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和稀缺的,正是这种有限性,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必然希望更多地占用和使用资源,形成经济利益冲突关系,这样,竞争行为和理性选择就成为经济世界的普遍现象。而且,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竞争程度日趋激烈,竞争手段日益高超,相互竞争的双方都在利用自己的现有知识和信息,通过理智的分析,形成竞争方案,以便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常为,构造一种经济模型,通过模型来反映经济现实,模拟实际,再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以“经济人”(利己人)作为一个基本假说,但人类行为的利他主义问题并未消失在经济文献之中。本文拟在论述利他主义的经济学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他与利己互动的新经济人范式假说,并通过模型的建立,论述了利他主义稀缺的机理以及政府调节对“利他主义稀缺品”生产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需充分发挥政府调节功能,构建出利他与利己互动下的新经济人范式,从而根本摆脱西方经济学中作为“最大化行为”的“自私人”的思维模式,真正走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视野中的人类道德——现状·假说·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广义效用假说” ,把人类所有行为都看作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偏好选择追求广义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从而把“道德偏好”、“情感偏好”、“审美偏好”甚至“宗教偏好”和“信仰偏好”都纳入最大化的分析框架。本文力图证明 ,在人类整体行为模式中 ,非经济偏好对经济活动来说并非是一个外生变量。在广义效用最大化过程中 ,人类行为将依据一定的偏好结构呈现出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 ,从而为经济学的最优方法运用于人类道德行为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前提假定对新古典传统的拓展与修正陈春光,郭琳经济学是对在资源稀缺的环境条件下,为满足人们需要的人类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这一研究主要以逻辑演绎的实证主义方法展开,因此在其逻辑起点上总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假定前提。这些前提假定无论是明确...  相似文献   

5.
李一凡 《理论界》2004,(6):273-273
人才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而经济学的人类行为观把人看作为经济人,把人类行为看作是在稀缺环境下来追求自身预期收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因此通过人才流动使人才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企业找到所需的人才,实现效益最大化和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使得人才资源配置优化和利用效率提高,从而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才有所得,才能真正推动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振兴。  相似文献   

6.
张明 《兰州学刊》2006,(3):132-134
资源的稀缺是引发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要解决有限资源与人类无限需求的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只能通过追求经济效率,完善市场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利·贝克尔说:“经济学是充分利用生命的艺术”。贝克尔认为,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原因不在于它的研究对象,而在于它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发端于人类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但却可以被应用到人文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而它本身又是稀缺的,那么,有关这种资源的分配和选择问题便均可纳入经济学范畴,均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是金钱、财富.而且时间和人的精力,乃至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都是经济学问题。贝克尔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不…  相似文献   

8.
利他主义稀缺与新经济人范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以“经济人”(利己人 )作为一个基本假说 ,但人类行为的利他主义问题并未消失在经济文献之中。本文在论述利他主义经济学涵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利他与利己互动的新经济人范式假说 ,并通过模型的建立 ,论述了利他主义稀缺的机理以及政府调节对“利他主义稀缺品”生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方法与工程学方法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本应是有机统一的 ,但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伦理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严重淡化。通过对经济学的伦理之维这一“现代性”问题的古典追问能看出 ,“不讲道德”的经济学就等于否定了人类经济生活本身的道德性 ,人类原本就不存在不讲道德的经济学 ,从经济本身的结构和内涵上能直接推导出经济伦理学。同时 ,正义性问题成为了现代经济学伦理之维的终极关怀 ,探究经济制度所体现的道德追求、道德原则以及制度公正等问题成了经济学发展的题中之意 ,经济学必然是以合理的道德性为基础的。通过对正义理论和从理性选择中推导出道德的逻辑的学理梳理能看出 ,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在当代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共同语境对话 ,将会孕育着一个向亚当·斯密经济学和康德伦理学在学理上的回归 ,经济学的伦理之维和道德的经济分析必然从经济学的现实走向伦理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论伦理学与经济学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贺尊  汪小勤 《江汉论坛》2003,1(9):37-39
本文从经济学与伦理学的联系入手,阐释了“和而不同”是伦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前提;伦理学中体现经济学思想、经济学中反映伦理学内涵是伦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中介;伦理经济学作为伦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产物,其价值就在于改善经济决策的伦理质量。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不应偏爱于纯粹的数学模型或中性的分析工具,而应把伦理学方法“皈依”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去解决当前信用缺乏、价值判断缺位等实际问题,为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伦理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态经济学的几点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弃“唯科学论”、“唯生态论”的生态经济学预设前提和方法论视角,从两个角度来认识和发展生态经济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利用科技进步推动人类解决生态失衡问题的前进步伐;另一方面,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倡导节约的生活、生产方式,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维持原始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赞助: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赞助: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仲伟周一、问题的提出由资源稀缺所引起的资源分配和资源使用,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现实基础。现代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研究资源的稀缺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切困难,并且解决这些困难的科学。自我国于80年代初期推进市场化改革以来,...  相似文献   

