域湖州一带和夏族支裔陆续进入今宁绍平原地区,从而将来自中原地区的大禹传说一并带进今浙江境内,构成源远流长的越文化的历史源头.大禹与防风氏传说的地域纠葛,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族群之间族群流徙及文化交流的结果.随着秦汉一统格局的初现,民族融合空前加速,华夷五方格局迅速打破,曾经为传播中原文明作出贡献的悲剧角色人物的防风氏的史迹却逐渐被人淡忘,始终未成为区域文化的主流.大禹与防风氏传说的发生与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为远古传说的复原与区域文化的重建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以太湖、宁绍平原为中心,包括苏南、上海及浙北地区,在20世纪相继发现了举世瞩目的8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跨湖桥类型、河姆渡类型、马家浜类型及良渚类型文化遗存,学者们发表了许多研究性文章,出版了不少论著.但因古文献对南方的传说人物(氏族首领)缺载,故多称"古越族"是这些类型定化的主人.文章提出跨湖桥类型为盘古氏后裔与古越族文化,河姆渡类型为古华胥族与古越族文化,河姆渡类型晚期与马家浜类型早中期为炎帝神农氏族与古越族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类型至良渚类型为防风氏古国文化(含古越族与华夏族小古国),井提出良渚文化的消失或转移除自然灾害的原因外,禹杀防风氏国君,迁其国于浙江南部山区,以及华夏诸小国的北返或南迁,也是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萨满教猫头鹰崇拜文化传统与族源传说的联系为切入点,对蒙古族猫头鹰始祖型族源传说的起源进行探讨,并通过对蒙古与其它北方少数民族猫头鹰始祖型族源传说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并指出猫头鹰以始祖或守护神的形象出现于族源传说是与萨满教信仰中的猫头鹰能害恶灵的观念相联系,而且族源传说中的"鸟和树"母题与萨满传说中的"鸟和树"母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浅论阿尔泰语系民族"鹿""鸟"图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6.
傈僳族的图腾与姓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傈僳族是一个有着独特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其图腾维系着族内各氏族的生存与发展,其图腾物常常就是姓氏本身或代称,如荞氏、谷氏、麻氏、蜂氏、虎氏、犁氏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一个氏族改姓了,但其图腾崇拜物仍未改变.  相似文献   

7.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萃与信息     
文萃与信息徐夷与淮夷均为蠃姓李修松在《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发表《徐夷迁徙考》提出:徐夷与准夷均为蠃姓,原是东方少昊氏鸟图腾族团中的一支。追溯徐夷的族氏,可以上溯夏代以前的涂山氏。徐夷与舒夷也是同族,徐、舒之族均为皋陶。徐夷中的一支北迁和西迁,秦...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玄鸟生商商族的起源,神话谓之为鸟生。《诗经·商颂》篇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始祖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卵所生。史家对这一神话传说的解释,撮其有影响的,大体为下列几说: 商族以玄鸟为图腾,故尊其祖先为天降玄鸟所生; 简狄吞玄鸟卵因孕生契,是有娀氏女简狄为了生育而求祷于通婚氏族的玄鸟图腾: 简狄吞玄鸟卵生契,表示契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人物,因而契之前是母系氏族社会,自契起才有男子世系。从契起商族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人叙述传说时代的父系世系,到这时期不能再追叙上去,便发生“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的传说。  相似文献   

10.
契丹神话传说是契丹文学的重要源头,主要包括契丹族源、"三祖三变"及辽太祖出生等神话传说。契丹的神话传说,经历了"神怪——披着神怪外衣的人——有神异法术的人"三个发展阶段,反映了契丹人对于青牛、白马、太阳、龙等图腾的崇拜。其图腾的发展变化,是不同时期文明的反映,也是各部族融合的结果,龙图腾的出现,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契丹人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与认同。契丹的神话传说,对其部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其形成了以二元结构为主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白虎不是鄂西、湘西土家先民——虎巴的图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虎的崇拜者不以白虎为自己的部落命名 ,又不禁止猎虎 ,也不禁止互通婚姻 ,所以 ,白虎不是虎巴的图腾。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关于廪君的记载中可以看出 ,虎巴崇拜白虎 ,就是崇拜他们的精神始祖廪君的亡灵。因此 ,白虎崇拜就是祖先崇拜 ,白虎神就是虎巴的祖先神。  相似文献   

