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杨珺 《南都学坛》2005,25(2):57-59
女性新历史小说是女性对于男性中心历史叙事的一种突破,在这种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中,女性立足于个体生命体验,作为言说主体,揭示历史对女性的遮蔽与改写,质疑所谓历史客观真实,大胆虚构,建立起女性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性历史压抑的实质是伦理性的。它的复杂在于它源于历史的自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在男权话语的历史性强化中走向反面。历史乃至当下的各种政治性救助,均无力解除女性的伦理压抑。伦理的历史成为遮蔽女性鲜活的自然生命的历史。中国女性伦理宿命被深深镌刻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形成中国女性命运的艺术见证,在这一点上中国女性文学形象与西方女性文学形象具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分析其长篇小说《盲刺客》中几代女性的生活,展示女性作为历史主体在家庭、社会生活中丧失主体价值,遭受男权制度及资本主义制度双重压迫的现实;披露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霸权中与社会强权话语"共谋",加深对女性自身迫害的历史;探讨女性受压迫地位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原因;批判父权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迫害。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时期的一位代表性女作家,走向历史是铁凝在转型时期选择的策略.她在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和《笨花》中,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角度阐释女性的历史命运.以世俗化的日常生活情态解构历史,同时还原和建构女性历史.她采用女性的言说姿态,体现出女性历史叙事的主体性,描绘了女性视角下独特的历史风景,率先完成了女性作为“人”和作为“女人”的双重主体价值的建构,为思考历史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从女性历史的角度,探讨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连结女性经验片断、追寻女性文化传统、重构女性历史的艺术手法,以便全面深刻地理解小说中丰富的女性主义内涵。她发扬女性文学传统意象,揭示女性边缘化;她解构神话传说,重构女性叙事传统,并通过巧妙的叙事结构象征性重新连结起了知识女性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伍尔夫曾撰文抗议说,英国的历史是男性的历史,不是女性的历史,并在追寻、重建女性历史与文学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文章论述了伍尔夫对英国女性历史及文学史的贡献:对现有男性历史的批判并寻找女性历史缺席的原因、重现女性历史。伍尔夫首倡建立英国女性历史与文学史,并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思潮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官方历史往往聚焦于男性精英的成就,迷恋于阐述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忽略了历史边缘人群包括女性的声音;女权主义女性历史趋于描述女性创造历史的能力而无暇顾及女性的牺牲史。加拿大文学女王阿特伍德用自己的小说来记述女性牺牲史,向传统的历史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代爱尔兰女作家艾德娜·奥布莱恩在小说《乡村女孩三部曲》中通过言说爱尔兰女性在民族主义、父权主义和天主教会重负下所遭遇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重写再现"她故事"——父权社会中真实的女性经历,表达其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关注,从而在父权文本的空隙中开掘多维度的话语空间,用以女性为主的历史置换男性话语霸权的历史,在小说话语中反馈自我的主体性,藉以诠释女性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创作表明,有关历史叙述,女性写作以集群的方式表现出对历史再书写的兴趣,强烈的现代意识使她们与正史写作之间展开了反诘互动和探询,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突进宏大的历史叙事内部, 通过主体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去发现历史盲区,权力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在历史中的真实.这在<长恨歌>、<纪实与虚构>、<玫瑰门>、<赤彤丹朱>、<羽蛇>、<栎树的囚徒> 、<英雄无语>、<我们家族的女人>、<饥饿的女儿>、<无字>等作品中,其历史再叙述的文本意图都十分鲜明.除了作家的创作个性,这些文本还显现出某些叙事策略的相似性.历史、时间与性别相互缠绕纠葛,在时间的幻境中体验女性性别符号化的历史悲剧宿命,历史叙事的脉络绵延在女性对时间与性别敏锐的生命感觉中.  相似文献   

11.
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历史,描绘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三十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女性写作以鲜明的个体话语方式通过与历史对话,探求女性"自我"生成的基点,揭穿隐蔽在现实背后的历史诡计。女性历史写作的多形态存在,显示了女性写作者与历史对话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长恨歌》是女性新历史小说代表作之一,其创作具有受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影响的印迹。《长恨歌》注重以女性的细腻情感表现日常生活历史的历史真实,注重边缘化历史的呈现,注重被男性权利话语遮蔽的女性真实生存状态的揭示。《长恨歌》以女性的性别视角、女性的生命个体体验为我们重塑了一部新的女性历史,丰富了历史内蕴。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别名格雷斯》采用了多声部的叙事方式、互文性艺术,以及情节安排上的虚构性和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建构了19世纪中期加拿大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受压迫的社会现实,使得被边缘化的女性获得了有效的话语权.作家试图在小说文本中还原个体经历中的历史真实,修正被主流历史改写和边缘化的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策略体现了作家对于官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以及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真实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当女性获得书写的权力后,颠覆一直以来都是由男权掌控的传统文化就成为女性孜孜以求的目标,她们通过自己的言说方式参与建构历史、解说历史,试图以女性的性别特征、女性主体性的自我确证和女性对历史的阐释,使潜在的、“失声的”的女性话语浮出历史地表,将性别与政治、经济、种族、阶级放在一起,成为思考历史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16.
《妇女杂志》是中国女性报刊史上历时最长的刊物,且在当时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妇女杂志》诞生于新旧杂陈的社会背景中,在商务印书馆对文化与商业的共同考量中历经了从保守到激进再到保守的话语变迁,建构起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女性和独立平等的"社会"女性两种女性形象,而其女性启蒙效果却乏善可陈。究其原因,《妇女杂志》所透出的女性启蒙图景处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虽然通过刊物出版传播了启蒙思想,但在民族救亡的历史浪潮中,女性启蒙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相似文献   

17.
女性新历史小说是新历史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女性新历史小说具有西方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渗入的痕迹。历史真实的女性想象、历史的日常生活化描写、女性命运的忧思、女性个体生命价值的凸显等是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明显特点。女性新历史小说让我们得以打量到女性维度的历史,得以观看到被遮蔽的历史真相,但其在短暂的鼎盛后也渐渐归于沉寂。  相似文献   

18.
施叔青的香港题材小说,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用舒缓有致的笔调演绎了香港百年沧桑的历史巨变。其中,以女性的经验消解历史、以女性的视角探讨两性关系、注重民间立场与贵族精神构成了其作品独特的叙事方式。作者以不断变换的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对生命特有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其独特的眼光来观察香港繁华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实景。  相似文献   

19.
拜厄特在其代表作《占有》中,以历史上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用女性眼光和女性声音对西方男性叙事传统进行解构,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表现她所理解的女性生存经验,揭示长期以来为西方男性失真的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所遮蔽的女性生命之历史真相,形成了虚构作品的独特历史叙述。本文采用女性主义理论和叙述学理论来探讨《占有》所运用的女性主义叙述手法,分析《占有》所表现的诸多女性生存意象及其丰富的女性主义意味,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拜厄特的女性历史观作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以古今贯通的视野 ,从民众的观念系统来研究女性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在中国历史上 ,上层文化和中下层文化表现出来的女性观往往有截然不同之处 ,而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几乎没有女性的话语 ,因此换一种眼光 ,研究民俗文化视野中的女性很有必要。本文从生命起源领悟女性的纯真本质 ,从历史发展思考女性地位的起伏 ,从日常生活描述女性的生存状态 ,从自我意识探索女性的发展前景 ,多方面地 ,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在民俗文化视域中女性研究的特色和优势。特别呼吁当今女性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认识自我 ,发现真我 ,以积极的姿态去传承、享用、创建女性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