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段淑娟 《南方论刊》2011,(4):4-6,20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命题,把握以人为本首先要正确理解“人”。从本体论上说,它是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的人;从认识论上说,它是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自由的人;从价值论上说,它是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实践的人;从历史观上说,它是剧作者和剧中人相统一的现实的人。在当前阶段,以人为本之“人”的哲学内核是作为以上所有“人”之集中表现的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科学化与执政理念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和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体,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执政的价值诉求;人民群众是主体存在、客体存在的统一体,因此实现每个人的人格平等和法律平等是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目的存在和手段存在的统一体,因此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是科学执政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剧作者和剧中人的统一体,因此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当下的正当权益是科学执政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崔华前 《江汉论坛》2004,(12):47-49
学界有些人认为,庄子思想从根本上说不具有进步性。其实,庄子思想不仅具有进步性,而且其中蕴涵的“常因自然”的遵道贵和精神、“一而不傥”的人格独立精神、“不言之教”的以身作则精神、“美成在久”的严于律己精神,以及“应时而变”的创新精神、“物无贵贱”的平等精神、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行”的淡泊名利精神等进步思想,对于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必须要对之加以全面分析,采取正确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子谦 《天府新论》2006,(5):114-118
引言自“天府”之称专属四川以来,有幸身居天府的人,常常因此而自豪、自足、自满,由天府之国而几生天堂之想。的确,四川盆地是一个巨大的储藏宝物的仓库,说它是“天府”,当之无愧。但是,仅仅将它理解为一个天然的、硕大无棚的府库还远远不够,除了物质的一面,还必须从精神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客观性”范畴是目前涉及较多、含义模糊的哲学范畴之一。对它的众多界说中,以那种从与“主观性”相对的角度把“客观性”表述为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说法最为流行。广义地说,这种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仅从这种规定来了解“客观性”,并未把握这个范畴的真实思想。因为,翻开哲学史就会发现,无论是洛克把“客观性”说成是外物存在的属性,还是康德把它说成是先天范畴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或者是黑格尔把它说成是“绝对精神”的本质属性,他们都不否认“客观性”是一种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普遍必然性,相反,承认这一点正是他们的不同学说的共同之点。哲学史上的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客观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或物质与精神互变),是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提出来的,它是继《实践论》之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概括。对于这个新的科学哲学命题,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一度有人撰文质疑,说它不抖学,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不一致,不符合哲学革命问题的规定性原则,没有体现实践第一的观点,有的文章甚政把这个命题混同于“精神万能论”,把它们一起说成是“左”倾错决的思想根源,对之批判。对此,我们试图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孔子对其“三忘”精神的概括和说明。所谓“三忘”精神, 即“发愤忘食”的勤奋精神、“乐以忘忧”的快乐精神和“不知老之将至”的不老精神。孔子的人生, 可以说是勤奋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和不老的人生。他的“三忘”精神, 既充满着“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 也洋溢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是儒家道德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深思之, 于现代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说在病。”——“墨子”“经”下“物:或伤之,然也。见之,知也。告之,使人知也。”——“墨子”“经说”下(?)这一章是墨家认识论上很重要的见解。它透露了墨家认识论是属于唯物主义的。(“见之”,表示直接观察,和墨家重“亲知”,并以“亲知”为“闻知”和“说知”的基础相适应,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大家知道:墨子在先秦诸子中是以最先提倡“兼爱”“非攻”的学说出名的。他的所帮兼爱是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就是怀着憧憬、指向未来、完成神圣使命的人。企业家必须具备两个要件:创造利润和指向未来。企业家精神由知识素养、创新能力和指向未来三个要素构成。融会中华文化的治国治生思想和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本文提出要从“学无涯之知”、“察此彼之情”、“悟有无之道”、“善奇正之谋”、“凝经营之神”五层级修炼企业家精神。“学知”是修炼企业家知识素养;“察情-悟道-善谋”是修炼企业家创新能力;“凝神”是修炼企业家指向未来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以闯天下闻名于世,形成了特有的温州人现象。对此,许多论著进行了具体描述,读之引人深思。人们不禁要问,温州人闯的是“天下”,何为“天下”?为什么温州人会乐此不疲地去闯天下?为什么闯天下成为温州人精神的个性特征和群体行为特征?本文从理论上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温州人已由原先的无奈闯荡天下转变为现在的乐于争闯天下的看法,并将它视为温州人精神的重要内涵加以阐述,对它的基本涵义、基本特征、精神动力和根本原因进行了探讨,试图从中揭示温州人争闯天下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老子所言“道”,为一整体,不可说;然其必即名言而显。道无处不显,然执于名迹,则失其真。道是一自然原则,但其本质上却是为“人”而设。老子从“观”的意义上讲道之无名与有名的统一。惟有“观”,才能开显道之本真意义。老子所谓“自然”、“无名”,无非是要在人伦或文明中保持住孝慈、忠信、慈俭等德性之本真内容。从这个角度看,它与儒家的精神本无实质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主题明确提出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要求。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其生成机理在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革命斗争实践的锻造淬炼。伟大建党精神意涵深邃,从“知”“行”“意”“情”四个层面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政治责任、政治风骨和政治立场,构成党的精神之柱、精神之要、精神之基和精神之根,体现了崇高性、实践性、斗争性与人民性的精神特质,人民性是贯穿其中的逻辑主线。新时代新征程,要切实践履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筑牢信仰基石、砥砺初心使命、坚持斗争精神、恪守忠诚本色,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夯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的经学思想涉及到某些文艺问题,其中有创见或新意者,是他的“《诗》无达诂”说和“中和之美”说.“《诗》无达诂”严格说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思想,而是“物莫无邻,察视其外,可以见其内”、“见其指者,不任其辞”的经典解读方法.它对于文学思想的价值,是给文学阅读活动提供了认识上的重要启发.“中和之美”说对先秦儒家的“中和”思想作出了新的解释,董子把它纳入到顺天法地、天人相应的思想体系中,由天地具有“中和之美”而落实为人的修心养性功夫.因此,“中和之美”说也并不是本色的文学思想.但是,由于它涉及到了人的情感,认为怒、喜、忧、惧皆宜“反中”,就包含了人的情感应当如何表现的问题,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澄清日瓦戈形象的精神谱系是正确理解日瓦戈形象的意义和《日瓦戈医生》的影响的关键。其精神谱系是什么?综观目前研究,可归纳为三种观点,即“多余人”说,“基督使徒”说和“圣愚”说。本文辨析了这三种观点,认为“多余人”说照搬既定话语,否定日瓦戈,其理论贫乏而混乱。“基督使徒”说欣赏日瓦戈,对理解日瓦戈形象颇有启发,但未追问其思想渊源。“圣愚”说揭示日瓦戈的精神谱系源于俄罗斯非主流文化传统———圣愚。日瓦戈的精神谱系不是“多余人”,不是“基督使徒”,而是俄国圣愚。  相似文献   