12.
吴越文化的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与越互为近邻,语言相通,舟楫相同;但二次南下的夏文化与会稽地区鸟图腾族文化相结合,形成越文化;东下的周文化与太湖平原的鱼族文化相结合,形成吴文化。他们由于种族血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差异,以及对待中原文化的态度不同,吸收华夏文化的程度不同。使吴文化和越文化各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3.
太公初封于齐,国小地狭,后世渐行开拓,至战国时期湣王灭宋后,齐国疆域遂臻于极盛.在此齐国版图最大时期的地域范围内,自夏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皆曾有诸多古国存在.这些古国的居民皆为东夷土著,而有国者族属不同、姓氏各异,炎帝后裔之姜姓及东夷姜姓、赢姓居多,后有周族姬姓,间有舜后妫姓及黄帝之后任姓等先圣后裔.这些古国最终都成为齐国的一部分,而各古国之文化因素则随之逐渐汇集融合,终成日后特色鲜明之齐文化.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羌族,包括从羌族中分化出来的姜姓氏族起源于西北,族源上与三苗无关;而三苗迁往西北的一支后世称为犬戎、允姓之戎、猃狁、阴戎,即后世的氐族,其文化遗存是寺洼文化.陇县发现的齐家文化中晚期的川口河类型遗存,是姜姓四岳氏族的文化遗存,从而把宝鸡市与炎帝的关系追溯到尧舜禹时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四岳氏族的后裔姜氏之戎商代早期才能兴起于宝鸡市区.  相似文献   

15.
花瑶民族的宗教观念与宗教信仰中,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占据了绝大部分内容,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观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支仅有数千人之众且不断迁徙的民族,种族繁衍自然就成为花瑶宗教观念和信仰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追溯杜甫诗歌中的尧舜崇拜、祖先崇拜与杜氏家族意识根源,对探索杜甫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主义渊源,有较大的作用.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胸怀博大,爱民如子,其诗屡次出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君为民苦拈须,屡歌"尧舜"非无因,他是远古时期杜国杰出的远裔,诗歌王国伟大的旗手.杜甫的家族情结颇浓,他在内心深处以远古帝"尧"为祖先.一帆风顺时,他歌唱尧舜,在窘困岁月,杜甫更是把"尧舜"作为精神上的太阳与支撑,与"尧舜"进行精神交流,他心中潜存的追念杜氏先祖尧、尧裔杜国及杜甫的家族观念,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姓氏文化的特质,从心理深层而言,这是杜甫爱国情操来源之一.多年来,这为学界所忽略.  相似文献   

17.
以情理与逻辑检验尧、舜、禹、启禅让说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皆自相矛盾。诸如丹朱、商均因“不肖”而失去天子位,不符合“不肖”的词义,有违父子亲情;帝尧嫁二女为舜妻、遣九男为舜仆的说法,存在着手段与结果倒置等诸多漏洞;谋杀舜的纵火、活埋两案,既无合理的作案动机,凶手亦无作案机会,凶手与受害人在策略上同样乖谬;舜避让丹朱、禹避让商均的细节经不起推敲;益错过机会的理由与启因“贤”而继位同样自相矛盾。因此,尧、舜、禹、启禅让说是伪作。  相似文献   

18.
鲧被尧舜殛于羽山的表层原因是因为治水失误,而更深刻的原因是,围绕联盟“公权力”的归属,以鲧为首的“四凶”小集团与盟主尧舜间曾展开激烈的争夺;为确保自身的盟主地位,尧舜利用鲧治水失误不得人心这一天赐良机,果断地实现了一次成功的“门户清理。”在国家诞生前夜的所谓“酋邦时代”,部落联合体内各部落首领间对部落联盟“最高首领”这一角色的争夺,正处于日益加剧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苗族神话所构建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图景,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表现了人与对象依生、共生、整生的审美境界。同时,这种和谐也体现在人精神的内在和谐上。本文试图以月神神话、巨石神话、枫木图腾神话、鸟图腾神话为例,用生态美学的视角对苗族神话作一次新的解读,以进一步发掘神话中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20.
詹子庆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一书中提到夏桀时期的公刘为周人始祖后稷的四世孙,这种提法显然不符合从尧舜至夏朝末年五百多年的史实。詹氏失误之源头应追溯到汉代司马迁之记载。对于司马迁的这个失误,唐代就已经有学者指出过。通过对中国每一百年平均在位帝王的计算,我们大致推算出从后稷至公刘,周人先祖至少经历了十七八个王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