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了解其民族体育发展现状,分析其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最后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传播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要营造保护、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新媒体传播者应积极创新,拓宽传播思路;三是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增强民族认同感;四是使传播主体多元化,强化传播深度.希望从新媒体这一视角提出一些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的现实路径,以期形成多元的传播形式,为我国体育传播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开启了文化传播的全新时代。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大力推进中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应积极借助新媒体传播媒介,创新传播形式,积极构建中原文化传播新机制。一要着力推动中原文化的认同机制:引导主流舆论,掌握新媒体时代话语权;提升文化内涵,实现中原文化价值认同。二要深入推进中原文化传播的创新机制:进行跨时空的信息传播,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挖掘新的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产业。三要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传播的长效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四要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措施,为中原文化传播提供政策保障;注重技术革新,为中原文化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军垦文化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屯垦戍边历史中逐步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有着独特内涵的文化类型,它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凝聚了诸多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性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军垦文化的精神作用,就要尊重军垦文化的传播规律,强化军垦文化的传播意识,树立军垦文化的营销传播观念。  相似文献   

4.
"后喻文化"是对信息化社会人类代际传播机制与文化传播特征的一种描述,它构成技术经济在文化传递中造成新的重要影响的传播语境.本文立足这一新的语境的成因以及针对传媒转型,回应了这一现实问题的能动性对策,即提出了强化传播内容的现代性、整合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延伸传媒产业的互动化、引领社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四项大众传媒的攻略.  相似文献   

5.
乡土文化及其传播对保持民族及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决定意义,它对我国提升国家"软实力"、捍卫"文化安全"、强化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乡村的"类城市化"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具有了一定的"工具理性"色彩,而要对抗"工具理性"的不良影响,乡土文化也不可或缺;现代媒介技术笼罩着乡土文化的审美空间,营造出乡土文化传播的"媒介景观"。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地保护乡土文化,传播这一维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以传播人类先进的运动文化为标志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从某一角度、某一层面对社会和谐文化发挥着引领和辐射功能.本文简要而全面地阐释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内涵及积极作用,着重探讨并指出:构建和谐而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之关键在于应当强化相应的体育文化建设规划;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强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7.
在后视频时代,综合本地功能的社区化移动视频媒体是区域文化传播必经的媒介路向:形成具有清晰品牌辨识度的区域文化核心竞争力,以影像呈现赋予区域文化丰富直观的媒介形象,借助媒介事件强化文化身份的认同。后视频时代的参与式文化决定了区域文化传播的多样性和共建共享,区域文化的传播可通过添加游戏元素进一步强化其游戏特征。  相似文献   

8.
白娟  史官清  何春茶 《国际公关》2023,(15):173-175
本文基于百色市建设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及举措进行研究,发现百色市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得到较好的开发与推广,品牌传播方面存在缺乏现代传播意识、综合服务设施不足、文化产品展示力弱、线上线下传播力度不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欠佳等问题。虎门销烟文旅品牌塑造经验可为百色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强化线上引流、丰富线下传播渠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播自觉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许多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本国的重要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它们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重要举措和成功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和重要启示: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强化法规规制和政策引导,推进创新驱动和科技驱动,培育市场主体和文化品牌,拓展对外文化传播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中的专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的出现带来大学文化向不同学科的渗透,从而产生各具特色的专业文化。专业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子系统,专业文化对社会行业文化有吸收又有引领作用,在校园中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建设专业文化对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价值观、专业意识、专业气质从而奠定未来从业素质、形成职业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专业文化的建设要立足于专业价值观、师生行为准则、角色意识等方面,借助一定渠道,通过学习、传播、激励和强化的方法来实施。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高校校报文化版面主要以文艺副刊形式出现,其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琐碎,往往成为新闻版面的补充甚至附庸.为加强高校校报文化版面的创新,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级报刊《光明日报》主要文化版面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光明日报》文化版面相关文章数、配图数、栏目数均大幅度增长,选题策划紧扣国家文化政策,稿件类型灵活多样,注重深度报道和发表评论性文章.由此可见,要开拓高校校报文化版面的新天地,就不仅要重视高校校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还要加强高校校报文化版面的选题策划,加大文化版面的配图数、栏目数,精心打造高校校报的视觉文化,同时加强校报文化版面编辑队伍和评论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不断加剧的全球化趋势,美国文化面临着一种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力推销其政治和社会的价值观念,同时大力推动其大众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渗透,试图使世界文化“美国化”;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由于其多民族、多种族的社会结构,面临着越来越多元化的少数族裔文化发展诉求和文化冲突。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试图对美国文化的这一悖论进行分析,揭示美国积极推动全球化的真正目的,透视美国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冲突和矛盾,特别是对有关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进行分析,提出美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融合与多元化的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3.
地方报纸由于版面所限,"必读性"内容减少,少数报纸不断扩版但新闻比重不断降低。因此,在读者方面出现报纸新闻性弱化的评价。克服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坚持综合性办报的同时强化报纸的新闻性,把开放性办报和强化地方新闻相结合,向地方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从机制上保证新闻质量,真正体现"新闻立报"的办报思想。  相似文献   

14.
谈广东报纸中粤方言词语使用的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区的报纸新闻中经常出现粤方言词语,对于这些词语我们一方面应按照国家的语言政策,遵循一定的尺度加以规范;另一方面,针对媒体的特点也要适当地允许地方特色语言的存在,但是特色语言的应用应注意"不造成阅读障碍"。  相似文献   

15.
英美国家的著名报刊发行量大 ,影响面广 ,报刊作为政府的喉舌 ,其文章往往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文章认为在英美报刊阅读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甄别能力和政治敏感性 ,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辨别能力 ,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6.
修志是我国独有的文化传统之一,我们在编修方志时,在批判继承和借鉴优良传统的同时,应据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从实际出发,在篇目设计,主述内容等方面应有所创新,赋予这一古老传统以时代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创建党的报刊是建党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迫切需要。对于党领导下的报刊,列宁非常重视发挥其宣传与批判功能。在革命战争时期,主要通过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以凝聚革命力量,强力推动革命运动;在建设时期,通过宣传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教育人民具有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通过宣扬科学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揭露宗教的唯心主义实质,教育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列宁认为,党领导下的报刊要敢于批判“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揭露西方“出版自由”的伪善行为以及批判一切唯心主义。列宁认为,在党的领导下,报刊应遵循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导向,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一方面通过正面宣传革命和建设中的正确主张、成功经验和英雄事迹等,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推动事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塑造主流价值观,以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列宁的这些思想,对我国报刊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学的视野审视编辑活动,通过对文化学与编者活动的双向建构、校报编辑出版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中介对校报的支撑力等三方面,探讨高校校报编辑活动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回族报刊的创办和发展是整个回族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回族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历练,回族报人较好地完成了报道新闻、评论时事、传播文化、促进经济的基本任务。回族报刊借各种文化运动之东风,得以遍地开花,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回族报人或亲自担任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或进行幕后策划与支持,促成了各种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变革与重建当中去,梳理民族历史,传播民族知识,铸造民族心理,促进团体、刊物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协助解决教内事务,促成合议与共识等。二者的关系是良性的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2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和生动内容存在于特定情境之中。文化情境的构成要素可从两个维度来把握。从时间维度看,文化情境分为历时的传统规约和共时的环境条件两方面;从空间维度看,文化情境可分为现场情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两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护工作有两种:一是对在现代社会仍有存活价值的文化事象应大力扶植,保护其赖以存活的土壤,使之在现代社会传承下去;二是对不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因失去存活价值而正在衰亡的文化事象,要完整地记录保存,不仅保存其文化事象,而且保存其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