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无产阶级从被统治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布尔什维克成了“无产阶级的直接执政的先锋队,是领导者。”(《列宁选集》第四卷第457页)这一历史性的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袖,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尤其强调提高党员素质。他在《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一文中,严肃地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列宁选集》第四卷第  相似文献   

2.
<正>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政治组织.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质量如何,是一个直接涉及到党的性质、地位和领导作用的问题.尤其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后,纯洁党的队伍,提高党员素质就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就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1919年10月,列宁在《真理报》上郑重宣布:"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列宁选集》第4卷,第76页)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进一步强调提高党员质量问题,并主持制定和通过了《关于党的建设的决议》,规定新时期"党内总的任务不是在数量上扩充党的队伍,而是改善它的质量,提高全体党员的觉悟,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新形式的旧错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1921年8月28日发表于苏联《真理报》的一篇重要政治论文.该文后来分别刊于《列宁全集》第33卷第1-10页、《列宁选集》第4卷第553-561页.这篇文章是列宁对当年春天发生的喀琅施塔得反革命叛乱事件的历史总结.文章既对引起人们思想混乱的种种谬论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批判;又对当时面临的艰巨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任务发表了切合实际的指导性意见.该文言简意赅、睿智翔实.今日重读此文,深受启迪.一1921年,经过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红军的浴血奋战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帝国主义被迫停止了武装干涉和封锁,国内战争结束而转入和平建设;国内政策也由适应战争需要的军事共产主义转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农村  相似文献   

4.
实践观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作为一门科学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的。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37页)。在列宁主义时代,这一观点,被提高到“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同上卷142页)的地位,在我国社会实践中,这一观点,得到了更加系统而完整的发展。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便是这一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唯物史观的交往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谈到唯物史观时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列宁这一论述,着眼于生产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确实抓住了唯物史观的真谛和实质。然而,认识并不能到此为止,因为在唯物史观中,与生产相对的交往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共同构成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不深入地研究交往,必然会影响到对唯物史观理解的深度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正> 革命家犯错误,这在历史上是常见的。即使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在所难免。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的同时,对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也进行了实事求是而又恰如其分的分析,这是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人物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7.
略论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张峰1883年3月14日,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指导各国工人运动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恩格斯的肩上,恩格斯成了“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选集》第1卷第86页)。此时的欧美...  相似文献   

8.
<正> 在理解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时,有的同志把“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一说视为马列的一贯思想,甚至还以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的永不改变的经济规律。我以为这种认识是缺乏分析的。马列著作确实在不少地方提到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例如,在《资本论》中说:“由此可见,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708页)。在列宁写的《俄共(布)党纲草案》中也说:“危机和工业停滞时期使小生产者更加陷于破产,使雇佣劳动更加依赖资本,并更加迅速的引起工人阶级状况的相对的而有时是绝对的恶化。”(《列宁选集》第三卷,第737页)在《资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时,怎样辩证地历史地分析我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主观状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黄万盛、尹继佐二同志写的《试论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见本刊1980年第5期,以下简称《论局限性》)一文,既有它刷新耳目、激发思考的积极作用,又有一些引人关注、值得商榷的观点。 第一个问题,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和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吗? 《论局限性》一文开头,从回顾我国三十年来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所提出的一系列反  相似文献   

10.
何谓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9页)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实践论》)实践是认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主要的著作,是他毕生研究的成果。《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资本论》的意义,恩格斯曾经说过:“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9页)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革命歌曲,对革命歌曲的重要价值作了精辟而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客观分析。马克思提出并论证了只有最美的音乐才能唤醒具有音乐感的耳朵的音乐美学观点,强调培养无产阶级具有革命音乐感的特殊耳朵可以鲜明地体现革命歌曲的本来意义和重要价值;恩格斯对其最为推崇和赞赏的《马赛曲》进行了全面的赏析,具有强烈的战斗鼓舞性和号召性,起到了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并充分肯定了它在法国大革命中独特的历史作用和卓越的历史贡献;列宁则认为其最爱的《国际歌》是歌曲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进行曲,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和强大武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书写了世界无产阶级音乐史上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明确了共产党人的立场、纲领和目标,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世界历史特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表明,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是历史转化为世界历史的必然结果,把“世界历史运动的集中者”定位为无产阶级,就此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群众立场;提出所有制问题是世界历史运动的基本问题,从而把无产阶级政党与所有制紧密结合;将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运动的前进方向,由此明确了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并为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共同体和个体、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一国和多国、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等复杂关系提供了丰富观点。这些论断,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一座矗立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雄伟大厦。马克思创作的《资本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实现了伟大的革命。列宁说过,“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没落,就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539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社会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出发,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走向灭亡的运动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这就扫除了资产阶级学者在研究资本主义问题上所散布的重重迷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国内外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无产阶级”不是由马克思“发现的”而是由他“发明的”哲学概念,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论证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成熟”“不科学”。事实上,这种观点带有明显的主观臆断色彩与武断性,是不合理、不宜采纳的。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文本考察和对学界流行观点的批判性分析,可以发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精神品格以及历史使命作了全面论述,这一思想具有延续性、经验性、超越性和人本性。正确认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无产阶级理论对科学评价该著作的历史地位以及青年马克思未来社会学说的理论性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事物,实质只有一个,表现形式则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产阶级专政也不例外。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奠基人早就指出了这一点。“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会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并没有陷于空想,而是期待群众运动的经验来解答。”(《列宁选集》第3卷,第205页)恩格斯当时曾设想,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后,“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法国和德国可以间接建立这种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9页)。丛里所说的“直接”和“间接”,显然是指两种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黄万盛、尹继佐两同志《试论中国无产阶级的局限性》一文发表后引起了一场争论。否之者曰对中国无产级局限性的肯定,必然导致对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本质的否定;辩之者曰唯有承认和研究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才利于无产阶级自我改造并改造世界。这是大相径庭的看法。1981年3期《社会科学》发表的黄、尹两同志的《再论无产阶级局限性》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再论》说:“对无产阶级局限性的研究,既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具体观点,也符合无产阶级革命实  相似文献   

18.
<正> 1.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范畴的基本概念之一。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得力于大量的人类文化史的深湛的研究。列宁在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也反复强调过吸收过去文化的必要性。他说;“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毛主席关于研究文化史、创造新文  相似文献   

19.
一、非政治国家:它是“正在消亡的国家,在它消亡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 国家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也和其他社会存在一样,表现为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无产阶级国家是“过渡性质的国家”,就它从剥削阶级的政权机关变为被剥削者的政权机关,变为全体人民用来管理社会生产的工具来说,它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列宁称它为“半国家”(《列宁选集》第3卷,第185页)。正是无产阶级国家的“半国家”性质,决定了它必然地要由政治国家向非政治国家发展。 对于“非政治国家”,列宁指出它是“正在消亡的国家,在它消亡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其特征是由“政治职能变为简单管理职能”(《列宁选集》第3卷,第224页)。因而要理解“非政治国家”,首要的问题就是明确“一定阶段”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正> 出现在公元五、六世纪之交的《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也是一部值得我们引为自豪的杰作。早在公元九世纪初,《文心雕龙》的部分内容便流传海外。公元一七三一年,日本出版了冈白驹校正的《文心雕龙》句读本,这是国外出版的第一个《文心雕龙》版本。十九世纪以后,国外不仅出版过多种《文心雕龙》的原本和译本,供研究《文心雕龙》的“通检”和“索引”也不断出现了。这说明,《文心雕龙》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正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国文学研究者所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