13.
创建以“合作”为主线的新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济学精神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有人以最大化追求作为经济学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竞争为基础的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其实,重视竞争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合作”一直以“竞争”的另一面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构成人类经济关系的另一道风景线。在未来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合作”极有可能成为新经济学的一条主线,导致经济学的革命。而由于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经济学的创立中发挥积极作用,而这又有赖于中国学术界的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天府新论》1997,(5):18-23
在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国与其它市场经济国家一样,面临着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选择:在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市场或政府之间进行选择。[1]。而作出理性选择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探寻市场调节怀政府干预最佳耦合的过程。一、市场优势假说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内在的运行过程,实现着社会资源配置的任务。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手段是价格。各种资源和商品相对价格的高低,既反映出它们各自相对稀缺的程度或供求状况,也反映出具有明确产权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得失乃至利益损益程度。一般来说,某种资源愈稀缺,其价…  相似文献   

15.
处于经济学发展关节点上的经济学“大家”都熟知乃至精通哲学尤其科学哲学。经济学的最直接的哲学基础是科学哲学。经济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文追求是马克思经济学超越西方经济学之所在。哲学对经济学的两大作用表现在第一,哲学对经济学的反思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反思、对资源稀缺原理的反思。第二、有助于提高经济学的境界。经济学应该由功利境界提高到人文境界,尤其是天人合一境界。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将技术进步等因素视作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而人类知识 的获得缓和了资源的稀缺,并且这种缓和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样, 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知识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即对“知识资源”的概念、知识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 地位以及知识资源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条件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当今,人类历史发展进入世纪之交,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变革时期。一是人类文明形式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二是世界经济形态正在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三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非持续发展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变。在这三重转变的历史条件下,现代经济社会再生产模式及其构成的人口、物质、精神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相互适应与相互协调的方式必将发生根本变化,本文拟就这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一、四种生产理论是生态经济学一条基本原理长期以来,在我国和前苏联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中,按…  相似文献   

18.
对稀缺概念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飞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3):126-127
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资源稀缺性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预设前提,是引发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资源本身又是稀缺的。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只能通过追求效率来完成。所以,资源的稀缺性与效率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贺尊 《江汉论坛》2004,(7):9-12
现代经济学的贫困是由伦理缺失造成的。虽不能说没有伦理考虑就必定使经济学失效,但现代经济学对“自利”阐述的偏见、对“斯密问题”的曲解、对“工程学”方法的泛化,导致了经济学因伦理缺失而贫困。现代经济学研究只有融合了伦理学,才能通过更多、更明确地关注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伦理智慧而施展其“魅力”,才能为提高经济政策的伦理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海洋经济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曾是生命摇篮的海洋,随着社会经济过程的历史推进,愈益显示出它对于人类经济生活的巨大价值和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海洋经济的发展日趋成熟,海洋经济活动的现状已为人们从总体上描述海洋经济的内在结构和发展规律性提供了客观前提。与此同时,人们对现代海洋经济活动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理论兴趣,专门的研究机构业已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海洋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就被提出来了。目前,海洋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尚处于探讨和形成的过程中,笔者不揣冒昧,拟就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体系谈些粗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