14.
文言“之”和口语“的”的区别——兼论“之”的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所论主要是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之”,其他方面略加涉及。关于这种“之”字,大都把它解作口语的“的”(在早又写作“底”)了。清代张文炳《虚词注释》中说:“‘之’……作‘的’看,‘大学之道’是也。”后来不但有好多研究汉语的学者也解“之”作“的”,甚至还有些人试图从语音上说明“之”和“的”的关系,以助此说。章太炎《新方  相似文献   

15.
“无可说即是说” ,展现了中国哲学特有的三种思维向度 :直观、意象和整体。它代表了中国哲学的精神所在 ,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文化底蕴。中国哲学思维向度有助于当今世界开辟一种新的哲学理解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与“中和”精神,对古代诗歌的内容题材、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等皆产生不小的影响。中国古诗中表现出来的“人本”与“中和”精神,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一、“人本”精神对诗歌的影响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用中国传统方式来说,就是肯定在天地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这种“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中,在道家和佛家思想中也有所反映。如儒家董仲舒指出,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要“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  相似文献   

17.
美的本质疑析——兼与刘纲纪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纲纪同志在《关于马克思论美》一文中说: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美”。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标志着美学的重大变革的命题。如果我们同意这个命题,那么要认清美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劳动的本质。而劳动的本质正在于它是人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活动,也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所以,主张“劳动创造了美”的马克思无疑是以“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作为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的基础的。这段话把“劳动”作为研究美的出发点,实际上,“劳动创造美”的观点虽能解释一些审美现象,说明它有合理成份。但相当大量的审美现象却不是这个公式能说明的。就是说,它不能解释所有的审美事实。  相似文献   

18.
儒家“内圣外王”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但其基本精神可归结为“内圣外王之道”。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企求的目标,成为历代儒家讨论的中心议题和学术宗旨所在。随着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和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儒家“内圣外王之道”被“五四”以来的反传统主义者视作腐朽的封建意识形态,受到无情批判。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继续为复兴和发展儒家这一根本精神而努力。它在当今社会里究竟是仅供人观赏的“木乃伊”,还是仍可散发活力的“活的生命”?在我们看来,只有先弄清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线索,才能更好地判定它对当代社会及21世纪有无积极借鉴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推进我国文化自信自强的应有之义,它既能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精神动力,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注意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为保障,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引擎,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并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文艺精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20.
精神的价值总是通过人的实践来实现的。铁人精神的价值是帮助人成长的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需要铁人精神帮助我们在“精神上”成长。铁人精神是我们“精神旅途中的灯火”。市场经济是我们这个民族必须要走的路,这条路由于不熟悉,由于要摸索,所以我们更需要铁人精神的“灯火”。一、壮美人格的引导价值铁人精神是蕴涵着壮美人格的精神,它引导我们走向崇高。人格是人的社会特质,是指单个人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品位。壮美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