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康江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资源配置、制度创新、地理环境、人地矛盾等因素导致了我国区域经济走向两极分化,而辐射效应却使区域经济的差距缩小。非均衡增长受多种因素约束,存在着一个极限,不会无限地持续下去。西部经济在短期内不可能迅速消除与东南四大板块之间的差距,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低人力资本陷阱已成为阻碍小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缺乏人力资本聚集效应是小城市形成低人力资本陷阱的主要原因。培养本地人 ,引导本地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大规模吸引域外人力资本是小城市跳出低人力资本陷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4.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利用中国各省1991~2007年物流发展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物流与经济增长均存在协整关系,东部地区两个变量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中、西部地区两个变量仅存在物流对经济增长单向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5.
施凤江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制约因素的变化,扩大内需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已显现出不良迹象,主要是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过缓,储蓄增长势头过猛。从利率、投资、消费、储蓄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找出经济增长的途径,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素。文章基于2000-2008年重庆40个区县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企业家精神促进了重庆经济增长,并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滞后效应;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对落后的两翼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文章认为这是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在此区域活跃度较高导致的。因此重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两面性,制定有利于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发挥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以抑制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此相适应,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素质和效益,提高规模经营和科技进步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区域经济增长的δ趋同和β趋同这两种形式为基础,根据1990-2006年江苏省13市的人均GDP数据,主要采用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趋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整个时间区域整体上不存在δ趋同和绝对β趋同,但在加入一定控制变量后存在条件β趋同,在某些时间阶段存在δ趋同和绝对β趋同,并根据这一变化规律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制度质量在城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积极效用,为推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探究城镇化发展、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互动机理。研究发现,制度质量、城镇化发展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在城镇化发展程度较好、制度质量较高的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研究结论可为政府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经济政策、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招商引资提供支持,为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三者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并通过对镇江市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状况的定量分析,提出维持个卜城市经济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黄新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
在我省40多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各个地区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有所侧重的。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影响下,我省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从高到低的不平衡格局,较发达的北部和中部地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地区),中等收入水平发展阶段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收入水平提高一系列新挑战,因此,围绕“中等收入陷阱”和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路径和各阶段特征的分析,界定了“中等收入陷阱”及其主要特征,通过大量国别的例证,考察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出现“增长减缓”的根源。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我国积极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宗玲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5)
本文评述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据此讨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扩大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一、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区域间经济差异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二、忽视区域间经济差异扩大的可能性,消极地等待经济差异扩大幅度的自然缩小,于国于民乃至于地区经济发展均为不利;三、靠牺牲整体利益或发达地区利益去换取区域间经济差异的缩小也是不可取的;四、可取的战略应该是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首要目标,尽量将差异的扩大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江西区域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区域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从“区域经济就是区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可以将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因素;另一类是区域性因素。一般性因素即撇开区域这个空间向度,单从国民经济角度理解的制约因素,它包 相似文献
15.
刘建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89
讨论了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以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人口以及劳动生产率为指标,利用关联性分析法分析各个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进一步利用回归分析法优化了各指标的权重。以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为例进行模拟,结合“十五”到“十二五”不同阶段政府对不同产业的支持力度来构建模糊判断矩阵,拟在分析湖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判断湖南省经济增长的状态及其主要推动力量,以指出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合理途径,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正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该研究选取2004~2018年中国37个大型空港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考察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创新在临空经济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不同规模的临空经济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区域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有所差异,大型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其区域创新的中介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7.
18.
区域技术吸收能力和西部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技术吸收能力和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西部技术吸收能力的释放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因子.分析西部地区影响技术吸收能力的相关因素表明,提升西部地区整体的人力资本素质特别是提高中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增加区域技术吸收经费的绝对数量并调整其在技术活动经费中的占比等努力将会促使西部地区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从而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马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6)
在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知识关联"和"经济关联"产生的集聚效应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区域经济因此表现为"块状经济",集聚式的经济增长是"帕累托最优",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要求知识创新集聚给落后地区能带来足够大的经济福利,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科学研究的投入,在加快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给予落后地区适当的市场规模和产业份额的保护,加大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市场开放,逐步退出干预性的经济活动来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增长趋同的概念出发,以贵州省2001—2010年的9个市州的人均GDP、劳动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得出:贵州省区域经济符合条件β趋同,贵州省9个市州的人均GDP及其增长速度差距都在不断增大;产业结构发展在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