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格即智慧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孔子自鲁远道而来见老子,有两个目的:一是到老子这里来印证学问,所以,他一见老子,就慷慨陈词,纵论古人;二是想听听老子的学问。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几千年来成为中国人推崇的理想境界和伦理规范,随着历史的延续,文化的渗入、积淀,直至被打上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烙印。孔子儒家的仁爱之说,中庸之道可谓是和谐的开山鼻祖;孟子对大同社会的设想,是对孔子学说的补充与发展;道家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哲理,给人们追求和谐伦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孔子入世,释迦出世,老子介于入世和出世之间,老三位宣传的东西各不相同,宣传方式却出在一个模子。孔子宣传诚信,说汽车上路没有方向盘不行,飞机上天没有操纵杆不行,人没有诚信,就跟汽车没有方向盘,飞机没有操纵杆一样,所以人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4.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老子、孔子和庄子都曾提出过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西方学者柏拉图也曾提出过建立理想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这里的“和”,就是和谐,就是天地万物存在的状态和演化的规律。“和谐”,是一个涉及人类各个活动领域的概念。音律和谐,能够弹奏出优美动听、无与伦比的乐章;色彩和谐,能够描绘赏心悦目的画卷;  相似文献   

5.
自18世纪,俄罗斯上层社会受到西欧中国学热潮的影响,对中华文明"一见倾心",对孔子、老子的学说更是仰慕不已。《论语》共20篇,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负载词"仁""义""礼""信"等,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这些文化负载词也就成了整部《论语》翻译的点睛之笔。选择古今中外翻译家的经典译文,从耳熟能详、集中表达孔子思想的语句入手,对比分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王栋梁 《现代交际》2010,(4):33-33,32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范畴,虽然《道德经》仅有五千余言,但是老子在使用“道”时,其所指意义却并不相同。这引起了对道的多种解释,正因为如此,全面理解和把握道的本质意义,对于正确解读老子的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虚”、“静”是老子哲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都是老子以“无”之最高境界观照实有的政治和人生领域,是对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有”之道的境界表达。老子认为,达到“无”之境界合一的“虚静”境界,才能觉悟到应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的“虚静”的行为方法和原则,老子的“虚静”观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的人们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圆人生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透彻明白了,那就是学问:处理人情世故干练而通达,那就是文章。 人的一生无非是做人与处世。它的准则是:做事要方,做人要圆。这方面,老子和孔子都是没可说的。 方是规矩,是准则,是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汉字文化圈内的一员,自古以来就对孔子这位汉字文明的启蒙者推崇备至。当今日本各地的“孔子祭”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尊孔活动。追根溯源,日本的“孔子祭”,其实就是中国祭祀孔子的“释奠”。  相似文献   

10.
钟世艳 《现代妇女》2014,(6):340-34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大发展的繁荣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展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诸子百家不仅在文学、兵法、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皆有所开创,而且在音乐,舞蹈等艺术上的造诣更是颇丰。本文旨在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与老子、庄子关于音乐美学思想的对比分析,来探讨儒家与道家关于音乐美学思想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应中国文化部的邀请,我于1989年10月首次访华,于1999年10月再度访华.两次访问相距10年,这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上是微不足道的.首次访华时,我急不可待地踏上了这智慧之邦.那是孔子的家园,老子的故乡,革命的热土.黄色巨人从冬眠中惊醒,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闹革命,震惊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老年世界》2006,(3):26-26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战国中期来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是老子之后道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著有《庄子》。  相似文献   

13.
代璐遥 《职业时空》2008,4(9):152-153
在“大国政治”、“大国外交”这样的词语充斥着各种媒体的今天,“小国寡民”——这一被老子所推崇的国家架构模式,似乎距离我们愈来愈远。其实,小国寡民思想中包含了老子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引发战争原因的人性反思以及对消灭人类战争和改善百姓生活状况的大胆设想,老子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构成了其建构小国寡民思想的深层动机,老子对民生问题的思考将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主张中庸吗?著名金文专家夏渌教授指出,孔子所云“事祗”,与“中庸”金文字形相近,致使他长期被称为中庸之道祖师爷。其实,“事祗”是中华民族的诚敬美德,孔子何尝会申请中庸的专利?(古今)孔子主张中庸吗?@古今...  相似文献   

15.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长期以来,关于老子其人,说法不一。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先秦诸子中,《老子》一书在思辨哲学方面做出了很高的历史成就。老子的美学思想也被称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他的辩证主义哲学观念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子》是一部人生哲学,是构建美学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料,老子的美学体系是建立在他的哲学体系基础之上的。从美学观点的罗列中可以看出老子的美学思想,下面从所选《老子》一书的资料中,分析他对美的认识和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丁四新 《国学学刊》2021,(1):21-29,141,142
出土简帛古本《老子》的整理和释文注释都已趋于完善,且各自产生了相应的代表作。高明《帛书老子研究》、郑良树《老子新校》是在帛书本《老子》校勘、校注上的代表作。尹振环在帛书《老子》的研究上发表了众多论著,值得注意,但也招致了多位学者的严厉批评。围绕郭店楚简本产生的论著众多,其中校注以廖名春《郭店楚简老子校释》和丁四新《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为代表,研究以《郭店老子:国际会议论文集》《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及裘锡圭《郭店〈老子〉初探》等为代表。汉学家的简帛《老子》研究以韩禄伯和池田知久为代表。在早期《老子》文本变化及文本观念上,以刘笑敢、宁镇疆和丁四新的研究为代表。汉简本《老子》及四古本《老子》的综合研究,是未来早期《老子》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是2010年6月19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一年一度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引用((老子》的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个更有害?对名利过分的爱就必定会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笔者不是要强调梅德韦杰夫是多么喜欢“老子”,而是想说,《老子》的哲学思想迄今仍然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孔子学而不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今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学者和大教育家。他多才多艺,学问渊博。孔子曾说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自己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孔子从小就死了父亲,家境贫困,因此请不起先生,只能通过自修来求得知识。他1...  相似文献   

19.
我们再来说说孔子家的婚姻状况,充满着历史之谜。 孔子19岁娶了宋国的亓官氏,第二年就生了儿子伯鱼,就是孔鲤;后来于鲁哀公十年亓官夫人逝世。孔子家里的前四代是:孔子——孔鲤(伯鱼)——孔假(子思)——孔白(子上)。  相似文献   

20.
重建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孔子继承西周的礼乐文化,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援仁入礼,既恢复外在的社会秩序,同时也为之寻找到内在的人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