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委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731-737
话本小说序跋在为通俗小说"正名"以及"创作定位"和"创作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理论探索,从而在明清之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的通俗小说理论体系,并以大量的创作实践充分发展了这一理论,这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际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11-14
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史上,黄世仲的小说观念引人注目。他既肯定了小说觉世新民的作用,又强调了小说源于生活的性质;既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思想作了甄别梳理,又对古代小说的艺术进行总结研究;既提出学习外国小说的文学思想,又倡导继承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晚清现代小说观念的萌动,晚于侠义公案小说潮,二者间的精神向度与价值选择存在着文化时差。“小说界革命”时期的“新小说”观念则直接促生了“新小说”潮,二者间相互声援,共同推动着中国小说理论批评与创作由古典向现代转型。晚清“小说游戏”观念及其“鸳鸯蝴蝶派”小说潮,在近现代启蒙主义思潮的两个高峰间,形成民间通俗文化的蓬勃景观,尴尬地成为“五四”新文学的制衡对象与起点。 相似文献
4.
额尔敦哈达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汉古代典籍普遍记载的小说指的是小道或野史,西方人视野里小说经历了传奇——寓言——寓意体小说——小说的发展过程。蒙古人先后用脱兀只、沙蒂里等等命名叙事文和散体文。到十九世纪哈斯宝、尹湛纳希等用沙蒂里和脱兀只来表述小说,并形成较完整的小说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5.
梁爱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79-83
"小说观念"以小说文体为中心,研究与小说相关的创作观念、价值观念等.小说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性,通过对小说观念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和批评状况,同时也可以深入地解析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贺根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2):67-70
小说专论是最具近现代色彩的小说批评方式,从形式上看,小说专论的理论导向性,超越了散论的即兴鉴赏的批评模式,突破了评点和序跋营构的传统小说批评框架。小说专论的理性品格,刷新了新小说家的批评视野,加重了近代小说批评的科学色彩和理性因子,揭开了中国小说批评的新页。 相似文献
7.
<夷坚志>一书,卷帙浩繁,内容驳杂,后人对其褒贬不一.若对作者遗留下来的多篇序言仔细地进行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洪迈的撰书动因、材料来源,领会他的小说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王齐洲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2):30-34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9.
卢世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2):29-33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观念随着通俗小说的发展而成熟,其成熟又促进了通俗小说的全面繁荣。宋代说话四家之一的小说在内容形式上有统一的特点和鲜明的文体特色,这标志着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观念比同时代的正史子部小说观念成熟、纯粹,尽管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观念与现代的小说观念还不完全相同,但是,它的出现使小说的含义从正史里包罗万象的兼有叙论式的残丛小语过渡到叙述虚构的完整事件,通俗小说观念的解放和成熟使通俗小说得到大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乡里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2-85
先秦时期的庄子、荀子等人都有关于"小说"或"小家珍说"的论述,这些言论所针对的虽还不是文体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是后世小说观念的源头,故梳理它们的所指及其所暗含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在相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与大道相同的小道,所指向的是道家之外的其他家学说,也就是认为包括儒家在内的其他各家学说均是小说;而子夏、荀子等儒家诸子则认为除儒家学说之外的其他派别都是"小道"、"小家珍说"、"邪说"或"异说"。可见,先秦诸子在论及小说时都指向的是自己所信奉的学说之外的其他各家学说。故先秦时期所谓的小说,是在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所形成的,是各家互相批判和攻击时所用的、带有鄙夷色彩的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门红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80-86
征求文学作品的"文学征文"活动必然对"文"有着预想和期待,同时也是一种文学变革的发生器。发起者利用征文造势,为即将发生的文学改革制造一种语境。发生于1895年的"傅兰雅求著时新小说"征文活动是众多晚清小说征文中很重要的一则,此次征文的设计、规模以及达到的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征文所提倡的"时新小说"这一概念可以说在晚清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爱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60-65
当"救亡"主题转变为"启蒙"的文化策略,小说在晚清被作为改良民智的渠道,承担起开化民智的重任,而被利用的小说却在客观上提高了地位,刷新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小说的译介,拓宽了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得到更明确的认可;以报刊、出版业为载体,以稿酬制度为推动,小说在通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其商品化,中国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而主体的这种自觉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直接力量。 相似文献
13.
孔德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74-79
刘知几虽仍恪守《汉志》小说观念,却又非全剿袭《汉志》旧说,其小说观念不只限于街谈巷语,还包括苟谈怪异、务述妖邪之杂记。同时,他还充分认识到了方士小说的虚构特性。尽管他把街谈巷语和务述妖邪的小说纳入历史的范畴,但他也充分认识到了外传小说的文学特性,这对中国小说由古变今——从“街谈巷语”到“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这一发展历程来说,其意义无疑是积极的。因此,无论他对这些特性采取何种态度,都对小说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陆林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本文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先秦小说存在形式的几个共同特点,即驳杂性、衍化性和琐屑性,并进而以孔子、应予学派小说观念入手,比较他们的异同,探讨在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下,诸子的文学、哲学、政治观念和小说形式的有机联系及相互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凌郁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09-114
本文对存世宋代官私书目的小说类作了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并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的小说类进行了合理的比较,切实地探讨了宋代小说观念的发展概况。《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将志怪传奇之书归于小说类,确立了后世书目小说类的基本架构。《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等书目,反映了南宋书目家进一步清小说类畛域的努力,它们所体现的小说观念,较之《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又显示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从《崇文总目》到《直斋书录解题》,尽管还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现象,但已经在主导倾向上形成了关于小说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鸳鸯蝴蝶派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9-51
中国小说观念在清末民初经历了巨大变动 ,从“小说界革命”到鸳鸯蝴蝶派 ,小说观念由新民救国回到游戏消遣 ,这既有政治、文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 ,也缘于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鸳蝴派小说观念在当时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马自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99-101
中国的小说观念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长期伴随着历史著作的影子,小说被当作是“史之余事”。究其根源,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以及儒家正统观念的要求。以“信”、“实”,而不是以艺术真实要求小说创作,成为批评小说的一大标准。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开始脱离历史著作而成立。从此,人们对于小说的独立价值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小说评点的出现以及明代文人对话本的编辑、加工和拟话本的写作,标志着小说观念中对小说艺术肯定评价的确立和对小说性质认识的加深。金圣叹在建立中国古典小说美学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文学"这一命题近代始得普遍认同."五四"后,在西方流行的小说原理、小说观念大规模引入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小说"观念经历了一个通过知识背景转换而争取独立地位--取法美国、法国小说观念以图创新--融会俄苏现实主义小说理论、英法现代主义小说理论等外来资源而力图白创新路--酿造出作家富于个性特色的小说观念这样一个演化过程,从中可窥见现代历史文化语境的迁延. 相似文献
19.
纪德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66-70
黄世仲是晚清著名的小说家与小说理论家,他善于通过中外小说、古今小说,以及小说与报刊、经史子集的比较等,来阐发其小说观念。其小说观的核心是小说功用观,即如何利用小说,发挥其开通民智的社会功用,但他也很注重小说功用与艺术效果的有机结合。他的小说观,对当时的小说创作与理论探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姚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91-94
古今小说观念历来不同,前者是《汉志》“小说家”的延展,后者多指虚构性的故事。古今小说观念虽然存在着差异性,小说概念却由古沿用至今。这说明,古今小说观念亦有着同一性,它们分别表现在娱乐性、故事性、通俗性、传奇性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