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6,(4):122-123
<正>提到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汤亭亭及其代表作《女勇士》总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第二代华裔美国人,汤亭亭虽然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是从父辈那里接触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许多作品中,她把中国的移民和他们的后代作为描述对象,通过塑造不同时期、类型各异的华人女性形象,展现了二代华裔美国人的困惑、挣扎与经历,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美国视野下的中国故事。《女勇士》在1976年获得"国家图书批评界奖"非小说类最佳图书  相似文献   

2.
《中国佬》是汤亭亭继《女勇士》之后的又一部传记体小说,展现了华裔男性在美国创业的艰难历程。小说中,汤亭亭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自传、中外传说和神话、法律等各种文本,与想象的历史文本并置,构建了一个相互交织的符号系统,打破了真实与想象、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用诗性的语言再现了以汤家为代表的华人移民成长史。  相似文献   

3.
针对《女勇士》中女性形象刻画上所表现出的自相矛盾现象,解读汤亭亭作为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策略和作为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困境。重点分析学界对《女勇士》中女性形象自相矛盾的误读,指出汤亭亭的创作由于受到自身特殊身份和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限制,其创作思想未能摆脱西方二元对立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金山勇士》是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早期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的辛酸血泪史。尽管男性在《金山勇士》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但是华裔女性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利用解构男女二元对立的方法,解读分析《金山勇士》中"沉默而反抗"的女性形象,突显女性在种族主义及父权制度双重压迫下的行动和反抗,展现逐渐觉醒中的女性意识,发出女性反抗的声音,重塑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5.
汤亭亭的代表作《引路人孙行者》奠定了她在美国后现代作家中的地位。在这部作品中,作家运用后现代元小说的叙事技巧来对小说中的一些经典人物进行戏仿,以此和读者一起思考华裔美国文学与西方经典之间的关系,重构美国华裔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分析指出,《女勇士》作为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表明了双重族裔身份和双重文化背景的华裔女性在寻找个人身份位置时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汤亭亭所塑造的华裔女性形象既是她自身的真实写照,更是华裔女性成长艰辛的真实写照;汤亭亭的《女勇士》既表达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更加表达了为她们争取话语权的渴望,以及在跨文化、跨国界、跨民族的基础上和谐相处、平等交流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在后现代语境中探讨了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真实性,说明了历史真实是指生活真实,而文学真实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记载,它是通过文学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本质的真实。《女勇士》虽然偏离了传统传记文学的写作手法,融合了神话传说与个人经历,但作为一部描写文化融通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令人信服的文学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是一部典型的历史书写元小说,集中体现了历史书写元小说的叙事策略。这种小说是将元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结合起来,既采用元小说的多声音叙述、戏仿、拼贴等叙事策略,也采用新历史主义的发挥历史想象、罗列历史事件、传播意识形态等叙事策略。《中国佬》是历史书写元小说的标本,其文学技巧及文学思想值得我们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9.
汤亭亭的《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三部小说分别从华裔神话、英雄史诗与族群寓言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身份的诉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华裔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华裔自己的文化,要求真正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一分子。汤亭亭的文化身份观在整个华裔文学史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汤亭亭是 2 0世纪末美国华裔文学繁荣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 ,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文学作品既根植于中国文学 ,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 ,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其文学创作活动中 ,汤亭亭有一种积极为美籍华人说话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1.
华裔美国作家玛克辛·洪·金斯敦的作品《女勇士》被认为是华裔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作者颠覆菲勒斯中心秩序,唤起女性的"主体"意识,表现自强的女性主义观点显而易见.笔者采用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寻求女性主体;寻求女性话语权,女性主义的写作手法--缝制百衲被在作品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第二章《白虎山学道》中以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为原型,通过融入中西文化元素塑造了一个现代“女勇士”形象,集中展示了她作为华裔作家的跨文化叙事策略。汤亭亭在《白虎山学道》中通过对于圣经、佛教和道教典故的改编和移植,在文本中建构了融汇东西方不同宗教文化的跨文化空间。跨文化空间的构建和“汤氏花木兰”形象的塑造不但在文本想象层面实现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对话,同时也传达了作家对于消解现实生活中以男权主导的性别对立模式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女勇士》是美籍华人汤婷婷的自传体小说,描述了在成长过程中她与美国社会和中国移民群体之间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相互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当对立的一方在精神和观念上威胁到另一方,或者打破了对方传统社会习俗的法规和准则,以至于伤害到对方的感情并引发精神上的羞辱感和恐惧感,那么在对方的眼里,这一方就是“鬼”。因此“鬼”的本质是对立面———个人或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的文学象征。  相似文献   

14.
华裔作家汤婷婷是美国文坛一位颇有影响的小说家,她所创作的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相冲突为主题的小说受到读者与评论界一致好评,尤其是其代表作《女勇士》。本文就该作的是非功过作一客观评说,认为,作品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还是应该历史地分析,宽容地对待,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难,以有利于华裔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女勇士>"白虎山学艺"章节中对花木兰故事的改写是按照后现代主义原则进行的,服务于作者汤亭亭构建美国华裔女性种族、个人文化身份的需要,并恰好契合了当今美国社会由欧洲中心主义转向文化多元主义的文化政治语境.虽然这一改写引来了反对者铺天盖地的责难,但其中戏拟、拼贴等后现代手法的大胆使用,使花木兰形象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在迪斯尼电影<花木兰>的推波助澜下,该形象成为近几年最受美国人欢迎的中国人物.  相似文献   

16.
无名女子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面对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守活寡的她逾越了自身的伦理身份,与人私通,怀有身孕,违背了身处的伦理禁忌,导致追求爱情和人伦梦想的破灭。然而,她选择用死亡的方式向封建礼教和男权社会宣战,完成从父权制下的一名"悲女子"向"反传统伦理女勇士"的转变,从而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17.
与诸如《女勇士》和《喜福会》那样的华裔美国文学名著不同,雷庭招的《吃碗茶》于1961年出版之初并没有引起轰动。迄今为止,美国学者往往关注它所体现的封建父权以及唐人街令人窒息的封闭社会所造成的人性扭曲,而国内学者则被它包含的“亚裔感性”、群体主义价值观以及语言特色所吸引。本文拟运用英国文化学家斯图加特·霍尔关于文化身份/认同的理论,对其主人公的文化身份重塑以及同化过程作一探讨,旨在挖掘该经典作品深邃的思想内容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实现个人创作思想的一种文学手段,括号在文本中承载着重要的信息,是文本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汤亭亭《女勇士》文本中三种不同类型括号的内容,揭示出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下,体现在母女两代华裔身上的中美两种文化由冲突对抗向和谐相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